近期,大數據相關會議扎堆舉行:世界計算大會、中國數字產業大會、第三屆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第六屆大數據技術國際會議……數字化時代下,數據要素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從全球視野看,誰能搶占數據要素發展的風口,誰就能贏得未來發展的制勝先機。
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火,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更多的想象與思考。此外,還有國資云、工業互聯網、電信基礎設施、6G、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等。
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測算,2023年國內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將破千億,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49億元,“十四五”期間市場規模復合增速將達到26.3%,整體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近年來,青島市城陽區搶占發展新賽道,在全市“1346”的公共數據運營試點突破框架下,乘勢而上、大膽創新,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城陽經驗”。目前,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超過500億元,過百萬元數字技術企業超過700家。
那么,這個區如何點“數”成金并推進“數實融合”?
聚業界之智 謀數字之治
前不久,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喊出了“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的主題。恰如城陽區區長殷連剛所說,“在國家數字化發展的大趨勢下,城陽區立足自身優勢,從多維度探索數據要素流通新模式,積極推進數據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以開放胸懷歡迎更多企業參與其中、共享數字紅利,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城陽方案”。
2023年以來,城陽區聚業界之智、謀數字之治,進一步激發數據要素活力,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大動作不斷:
——4月28日,以“城市更新,向數而行”為題的青島市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產業主題活動在城陽區圓滿收官。本次活動邀請政府領導、業內知名專家、數據要素與新城建領域領軍人物、片區核心企業代表等共計300余人,現場就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的深度融合、新城建在城市更新領域的驅動作用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度探討;
——6月22日,“數融創變,賦新青島”數字產業對話會在城陽召開,數據要素流通、數字產業發展、新城建等行業領軍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延伸拓展數字產業鏈條、共贏發展的新路徑;
——7月13日,城陽區政府與青島華通集團等單位共同舉辦“數景賦能 數繪未來”2023首屆公共數據運營大會,對城陽區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城陽經驗”進行了現場推介;
2023隱私計算大會暨首屆隱私計算大賽頒獎在青舉行
——7月26日,2023隱私計算大會暨首屆“星河杯”隱私計算大賽頒獎典禮在青島市城陽區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隱私計算業內人士齊聚一堂,就如何有效挖掘大數據、讓大數據更“隱私”展開交流;
——8月30日,由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政府、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等單位聯合組織的“2023智能要素流通論壇暨第三屆DataX大會”上,省市專家共同探討智能要素發展趨勢、公共數據開放及融合應用、分享三要素流通所驅動的洞察。
數字藍海揚帆正勁,算力算法脈動鏗鏘。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城陽區是數據要素發展的先行者。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浪潮中,城陽區擁有數據要素高質量發展的區位優勢、制造業與數字產業深度融合的產業優勢、集聚打造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的發展優勢構成的“三個優勢”,正全方位開放數據,凝聚企業家參與數字城陽建設,讓企業在大數據中挖掘價值、創造價值;將全過程創新場景,與企業共同謀劃、深度開發場景,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
探索數字資產化之路
如何促進各類數據要素投入生產和經營活動中,用數據驅動業務創新,釋放數據價值,實現從數字走向繁榮?
記者了解到,全國不少地方先行先試,推動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嘗試破解數據“確權難”“供給難”“交易難”等問題。
——2023年6月,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通過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成功完成了全國第一筆空間數據交易服務。該筆業務以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自主獲取的中軸線局部空間數據為基礎,由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進行數據資產登記,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進行數據質量評價,中聯資產評估集團對其選取的數據進行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最后形成相關數據產品,通過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交易平臺交易給北京河圖聯合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該批數據將用于“京彩中軸古今同輝”文化探訪系列活動,為社會提供虛實融合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8月3日,貴州省提出將創新數據產權制度,探索數據產權登記新方式,強化數據要素優質供給,規范數據流通交易。到2025年底,當地數據資源化、資產化改革要取得重大突破,數據流通交易走在全國前列,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8月初,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打造的全國首個“人群流行病學分析報告”數據產品在山東數據交易平臺上線,并于近日完成場內交易;
——8月21日,上海數據交易所發布“數據要素市場繁榮計劃”,將面向全國范圍內的數據要素市場相關企業,推出關于開展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專項激勵資金的方案,擬設立一億元人民幣的專項激勵資金,以繁榮數商生態、活躍場內交易;今年以來,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額不斷攀升,8月單月數據交易額已超1億元。
青島市不甘落后,城陽區敢為人先。
當前,數據資源與產品的市場價值化為數據的資產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讓數據以資產形式的諸種操作成為可能,數據資產作為企業出資入股就是其中之一。
8月30日,青島華通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島北岸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翼方健數(山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全國首例數據資產作價入股簽約。
全國首例數據資產作價入股簽約
據介紹,一旦數據資產能夠入股,企業和其他組織就有充足的經濟激勵,對其持有的大量數據資源進行整合、治理,以期替代貨幣作為新設立企業的出資。新設立企業的各投資人既然接受了數據資產的入股,將會充分發掘數據的價值,或自用、或開發成新的數據產品對外交易,促進數據的流通。因此,數據資產入股是激勵企業和其他組織進行數據治理、發掘數據價值、促進數據流通的有益手段。
2023年年初,城陽區達成山東省首單醫療領域數據交易,實現“零突破”,醫療數據與保險業務首次實現數據打通,為全市在更多領域開展公共數據運營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徑,具有破冰效應。據介紹,這一款醫療數據產品可幫助保險公司開通線上核保業務,將以往幾天的線下調查時間縮短為幾秒鐘,實現精準核保、快捷理賠。醫療數據與保險業務融合創新成果落地,標志著青島市公共數據運營工作實現了新跨越,更為提高為民辦事效率提供了大數據保障。
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已經步入縱深階段,城陽區出臺《青島市城陽區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1-2025年)》 提出,到2025年,全區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三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培育6家省內領先的大數據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數字技術企業8家以上。同時,城陽區在全市率先出臺《城陽區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3-2025年)》,成立青島市首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站,組織開展了“數智賦能”場景對接活動、“鏈鏈融合”數智賦能觀摩活動、紡織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研討會等系列場景對接活動,通過整合服務商、運營商、專家智庫等資源,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保障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順利開展,促進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打造青島“芯腦”
當前,城陽區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城陽經驗”,主要通過構建“1+1+1”的發展模式來實現。其中,在“實現1個試點突破”方面,明確選擇數據資源相對集中、應用場景相對豐富的醫療數據,試點先行核保市場,以點上經驗引領更多領域、更大范圍的數據運營工作。醫療數據運營已經由點帶面,從城陽擴展到全市,年底將簽約合作保險企業將達到5家,查詢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
青島市首個數據要素產業園啟用
在“打造1個數據要素產業園”方面,城陽區以醫療數據運營試點為突破口,在全市、全省率先建設數據要素產業園,并于4月28日揭牌運營,聚焦“一園多點、一核多業”,以醫療數據突破為帶動,輻射金融、商貿等8大場景;積極構建“一引領、兩依托、五中心、六企業”的產業發展體系,全力打造數據流通交易最活躍、數商企業集中度最高、數據產業發展生態最優的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園區首批已入駐翼方健數、工信部人才辦、信通院云大所等數據要素企業和服務機構15家,成立數據資產登記與評價中心,開展數據資產登記、評價,確保合法性、合規性,形成了數據采集、加工、治理、存儲、交易等全要素閉環鏈條。
數據、算法、算力是數字時代的三大核心要素,如果說數據是重要生產資料,算力就是數據運營的基礎支撐,算力就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已經成為重要基礎設施。在“打造1個算力運營交易中心”方面,城陽區以建設數據要素產業園為契機,將探索建設青島算力運營交易中心,搶占發展新賽道。目前,硬件和軟件建設已經初具雛形。城陽區已經具備IDM產業園等算力載體的硬件生產能力和先進算法研發的提供能力。城陽的產業定位和分工就是要做青島的“芯腦”,為全市產業提供關鍵核心零部件和算法算力解決方案。
按照規劃,城陽區將以青島為資源入口,以數據與算力為突破口,吸引全國數據和算力資源,實施“華數青算”,搭建數據服務和算力調度的交易平臺,更好賦能實體產業、數字經濟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算力交易將成為城陽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