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海爾智家、青島啤酒、特銳德分別列熱度榜前三位。5月9日,海泰新光發布公告,公司已接受326家機構調研,機構認為,2023年海泰新光收入仍有望保持相對較高增速。此外,本周超四成上市青企實現股價上漲,漲幅靠前的是國新健康、青達環保、特銳德。
四成股價上漲 國新健康市值增幅最大
本周,A股市場各大指數出現回調。其中,上證指數下跌1.86%,深證成指下跌1.57%,創業板指下跌0.67%,科創板指數下跌2.20%。周內,市場交易額逐漸縮量,北向資金凈買入近100億元,題材股漲勢暫停,超跌股并未出現明顯反彈。申萬31個一級行業,僅有7個上漲。漲幅前3名的為公用事業、煤炭、汽車,分別上漲1.95%、1.55%、1.53%,其中,熱門股金龍汽車連續三周反彈超過55%。跌幅前3名的為建筑裝飾、傳媒、有色金屬,分別下跌5.98%、5.97%、3.54%。對于近日市場走勢,中信建投指出,目前是軍工板塊估值、業績增速以及資金配置的三重底部。
青島65家境內上市公司,超過四成實現股價上漲。其中,漲幅靠前的是國新健康、青達環保、特銳德,股價分別上漲17.37%、9.83%、6.11%。跌幅較大的是高測股份、ST鵬博士、百洋醫藥,股價分別下跌36.15%、12.08%、9.32%。數據顯示,國新健康周內實現5連漲,5月8日至11日4個交易日獲融資買入1.84億元。重倉該股的基金為匯添富中證互聯網醫療指數(LOF)A,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基金披露規模為7111.83萬元。國新健康以數字醫保為核心業務,包含數字醫療、數字醫藥。2022年度財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收3.11億元,同比增長23.19%,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1.96%。數字醫保業務同比增長24.69%,營收達到1.71億元,已覆蓋全國200多個地區。東北證券研報指出,國信健康是國內唯一可以提供專業化DRG、DIP、APG的綜合服務的公司,技術先發優勢明顯。隨著國內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逐漸深入,醫保信息化建設已成為醫保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公司DRG、DIP、APG具有廣闊市場空間。
同花順顯示,截至5月12日收盤,青島境內6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8120億元,較5月5日收盤8348億元減少228億元。前10名的分別為海爾智家、青島啤酒、青島港、賽輪輪胎、海信視像、特銳德、海爾生物、青島銀行、森麒麟、青農商行。市值增幅最大的是國新健康、特銳德、青島銀行,分別增加16.68億元、12.59億元、4.66億元。市值降幅最大的是青島啤酒、青島港、海爾智家,分別減少115.82億元、41.54億元、17.95億元。65家上市青企的周交易額為384.31億元,周換手率較大的是酷特智能、城市傳媒、國新健康,換手率分別為63.34%、39.62%、27.56%。主力資金流入較多的是國新健康、青農商行、特銳德,分別凈流入1.07億元、4017萬元、3164萬元。國新健康、康普頓、青農商行、泰德股份、匯金通連續5個交易日跑贏大盤,上升態勢良好。
海泰新光產品矩陣再添新成員
5月9日,海泰新光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4月份,公司接受326家機構調研。機構認為,美國新款光源模組與膀胱鏡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有望帶動訂單量進一步提升,隨上游產品更新、整機拓展、光學板塊加速拓展等,2023年海泰新光收入仍有望保持相對較高增速。
記者了解到,海泰新光主要從事醫用光學成像器械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致力于光學技術和數字圖像技術的創新應用,為臨床醫學、精密光學等領域提供優質的、有開創性的產品和服務。主要產品分為高清熒光內窺鏡器械、高清白光內窺鏡器械、內窺鏡器械配件、內窺鏡器械維修等。在國內市場,海泰新光去年內窺鏡產品的增長較好,其中增長最多的是腹腔鏡產品。在海外市場,美國客戶是國際醫療器械的頭部品牌廠家,以及加拿大、歐洲、日本等新興市場的增長較好。
此外,海泰新光采用專利技術實現了一鍵光學除霧的新型內窺鏡攝像系統并于今年3月獲得了產品注冊證和生產許可證。已有少量樣機在醫院試用,除霧內窺鏡系統會作為主力內窺鏡整機產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銷售。公司第二代4K攝像系統一共是三個型號,6個規格。可以覆蓋不同科室和不同層級市場的需求,目前已經在進行注冊檢驗,預計今年第三季度會陸續獲得注冊并上市銷售。
據公開資料,海泰新光目前主要的業務模式是OEM和ODM,銷售對象是廠家,因此公司的銷售人員數量較少。今年,隨著公司除霧內窺鏡系統的推出以及第二代4K系統的迭代,公司會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立代理商和經銷商渠道,公司銷售人員規模也會隨之擴大。
財報顯示,海泰新光2022年報及2023一季報均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2022年營業收入4.77億元,同比上升53.97%;歸母凈利潤1.83億元,同比上升55.07%;2023年一季度,營業總收入1.48億元,同比上升58.76%,歸母凈利潤4846.41萬元,同比上升35.4%。
券商認為,去年醫藥生物行業增速雖有所回落,但整體營收還是實現了穩定增長,表明行業整體還是具有較強的增長韌性。目前,行業估值處于相對低位,后續有望受益于增長后勁較足的細分板塊中的優質個股或業績迎來拐點的優質龍頭。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林慈恩 趙震 制圖 王瑤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