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總書記在這里說文化傳承發展·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原標題:總書記在這里說文化傳承發展·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聲聲粵韻 絲絲入心

      夜幕降臨,荔枝灣畔燈火璀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迎接著八方來客。

      “仰望摩星嶺,俯首望珠江?!蓖砩?點半,古色古香的廣福臺上,廣州博藝粵劇團的演員帶來《白云松濤》等劇目片段,贏得觀眾陣陣叫好。

      今年,粵劇藝術博物館實行夜間開放,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9點,增加戲臺演出場次,舉辦粵劇曲藝類展演,為觀眾提供豐富的體驗。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考察??倳浹亟植炜磁f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

      讓人們領略“南國紅豆”的藝術魅力

      走入粵劇藝術博物館,仿佛置身細致精巧的嶺南園林,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緊湊地布局在方寸之間,漫步其間,金漆木雕、灰塑、陶塑等工藝品不時跳入視線。芭蕉樹、荔枝樹、鳳凰木等樹木見縫插綠,共同構成粵劇誕生、成長的人居環境。

      “粵劇是南方的紅豆”,作為廣東省地方代表戲曲之一,粵劇結合廣東本地民間曲調,吸取弋陽腔、昆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戲曲的優點,逐漸發展形成。2009年9月30日,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6年6月8日,位于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127號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對外開放。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為總書記介紹講解?!拔覀兩钋懈惺艿娇倳泴泟鞒邪l展的關心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和情懷,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殷殷期望。”馬楠說。

      融靜態展覽和動態演出于一體,是粵劇藝術博物館的鮮明特色。

      五年來,粵劇藝術博物館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擴大開放區域,園區梨園小筑、瓊花堂、鑾輿閣陳設專題文化展覽,先后開放給觀眾參觀。博物館積極推動文物藏品的活化利用,策劃舉辦“笛聲醉月 簫管鳴天——嶺南簫笛文化展”等,多維度展現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與此同時,博物館將戲臺、劇場打造成為“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體驗空間?!皸盍L輕紅杏雨,流水畫橋西,山外紅樓倚,堤畔踏青時……”在“百場粵劇精品進粵博項目”中,廣州粵劇院青年演員為觀眾傾情演繹《花田錯會》《夢會太湖》《游園驚夢》等經典折子戲。演員畢海榮說,“在博物館,觀眾可以通過戲服的展示、生動的表演,沉浸式了解粵劇?!?/p>

      專業院團、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粵劇傳承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永慶坊,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當地居民徐潮江就在現場,對總書記同自己交談的一幕記憶猶新。

      “粵劇在廣東家喻戶曉?!毙斐苯f,從永慶坊“繡花功夫”微改造到粵劇藝術博物館開館,恩寧路老街區一年比一年興旺,“我們的粵劇也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好,也要像這條街一樣,老樹發新枝,越興旺越好!”

      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時時有悠揚的曲聲入耳,循聲兜到園子中央,飛檐脊頂的廣福臺赫然眼前。

      戲臺上,一對盛妝的男女演員,唱著粵劇經典選段《花田錯會》。二三十位游客,隔著一方精美水池,往臺上舉頭觀望、側耳細聽。19歲的陳家宜坦言,到現場來,才近距離感受到粵劇唱腔之優美、妝扮之華麗。

      據荔灣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廣福臺的演出面向社會“張榜招賢”。群眾自發組織的非專業團體申請通過后即可被吸納進來,由主管部門給予每場幾百元的補貼。

      專業院團、民間團隊共同推動了粵劇的發展。廣州荔灣區被譽為“粵劇曲藝之鄉”,行走街邊,常常能聽到悅耳動聽的粵劇,不用說,這又是某個“私伙局”在“開伙”。所謂私伙局,就是民間自發組織的戲曲社團。

      緊挨著永慶坊的荔枝灣大戲臺,每天下午都有唱戲時間,一年365天,風雨無阻。

      在這里,看戲是免費的。臺上,“票友”身穿華麗的戲服,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舉手投足間盡顯風范;臺下,青少年、老人隨處而坐,有些人全神貫注地聽,有些人跟著節奏輕輕地搖頭晃腦。

      廣州大概有1000多個私伙局,每年組織開展各類戲曲表演活動數萬場。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張勝說,調動民間的力量,讓粵劇愛好者開展藝術交流,能夠更好地傳承發展粵劇藝術。

      更多青少年成為粵劇的小小代言人

      在粵劇藝術博物館,不時出現青少年的身影。一位媽媽告訴記者,“我想讓孩子了解粵劇、親近粵劇,從實地參觀中有所收獲”。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p>

      粵劇要傳承好、發展好,需要不斷創新,吸引更多年輕人。廣東粵劇院負責人說,近年來,粵劇藝術善于擁抱新媒體,由舞臺版改編的全國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上映,深受年輕人熱捧,廣東粵劇院首創的粵歌點擊率近3000萬,讓更多觀眾欣賞到粵劇藝術青春時尚之美。

      為了更好培養青少年對粵劇的興趣認知,粵劇藝術博物館與學校共建少兒粵劇傳承基地。先后有500多個學生參與粵劇基本理論、劇目欣賞、基本功和折子戲排演等學習,在全國小梅花大賽、廣東省小梅花大賽等屢獲殊榮,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成為粵劇的小小代言人、傳承者。

      五年來,粵劇藝術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330萬人次,其中年輕群體呈逐年上升趨勢,粵劇藝術的影響力、輻射面不斷擴大?!袄斡浟暯娇倳浀膰谕?,我們將在文化傳承、記憶守護、鄉愁維系等方面貢獻更多的力量,不斷推動粵劇在新時代煥發生機活力?!瘪R楠說。

      策劃:張毅 田麗

      統籌:劉維濤 張賀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賽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