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進行監測發現,7月第3周開始,全國生豬均價連漲4周,從14.21元/公斤,一路上漲到17.14元/公斤,漲幅超20%。
但豬價上漲基礎并不穩固,8月第2周豬價漲幅明顯收窄。中郵證券等機構監測發現,8月第2周豬價上行受阻,前半周仍延續上漲趨勢,但后半周價格開始回調,周內價格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鄢美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豬價出現一定回落,主要在于終端需求表現疲軟,市場對于高價毛豬接受度不佳,白條爛市,漲幅不及毛豬。此外,市場標豬供應較為寬松,標肥價差出現一定縮窄,市場看漲情緒有所松動。
華融融達期貨生豬研究員史香迎認為,目前市場生豬增重的程度尚不足以扭轉“標肥豬價格倒掛”的問題,如果短期豬價跌幅過大,市場二次育肥或再度進場,為豬價提供支撐。同時,消費旺季的逐漸到來也有望為豬價提供積極支撐。
豬價反彈動能不足
7月第3周,生豬價格出現反彈,生豬行情好轉,市場情緒出現被點燃的跡象。市場一度出現大體重豬供應緊缺,二次育肥開始快速入場等情況。
鄢美玲觀察到,近期豬價上漲主要集中在7月25日至8月2日期間,其后豬價維持高位震蕩走勢。在其看來,近期豬價上漲和回落,多以情緒端變化為主導。
具體來看,生豬養殖已連虧數月,豬價多次探底,繼續下跌的動力不足。而南方的豬病疫情又對中豬生產帶來一定影響,并且使得南方部分地區肥豬供應偏緊。隨著標肥價差拉大,市場出現炒作大豬存欄減少的聲音。伴隨著市場情緒高漲,二次育肥又多次進場助力。
鄢美玲回憶,7月中旬左右,凍品市場先行開啟漲價模式,在毛豬價格集中上漲時期前一周,副產品價格開始大幅上漲。其后,在看好后市需求,以及臺風影響生豬調運等影響下,豬價出現急漲。
農業農村部監測發現,7月第3周到8月第2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1%、3.9%、10.7%和4.9%,8月第1周豬價快速沖高。
7月21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在發布會上介紹,7月第2周,生豬出欄價格為14.2元/公斤,出欄一頭生豬虧損約200元。隨著豬價上漲,生豬養殖虧損略有緩解。
但湖北宜昌長陽勤農養豬場有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雖然豬價反彈增加了部分收入,但目前養殖場仍處虧損狀態。該負責人從2011年開始養豬,目前養殖規模在一萬頭左右,截止到現在,該養殖場已經連虧四年。
情緒和短期因素帶漲的豬價并未持續太久,到8月第2周,豬價漲勢漸弱,周內價格呈現先漲后跌特征。而從農業農村部和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監測數據來看,該周大部分地區雖然維持漲勢,但華北地區豬肉價格已經開始下跌,環比下降0.5%。
史香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供應端來看,目前標豬供應充足,市場只是結構性缺豬不是總量性缺豬,決定了豬價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
而從養殖端來看,隨著標肥豬價差縮小,養殖戶壓欄增重、二次育肥的利潤空間被擠壓,養殖端累庫情緒減弱。此外,從消費端看,雖然立秋已過,但豬肉消費旺季還未到來,豬價快速上行后,白條市場負反饋明顯,倒逼屠宰企業減少屠宰量,毛豬需求減少。
綜合受訪分析師及機構觀點不難發現,目前豬價并不具備持續上漲基礎,豬價快速上漲或已結束。
鄢美玲分析,供應端看,據能繁母豬存欄量判斷,今年至少10月前生豬供給增量的趨勢不變;而跟蹤產能去化情況不難發現,今年產能去化主要在前5個月,后續因豬價回暖,整體去化比較有限。
鄢美玲認為,短期來說,如果前期生豬疫情或造成未來局部地區供應偏緊,在情緒化加持下,豬價或維持高位震蕩走勢,當前也不排除部分時間段出現豬價下跌情況。目前天氣主要影響生豬調運情況,對豬價或起到一定情緒化抗價的支撐作用。
著眼需求端,史香迎則認為,隨著開學、中秋、國慶等相繼到來,豬肉消費旺季有望為豬價提供積極支撐。另外,目前市場增重的程度尚不足以扭轉“標肥豬價格倒掛”的問題,如果短期豬價跌幅過大,市場二次育肥或再度進場,也將為豬價提供支撐。
規模豬企逆勢擴產
受豬價不振、疫情等因素影響,部分受訪生豬養殖場或養殖戶逐步減少養殖規模,甚至部分已退出生豬養殖業務。長陽勤農養豬場由于養殖規模和前期投入較大,目前仍未找到轉手對象,還在勉力維持。
“我們是循環模式,能繁母豬的數量相對固定,每天都有母豬下崽,所以出欄的豬長到一定重量之后,不管什么價格都必須賣掉,不然新下的豬仔就沒地方養了?!痹擆B殖場相關負責人談到,“我想賣掉,但沒有人買,一般的人也買不起?!?/p>
史香迎介紹,目前我國散戶、中型豬場、規模豬企的市場占比約為30%、40%、30%。一般而言,散戶具有成本低的優勢,上市豬企具有融資渠道廣的優勢,因此,在行業虧損期,一般中大型豬場先被迫減少產能,散戶和集團企業減產相對靠后。
豬價低迷,今年生豬養殖行業已連月虧損,多數上市豬企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佳。但在這樣的市場形勢下,仍有豬企逆勢擴產。
如牧原股份截至今年6月末的能繁母豬數量為303.2萬頭,較2022年底增加21.7萬頭;再如新希望近日在投資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大力推動閑置豬場的盤活利用,未來隨著一部分場復產擴產,產能利用率也會有所提升;又如7月18日,華統股份公告2023 年定增預案,擬定增募資,積極擴張生豬產能。
鄢美玲表示,今年大多數豬企選擇擴張。這一方面是因為非洲豬瘟之后,行業洗牌,散戶占比下滑,規?;M行加快。而且我國提出了規?;蔬_到65%的目標,這意味著政策將繼續鼓勵規模養殖,豬企趁勢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自身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生豬生長周期較長,現在的能繁決定10月之后的產能,現在擴大規模也是為未來發展戰略進行布局。
史香迎談到,市場結構的這種變化也會導致傳統的“豬周期”發生變化,比如豬價的波動受階段性出欄節奏的影響更加明顯。
“企業都希望做大做強,更好掌握市場主動權,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但切記不要盲目擴張,企業還需考慮自身的資金實力。”鄢美玲提醒。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