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9月9日至10日,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
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二十國集團是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中方歷來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相關的活動,也一直支持印度主辦今年的峰會,愿同各方一道共同推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取得成功。
據悉,印度是今年G20輪值主席國,這也是該國首次舉行如此大規模的多邊外交峰會。與往年類似,經濟復蘇、多邊外交是G20平臺的主旨。
在G20峰會舉行前夕,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GIG)主辦了第二屆“二十國集團+戰略思想家”(S20+)對話會。本次對話會圍繞如何避免全球經濟衰退、促進數字經濟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表示,“G20作為塑造未來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應當把發展放在安全之上,為世界重新找到發展之道。G20應通過開放包容的多邊合作,為全球提供更多好的國際公共產品,推動世界秩序的穩定發展,促進國家間的團結合作。為了提供更多好的國際公共產品而不是壞的國際公共產品,政府應廣泛聽取意見特別是公民社會的意見和聲音?!?/p>
數字經濟成新增長點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是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和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目前,G20成員國人數占全球三分之二,占全球GDP和貿易額高達85%和75%。
鑒于G20成員國在全球經濟上的重要性,圍繞著經濟復蘇的話題,印尼雅加達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部主任兼資深研究員法賈爾·希拉萬表示G20國家要開展戰略性的合作,當前世界發展面臨人口變化、技術崛起、氣候變化等挑戰。
法賈爾·希拉萬分析稱,現在我們進入數字化時代,迎來技術發展期,經濟結構會出現變化,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國家甚至大多數國家都會出現經濟結構轉型,而現在我們的經濟則依賴于服務或者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其次,人口的變化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會給國際經濟合作帶來很大的影響。第三,東盟極有可能在數字經濟發展上具有最大的潛力,但現在國家之間還面臨著數字基礎設施缺乏的問題,當前很多國家都希望加強基礎設施的發展,還要專注創新,以此實現更好的經濟合作。
他特別強調了數字經濟的發展,“G20成員國可以通過合作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該區域內的電商發展,比如說建立通用的規則和標準開展數字貿易,加強網絡安全和跨境數據流通。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合作提升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培養更多的數字技能,從而能夠有效地實現企業的數字轉型,促進創新。”
數字經濟是會上專家們討論的重點。不止一位專家認為,G20成員國可以釋放更多數字經濟發展的潛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資深研究員阿莎·合美嘉妮表示,在發揮數字經濟潛力方面,G20成員國可以做得更多,首先是G20成員國可以運用資源和能力,專注于隱私的保護、數據的安全等。其次,要關注到每個國家在數字經濟規管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第三,網絡威脅越來越明顯,要更有包容性以便相互連接。
對此,阿莎·合美嘉妮有幾點建議,一是促進數字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并釋放更多價值。二是增加軟基礎設施,以提升數字設施的可用性,比如建設軟件站,能夠讓我們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實現數字交易。三是不同的數字公共事業,國家系統之間要連接在一起,需要有效地協調不同的數據保護法,涉及到數字隱私、不同的政府標準、信任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她認為國家和關鍵基礎設施所有者和運營社要高效益的方式管理網絡攻擊,其次是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政策來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再者,是在網絡空間有清晰的規則,在遵守這些規則的同時,打造一個面向20國集團的數字經濟。“不斷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為數十億的民眾帶來越來越多的機遇。但面對這樣的機遇,我們必須應對一些非常緊迫的挑戰和問題。比如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場,在人工智能方面打開潘多拉魔盒,可能會帶來很多意外的影響,這不是一個國家能夠應對的。打開了這個盒子之后,會有一系列的問題應運而生,我們要想成功,只能合作,只能用我們集體的智慧和共同的經驗?!?/p>
那么,具體要以怎樣的方式推進數字領域的區域合作?
漢陽大學中國研究系助理教授白書仁表示,首先要關注互惠,特別是對于東亞地區和南亞地區,要發掘數字技術對于可持續發展方面能夠帶來良好效應,比如氣候變化、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和流行疾病的防控。同時,我們也要加強AI合作方面的安全保障,我們應該提出一個風險評估的框架,同時加強透明度和這方面的倫理,我們需要有一個長期的穩定合作機制。另外,我們還需要在這方面進行更多的經驗分享,特別是通過AI技術解決社會挑戰方面。
合作應對“逆全球化”影響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土耳其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G20研究中心主任賽義特·阿克曼表示,在金融危機和疫情期間,全球在債務方面出現了非常不平衡的現象,這肯定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球的行動和全球的舉措。而我們要發展經濟的韌性,目前的全球合作肯定是不夠的,我們要在國際層面、G20層面等不同層面開展合作。全球化的發展靠的就是經濟一體化,同時催生了經濟的增長,而現在的逆全球化趨勢,肯定會影響全球貿易版圖。
逆全球化的影響或會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波蘭華沙社會和經濟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和研究員,維也納中歐大學客座教授馬雷克·達布羅斯基表示,若繼續沿著這個逆全球化趨勢,出現分化、保護主義等,全球的經濟增長都會放緩,即便是發達國家以及像非洲這樣的比較晚加入全球化的國家。
馬雷克·達布羅斯基認為,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證區域貿易自由化。另外,在更多的貧困尤其是低收入國家,因為它們沒辦法從全球化中獲益,尤其是從全球價值鏈獲益,或者說它們加入得太遲,也沒辦法從中拿到足夠的利益。此外,有更多不平等的現象,包括全球、地方和國家層面。此外,通脹會更加持續,通縮可能會更難處理,代價更大,還可能帶來溢出效應,帶來更多的政治沖突。
對于解決逆全球化的問題,賽義特·阿克曼提出,在解決問題時的途徑不能建立在犧牲國際貿易體系和效率的基礎上。此外就是在區域貿易協定方面,因為有很多的區域貿易組織或者貿易協定會超過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就是說我們“WTO+”的問題,也就是說要讓它們能夠以多邊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在區域里面解決問題,要拿出最佳實踐并放在多邊主義的平臺上使用。
“我覺得G20其實相對于世貿組織的改革,應該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路線圖,而且應該要能夠超越只是提出有必要進行世貿組織的改革,而應該采取切實的行動,基于規則的、非歧視性的、自由的、公平的、開放的、包容的、可持續、透明和多邊的貿易體系的建立,在這個方面,G20應該是大有作為的?!?/p>
賽義特·阿克曼舉例稱,在補貼方面需要對相關現有的協定進行升級,像有一些沒有解決的領域,比如國有企業相關的補貼、綠色補貼等等,也應該要提上議事日程,盡快得到妥善的解決,我覺得這些都需要G20國家認真考慮。同時,G20成員國還要提高貿易投資工具,特別是對于低收入國家的貿易融資工具,考慮如何讓低收入國家能夠進入數字貿易和綠色供應鏈體系當中,G20也應該考慮這種對于志同道合的G20成員國走在一起,建立一些多邊的機制。
會上,專家們也達成共識,認為G20成員國要聚焦經濟復蘇,探討更多關于合作的話題?!拔覀円鉀Q的問題就是如何恢復全球經濟發展的動能,而且要通過合作實現這一點?!辟惲x特·阿克曼補充說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