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深海保護與利用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作為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的板塊之一,本屆論壇由中國大洋協會主辦,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承辦。
來自國際海底管理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非洲及鄰近島嶼國家分委會、國際組織“深海管理倡議(DOSI)”、美國杜克大學等國內外專家共80余人,以“線上+線下”方式共同探討深海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深海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實踐,促進合作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非洲及鄰近島嶼國家分委會主席庫阿迪奧·阿法恩感謝論壇提供寶貴的交流機會,表示中非在深海保護與利用方面有很多共同關注的領域,期待雙方進一步深化廣闊的深海領域的務實合作。
論壇現場
國際海底管理局環境管理和礦產資源辦公室主任何塞·達爾洛·莫羅斯表示,國際海底管理局和中方在國際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規章磋商、區域環境管理計劃制定、提升發展中國家能力等方面具有密切的合作關系,期待雙方進一步深化各層次務實合作,為深海保護與利用做出新貢獻。
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張占海在致辭中表示,探索深海最終是要開發、利用和保護深海,為了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和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長期利用,就需要在海洋保護利用之間尋求平衡和協調。
據悉,本次論壇由特邀報告板塊、“深海資源可持續利用”與“深海生態環境保護”兩個主題演講板塊組成,9位專家從環境友好型的采礦裝備研發、深海典型區域的環境管理計劃、國際海底領域能力建設等方面做了精彩報告,展示了“深海保護與利用”領域最新進展。
香港科技大學錢培元教授特別介紹了6月8日剛獲批的聯合國“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數字深海典型生境(Digital DEPTH)”在推動深海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展望。美國杜克大學辛迪·范·多佛教授分享了北大西洋洋中脊熱液區域的深海環境保護相關工作。
對于深海資源可持續利用議題,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正高級工程師李向陽介紹了我國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1300米試驗進展,中國五礦集團長沙礦冶院董事長李茂林介紹了我國在深海采礦裝備開發方面的總體情況,比利時GSR公司總經理克里斯·范·尼揚分享了基于預防性方法的結核采集裝備開發與應用情況,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研究員石學法圍繞深海稀土的全球分布、資源潛力與利用前景做了分享與交流。
對于深海生態環境保護議題,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許學偉介紹了在西北太平洋三角區合作開展區域環境管理計劃的實踐工作,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宋成兵介紹了深海多金屬結核試驗工程環境監測與影響評估相關情況,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特聘教授、國際組織“深海管理倡議(DOSI)”負責人麗莎·萊文介紹了DOSI在深海生境與環境保護方面的最新成果。
本次論壇本著科學引領、保護優先、合作共贏原則,通過凝聚國內外政府機構、學術界、產業界和社會各界共識,實現深海領域資源的共同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通訊員 儀博文 高翔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