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8月18日,證監會官網發布,“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 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對市場熱議的問題做出回應。
其中,證監會表示,我們已關注到市場對調降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的呼吁和關切。從歷史情況看,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對于降低交易成本、活躍市場交易、體現普惠效應發揮過積極作用。有關具體情況建議向主管部門了解。
證券交易印花稅是行為稅,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征收的一種稅。我國稅法規定,對證券市場上買賣、繼承、贈與所確立的股權轉讓依據,按確立時實際市場價格計算的金額征收印花稅。
根據德邦證券研報,從調整方式上看,2018年11月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征求意見稿)》中指出,證券交易印花稅的納稅人或者稅率調整,由國務院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這意味著在人大的授權下,國務院可以適時對證券交易印花稅率進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證券交易印花稅率調整的靈活性。
目前來看,隨著“活躍資本市場”各項政策的不斷推進,德邦證券研報認為,下調印花稅仍是交易端政策工具箱中可以適時推出的一項工具,雖然效果集中于短期情緒的提振,但其帶來的政策象征意義大于資金面的寬松意義。
印花稅歷次調整的影響
回顧A股調整印花稅歷史,根據銀河證券研究院數據,從1990年至今,中國股票交易印花稅共歷經12次變化,其中上調2次、下調7次。
2000年后共對印花稅做出四次調整,主要涉及稅率高低和征收方式,調整主要政策目標是維系證券市場宏觀穩定,分別為 2001年11月6日下調稅率4‰至2‰、2005年01月23日下調稅率2‰至1‰、2008年04月24日下調稅率3‰至1‰以及同年9月將印花稅從雙邊征收改為單邊。
每次對印花稅的調整均可以帶動短期交易情緒上升。銀河證券研究院數據數據統計,這四次印花稅率調降之后,上證綜指成交量分別在當周最高上升71%,98%、114%以及139%。從原理來說,主要是因為印花稅下降有助于降低投資者成本,從而有利于促進市場成交規模。
2021年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1800億元,占財政稅收總額的1.1%。2021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印花稅調整權限已經從全國人大下放至國務院。相比起開會周期較長的全國人大,國務院對印花稅的調整擁有更高的靈活度,可以根據宏觀經濟形式做出更快地調整。
銀河證券研究院指出,從國際比較來看,美國、日本和德國等都先后取消了印花稅。2014 年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對AIM和高增長板塊的合格證券交易不再征收印花稅儲備稅和印花稅,私人投資者購買合格證券可免征稅。證券交易成本的降低對企業、投資者都有刺激作用,對股票市場參與全球競爭也有利好。英國學者曾做出測算,如果英國取消印花稅則投資成本可以下降為0.94%,英國股指也可因此上升9%至13%,企業每年的總投資可以增加3%。
銀河證券研究院認為,總之,印花稅調降將對資本市場起到提振效果,短期提升股票市場的熱情和信心。
對于證券交易印花稅對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分析,東興證券認為,印花稅在股票交易中增加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這使它成為政府調控股票市場的天然工具。證券交易印花稅每次的變動都給股市帶來了不小的波動。當股市發展過熱,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會同時上調;當股市發展過冷,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會同時下調。在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已成為重要的股票市場調節工具。
東興證券表示,相比其他紓困政策,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呵護信號顯示作用極強。因此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率的成本小,收益大。在資本市場出現持續的萎靡狀況下,很有可能成為重啟資本市場信心的籌碼。
T+0交易時機不成熟
除了對于投資者關切的降低印花稅做出回應,證監會還就市場對股票市場T+0交易制度討論也作出回應。
證監會表示,我國股票市場是否應當實行T+0交易,近年來有廣泛討論,總體上,各方面對此分歧較大。
證監會認為,T+0交易客觀上對于豐富交易方式、提高交易活躍度具有一定積極作用。但也要看到,上市公司股價走勢取決于上市公司質量和經營效益,T+0交易方式對市場估值的中長期影響有限。目前A股市場以中小投資者為主,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小散戶占比96%,現階段實行T+0交易可能放大市場投機炒作和操縱風險,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大量運用程序化交易,實行T+0交易將加劇中小投資者的劣勢地位,不利于市場公平交易。我們認為,現階段實行T+0交易的時機不成熟。
此外,市場對IPO節奏關注較多,也傳聞將暫停再融資。
證監會回應表示,實現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投融資兩端的動態積極平衡。沒有二級市場的穩健運行,一級市場融資功能就難以有效發揮。我們始終堅持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同時充分考慮二級市場承受能力,加強一、二級市場的逆周期調節,更好地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平衡發展。市場會感受到這種變化。
此外,增量資金流入是活躍市場的關鍵。對于如何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證監會回應表示,近年來,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堅持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整體保持凈流入,在保值增值的同時,實現了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但總體上看,中長期資金不足仍是制約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目前,中長期資金持股占比不足6%,遠低于境外成熟市場普遍超過20%的水平。在有關方面大力支持下,我們正在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方案。在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方面,重點是營造有利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
關于具體舉措,證監會表示:一是支持全國社?;稹⒒攫B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擴大資本市場投資范圍;二是研究完善戰略投資者認定規則,支持全國社保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參與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三是制定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行為規則,發揮專業買方約束作用;四是優化投資交易監管,研究優化適用大額持股信息披露、短線交易、減持限制等法規要求,便利專業機構投資運作管理;五是豐富場內外金融衍生投資工具,優化各類機構投資者對衍生品使用限制,提升風險管理效率;六是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體系,將指數基金等權益類產品納入投資選擇范圍。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對資本市場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證監會表示,確定了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費率水平;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同步降低證券公司傭金費率等。
證監會也表示,將加大資本市場防假打假力度,從嚴從快從重查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典型違法案件,為投資者提供真實透明的上市公司,鞏固長期投資信心。
責任編輯:臧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