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自市科技局了解到,近日,山東省科技廳認定22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青島共有3家單位獲認定,分別是以青島天安數碼城有限公司為依托單位建設的“山東省天安數碼國際創新園”、以青島阿斯頓工程技術轉移有限公司為依托單位建設的“山東省上合組織成員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以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單位建設的“山東省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國際聯合實驗室”。至此,我市共有省級國合基地8家,數量居全省首位。
山東省天安數碼國際創新園曾開展“青島世界韓商合作大會”“火炬科技韓國項目專場路演”等國際科技活動,吸引了西電青島研究院、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青島城陽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發和技術轉移機構,中韓技術交流中心、韓國中小企業支援中心、中日韓商務理事會青島聯絡辦公室、中韓中小企業協同創新中心、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等國家級、省級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已與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韓國中小企業振興公團青島代表處、高麗大學醫療院附屬公司等單位建立合作。目前,近30家外資企業落戶該園區,注冊資本超4000萬美元,涉及日韓進出口貿易額4億美元以上,涉日韓經貿人才達500余人,初步形成日韓經貿合作和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
山東省上合組織成員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承擔了科技部“中國-上合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中國科協“中國-上合組織國家國際技術交易聯盟”、青島國際技術交易市場等創新載體的運營工作,牽頭開展了“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技術轉移體系構建及標準研究”等5項服務標準制定及相關軟課題研究。該中心是國家級孵化載體、市級國合基地,打造了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科技成果評價機構、技術合同登記點、服務貿易等平臺,承擔過第一、二、三屆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度、伊朗及以色列等十余個國家的1000多個項目參與。該中心已與國內外千余家大型企業、高校、政府建立全面合作關系,搭建起以上合組織成員國為基礎的“一帶一路”國際創新協作網絡。
山東省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國際聯合實驗室現有80名固定人員,包括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杰青等各類領軍人才,擁有科學考察船隊、野外觀測網絡、海洋生物標本館等支撐平臺。實驗室累計承擔973個項目,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基礎資源調查等各類科研項目達730余項;先后主辦、承辦海洋微生物學國際研討會、第三屆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大會、聯合國西北太平洋行動計劃富營養化評價專家會議等50余次學術會議;與俄羅斯、日本、葡萄牙等國家高校院所開展了實質性合作,共承擔包括科技部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中澳近海生態系統健康聯合評估”等在內的國際合作交流項目40余項。
省國合基地在深化創新交流合作,加快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提升國際科技合作實效和國際影響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引進人才技術、共建合作平臺、打造開放創新生態等方面為我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科技支撐。下一步,市科技局將以此次認定為契機,充分發揮國家、省、市139家國合基地的平臺作用,不斷推動基地提質增效,為青島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耿婷婷 通訊員 周愛民)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