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7月4日,青版財經小記者團的小記者們走進李滄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學習法律知識,感受“看得見”的公平正義。
小記者合影留念
李滄區人民檢察院全環境立德樹人“法治”宣講團成員孫偉華介紹什么是法律
小記者舉手采訪李滄區人民檢察院全環境立德樹人“法治”宣講團成員丁希
小記者舉手采訪李滄區關工委全環境立德樹人“五老”宣講團成員秦貞雙
小記者參觀了基地的“與法同行”、“折翼天使”、“未愛護航”、“青春防線”、“花季暖陽”、“少年筑夢”六大板塊,李滄區人民檢察院和關工委的三位老師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向小記者介紹相關法律知識,引導他們增強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孫偉華介紹法治教育基地的情況
孫偉華介紹法律的定義
孫偉華介紹法的象征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蔽覀冊诂F實社會中得以健康安定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李滄區人民檢察院全環境立德樹人“法治”宣講團成員孫偉華首先向小記者介紹了法律的定義: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億萬家庭的幸福,因此針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也成為《民法典》編纂中備受矚目的焦點。《民法典》不僅是公民生活的“大百科”,也是給未成年人鮮活誠摯的禮物。
秦貞雙向小記者介紹《民法典》
秦貞雙介紹《民法典》中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內容
李滄區關工委全環境立德樹人“五老”宣講團成員秦貞雙用學生喜歡的《當哪吒遇到<民法典>》視頻引入,并結合“高空墜物”“貸款購物”等法律知識,對相關法條進行了解析,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重點講解了民法典中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秦貞雙用各種案例講解《民法典》中未成年人的民事權利
“小明的壓歲錢所有權是誰的?”“懷在肚子里的寶寶是否有繼承權?”秦貞雙講解了民法典的案例,將“紙上的法律”變為“現實生活中的法律”,小記者聽得津津有味,深受啟發。在問答互動中,小記者踴躍參與,場面熱烈。
丁希介紹什么是未成年人嚴重的不良行為
丁希介紹未成年人特殊檢察制度
丁希介紹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李滄區人民檢察院全環境立德樹人“法治”宣講團成員丁希還重點介紹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并著重讓小記者了解了“兒童權利十大宣言”,尤其是開頭第一句“我們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小記者觀看了一部自護專題動漫短片,增強了是非分辨能力、培養了自我保護意識。
隨后,丁希從家庭保護、社會保護、政府保護等不同角度宣傳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義務,著重強調了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的監護職責,提高青少年和家長們對保護未成年人重要性的認識。
小記者了解“未成年犯罪”
小記者參與“未來的我,職業體驗”互動
現場, 小記者還參加了"職業換裝互動"體驗活動。在采訪互動環節中,秦貞雙、丁希深入淺出地回答了小記者的提問,讓小記者對未成年人所擁有的權利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對《民法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知道了如何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來保護自己。一位小記者說:“這次參觀后,我感受到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未成年人要從小樹立起法律意識,并要知法、學法、守法、用法?!?/p>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