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的背后,往往蘊藏著非凡的能量。
5月16日,青島啤酒在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舉行了120萬千升啤酒擴建項目竣工儀式暨25萬噸高端麥芽原料基地擴建項目開工儀式。作為百廿青啤謀新謀實的標志性項目,青島啤酒此番即是在提升產能、優化效率的同時,加碼高端麥芽原料生產布局,升級麥香特色夯實質量根基。
特別是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迎來120歲生日的青島啤酒,也通過智慧產業園“竣工+開工”的“無縫連接”,助力全球全產業鏈規模最大的啤酒智慧產業園實現規模體量與發展質量的雙突破。
120,數字化的轉型之力
“120”,對于如今的青島啤酒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數字。一方面,青島啤酒邁入了企業發展的第120個年頭;另一方面,產能達120萬千升的啤酒擴建項目正式在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中竣工。
但120不只是一種數字上的表述,更是實力方面的體現。
為何這么說?因為縱觀承載120萬千升啤酒擴建項目的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其展現的是青啤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強大驅動力。作為青島啤酒打造的“智造高地”,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不僅在啤酒產能方面得到躍升,更是在數字化升級過程中,新增了國際一流的生產線,糖化、發酵等基礎設施以及光伏發電、智能化無人倉庫等系列項目。
具體而言,產業園搭建了數字化系統,原來分散在糖化、發酵、過濾各工段上的釀造操作工人依托數據集成實現一鍵釀造;升級智能化裝備,在碼垛機器人、無人驗酒機等協同下,包裝工人一改“站樁式”傳統工作模式,完成“移動式”巡檢的變革;在新建的大型無人立體庫,數據驅動成垛產品高效精準發運。此外,光伏發電、輕量瓶應用、減塑降碳等綠色制造創新實踐也在系統深化。
25,提升差異化競爭力
如果說120的背后蘊藏著青島啤酒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實踐,那么“25”便是青啤在“麥芽”這一啤酒產業關鍵維度的探索。
對于啤酒而言,質量的關鍵在于麥芽。而本次開工的25萬噸高端麥芽原料基地擴建項目,毫無疑問是青島啤酒進一步突出麥香特色、夯實質量基礎、塑造魅力感知質量、提高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布局。
據了解,25萬噸高端麥芽原料基地擴建項目,是中國啤酒行業規模最大的自有麥芽生產項目,其將新建制麥塔1座,18個筒倉和8個星倉;新增1條集麥芽科研和生產于一體全自動特色麥芽生產線。項目將采用國際一流設備和最先進的技術,預計2025年投產,年生產麥芽能力達25萬噸,屆時有望打造成為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的行業標桿。
青島啤酒對于麥芽的重視不只停留在這一個項目上。為提升麥芽品質,青島啤酒建立了全球品種最全的“大麥指紋數據庫”,首創麥芽風味特征圖譜技術,全周期跟蹤檢測大麥生長。為了這一縷麥香,青島啤酒精準把控,精心設置麥芽萌芽的溫度、濕度、風量、風速,并為不同類型的啤酒提供不同風格的麥芽原料。
120+25,產業鏈的持續擴張
兩大項目的竣工與開工,不僅展現著百廿青啤的發展活力,同時也在持續完善、優化青島啤酒的產業鏈條。
聚焦于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其本身是全球唯一一家涵蓋麥芽生產、啤酒制造、智慧物流、酒吧體驗、工業旅游等全產業鏈的集群化、智能化、花園式的產業園區,在產業鏈的搭建上可謂獨具優勢。而隨著新項目的布局,產業園又集聚了11家產業鏈配套企業,讓本地產業鏈配套率達到80%,大大強化了青啤的鏈主擔當作用。
從這個背景看,“120+25”顯然不是一個數字的加法公式,而是產業鏈的完善,以及生態圈的擴張。
這種擴張的能力具有雙重作用。對于青島啤酒自身而言,作為鏈主企業,青啤在產業鏈的作用下正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特別是在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之外,青島啤酒亦是打造出全球首家啤酒飲料行業工業互聯網“燈塔工廠”,依托智能制造手段,實現了規模化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的轉型。智慧產業園與“燈塔工廠”的并行,展現了青啤在生產制造端的自動化、智慧化、定制化等實力,讓自身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并產出多種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而對于啤酒產業上下游的鏈條企業而言,產業鏈的完善與擴張將所有鏈條企業共融到一起,圍繞著需求端形成閉環的利益攸關方。這種共融一方面打破了孤立式發展,讓鏈條企業跳出“零和博弈”,走向協同發展;另一方面,也強化了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由于啤酒生產這條主賽道不斷強化,其配套環節也隨之進行優化升級,以此產出更高效、高質的解決方案,最終實現“一強則眾強”的局面。
高質量發展的風潮持續翻涌于當下,企業的發展路徑自然也應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堅定著啤酒主業,而后以數字化為路徑,提升差異化競爭力,并以開放擴張的方式與產業鏈共生,青啤即是在這種探索之下,實現著自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尹為鑒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