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日,由山東水利學會主辦,青島市水務管理局、青島市水文中心等協辦的第3屆中國(山東)水利科技與生態建設博覽會在青島·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此次博覽會以“擎畫水利新藍圖 啟航治水新征程”為主題,來自國內外近300家涉水企業、科研機構集聚一堂,共話智慧水利建設、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等重要議題;集中展示水治理領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是全國唯一主打水利建設的專業性展會。
第3屆中國(山東)水利科技與生態建設博覽會現場
海納云作為數字城市行業頭部企業,攜智慧水利治理全場景解決方案、“水務大腦”核心軟件及多款管道檢漏、水位監測智能硬件精彩亮相展會。
第3屆中國(山東)水利科技與生態建設博覽會現場
山東省水利廳、各市、縣水利(水務)局,中國水科院,全國各省水利系統嘉賓、企業代表蒞臨海納云展區指導,并對海納云智慧水利解決方案給予高度評價。
政企嘉賓參觀海納云展區
海納云智慧水利整體解決方案,助力水利水務行業管好水、用好水
隨著新時期治水方針的逐步落實,水務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已然開啟。我國“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大江大河大湖數字孿生、智慧化模擬和智能業務應用建設。如今,在各地市,數字賦能正助推水利建設領域實現全面迭代升級。
海納云展區人流涌動、備受矚目
海納云依托“星海數字平臺”,針對水務感知不完善、數據難打通等問題,打造領先行業的“1+2+4+N”智慧水利整體解決方案,建設智慧水利“一張網”、“一張圖”、“一個智慧水利大腦”,以模型產品、數字孿生展示與業務應用深度融合為基礎,形成洪水演進模擬、流域防洪預警、城市排水防澇解決方案,通過建設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管理、排水管控、城鄉供水一體化、水庫大壩安全、數字河湖等水利業務應用系統,打造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能力的智慧水利應用體系,賦能流域透徹感知、治理過程模擬仿真,讓水資源配置利用更合理、水旱災害預警更精準、水環境健康更有保障、城市供排水監測更高效。
海納云“1+2+4+N”智慧水利整體解決方案
以排水管控子場景為例,海納云針對污水收集、處理、排放全流程,建立排水戶、泵站、污水廠、管網、河道等主要節點的感知監測網絡,實時監測排水系統運行數據,結合排水設施空間拓撲和水力模型算法,建立源-網-站-廠-河智能調度分析模型,自動生成排水調度預案,實現排水系統的精細調度管理和整體運轉平衡。“青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項目中“排水安全”專項,便是海納云賦能城市排水的典型案例。通過部署各類感知監測設備,對青島市內三區易澇點水位、污水滿溢狀態、排污水質、空間燃爆及井蓋位移等排水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和“一張圖”展現,提升城市排水系統運行安全風險管理能力。
青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
展會現場,海納云智慧水務解決方案總經理任會峰介紹說:“海納云智慧水利方案具有三重優勢,一是技術優勢,基于‘星海數字平臺’感能、數能、算能、圖能底座優勢,可實現智慧水利相關業務系統的低成本、更高效打造;二是全場景、全周期服務,確保項目建設的效率和質量;三是實現多重自動智慧效果,即從隱患預警到處置閉環的全流程智能管控?!?/p>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夏達忠表示:“海納云智慧水利解決方案內容全面、專業性強、平臺優勢明顯,能夠實現‘四預’相關業務功能,很好地滿足水利主管單位業務需求?!?/p>
星海底座“四大能力”支撐,海納云“水務大腦”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強有力的科技創新支撐。海納云非常重視在水利水務領域的科技自研,且在關鍵軟件與技術上取得突破,為實現水利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傾注力量。
海納云展區吸引眾多政府、行業嘉賓關注
具體而言,在“星海數字平臺”的底座支撐下,海納云自研“水務大腦”,形成了集“感能、數能、算能、圖能”為一體的能力,其中,通過感能,對水庫、河湖的雨水情、工情數據進行實時透徹感知,形成“水利一張網”;通過數能,對不同業務類型、不同結構的數據進行匯聚,形成“水利數據中臺”;通過算能,對多種水文、水動力算法模型進行統一集成應用,形成“指揮中樞”;通過圖能,對河湖、堤壩、洪水演進過程進行數字孿生建模、渲染展示。
海納云水利大腦
以圖能為代表的“數字孿生流域”舉例,海納云通過BIM、數字孿生等技術,構建“洪水預報-預警-工程聯合調度-模擬預演-預案自動生成-孿生動態展示”一體化的預報預警與指揮調度輔助決策平臺,構筑實時全面的感知能力、精準及時的預警能力、高效智能的分析調度能力。在“青島市水旱災害防御智慧平臺”項目中,海納云以產芝水庫為中心,對水庫大壩、水閘及產芝水庫10公里水岸和下游10公里河道等進行高精度還原,并接入監控、設備管理等各種水利管理數據和物聯監測數據,支撐流域一張圖可視化高效管理。
青島市水旱災害防御智慧平臺
此外,海納云打造的“嶗山區智慧城管運行平臺”的“城市積水內澇監控系統”“鶴壁市防汛輔助決策平臺項目”“膠州市農村生活污水管控平臺”等項目,將水利水務數字技術深入融入監測、管理的各環節,助力實現科技興水治水。
“軟硬雙擎”智慧水利服務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水安全保障
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海納云不僅在軟件技術上可圈可點,在智能硬件研發上同樣實現領航。
參展嘉賓詳細了解海納云自主研發的水利領域智能硬件
在展會現場,海納云展示了自主研發的多款智能硬件,包括管道泄漏相關儀、多普勒流量計、超聲波液位計、多參數水質監測儀等,吸引眾人駐足了解。其中,“管道泄漏相關儀”依托高靈敏聲學傳感技術,可全天候智能監測管網漏水,檢測距離達500米,漏點檢測準確率達到95%,每百米定位精度±1.5米,實現智能檢漏的國產替代,助力科技強國。
海納云管道泄漏相關儀
多普勒流量計,實現對流速、水位和流量的監測,適用于排水管道、泵站等長期淹沒、含易燃易爆的惡劣環境,同時也適用于蓄水池、河道、湖泊等地;超聲波液位計,對城市雨污水管網、泵站、排口、河湖等進行水位監測,具有微功耗長續航、高精度長壽命、好安裝易維護的優勢。
海納云自研系列硬件
在軟硬雙擎的驅動下,海納云形成了全流程、全場景、全周期的智慧水利服務能力,從而可為更多水利水務用戶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地數字賦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未來,海納云將充分發揮好人才、技術、資源優勢,牢牢牽住自主創新的“牛鼻子”,加快數字孿生等技術研發創新步伐,持續研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產品,以實際行動持續賦能全省、全國水利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實習記者 馬綺悅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