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5月27日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年會(理事會)暨2023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表示,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也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對于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證監會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大事來辦,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堅持存量與增量并重、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深入推進公司治理專項行動,加強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購重組等基礎制度建設,持續強化監管執法,依法嚴格執行退市政策,切實把好市場入口和出口兩道關,積極培育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創造好的條件。
王建軍指出,通過這幾年的努力,上市公司的面貌和質量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規范化運作和治理水平明顯提升,信息披露質量不斷改善,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為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
具體看,一是重要性持續增強。目前A股上市公司超過5000家,占全國企業數量不足萬分之一,但卻匯聚了“大而優”的行業龍頭和“小而美”的細分市場冠軍,在科技創新、吸納就業、穩定經濟等方面發揮著“壓艙石”作用。2022年上市公司實現增加值18.23萬億元,占GDP的15.1%;合計貢獻稅收4.79萬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額的28.7%,較3年前提高5.8個百分點;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900萬人,支付員工薪酬6.24萬億元,上市公司日益成為國家和居民財富的重要創造者。
二是成長性不斷凸顯。2022年,上市公司克服多重不利因素沖擊,實現營業收入71.53萬億元,凈利潤5.62萬億元,分別是3年前的1.35倍和1.31倍,展現了我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
三是規范性穩步提升。公司治理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大股東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突出問題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積極暢通投資者溝通渠道,上市公司召開業績說明會覆蓋率超過95%。上市公司治理內部規章制度基本完備,組織架構不斷優化,逐步成為踐行現代企業制度、規范運作的優秀代表。
四是引領創新作用日益突出。隨著注冊制改革的全面落地,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多套標準并行,更多具備高質量發展潛質的創新型企業獲得資本市場支持。2022年,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達1.66萬億元,占全國研發支出的五成;高技術制造業上市公司研發強度達6.71%,大幅領先全國平均水平;累計披露專利數量占全國專利數量的近三分之一。上市公司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原創技術不斷涌現,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五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近幾年,上市公司積極參與防疫抗疫,保障物資供應,展現了能力和擔當。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持續增加資金投入,優化幫扶模式,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積極回報投資者,2022年度分紅派現首次突破2萬億元,同比增長17%。踐行ESG理念,逾1700家公司單獨編制并發布2022年ESG相關報告,較上一年大幅增加。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