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干凈整潔、美麗宜居,是廣大人民群眾對鄉村最樸素的向往和追求。
4月25日上午,青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動員會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分析當前形勢和存在問題,安排部署今年重點任務。
會上,播放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曝光片,審議了《青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2023年工作方案》。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青島市城市管理局、西海岸新區、膠州市匯報了相關工作。
青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設分會場。
今年,青島市將聚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突出重點區域、短板弱項,按照“清底子、建機制、固長效”的思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明確八項重點工作任務和四項工作機制,推進環境整治由村內向村莊周邊區域延伸,實現農村環境干凈、整潔、有序、美麗,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的八項重點行動,將聚焦村內、村莊周邊、農村道路沿線等三個重點區域,農村改廁、生活和建筑垃圾、排水和污水、農戶庭院、村容村貌等5個重點領域存在的31個短板弱項開展。
村內環境規范整治提升行動。深入開展大起底、大整治,規范堆放柴草雜物,集中清理土堆石堆,整治殘垣斷壁,規整弱電桿線,引導養殖戶向養殖小區集中,配建糞污處理設施,利用整治出的公共空間及時開展村莊綠化美化,實施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促進村內環境干凈整潔有序。
村莊周邊區域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深入開展大起底、大整治,全面組織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著力整治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清除秸稈、養殖糞污及生產廢棄物,有序治理畜禽散養,依法拆除違法建筑,合理設置柴草有序堆放區,推進村莊周邊綠化,杜絕垃圾、畜禽散養由村內向村莊周邊轉移,促進村莊周邊區域環境整潔有序,實現村莊內外一體整治、同步提升。
農村道路沿線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深入開展大起底、大整治,持續強化公路養護大中修,重點落實保潔、綠化綠植等工作,引導區市進一步提高日常養護投入力度。
農村改廁問題整治行動。開展改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落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六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改廁后續管護整縣制市場化運行管理的通知》,健全完善改廁后續管護長效機制,分類推進戶廁改造和規范升級,健全廁污無害化收儲、運輸、處理監管機制,完善戶廁臺賬管理、技術路徑、管護標準、管護平臺、監督考核“五統一”體系。
農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問題整治行動。全面開展集中整治,對村內外垃圾堆進行徹底清理,推進村莊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完善城鄉環衛一體化機制,改善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備設施,規范設置垃圾分類點、垃圾處理場站,有效滿足農村垃圾治理需要。探索農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處置新途徑。
農村排水和生活污水問題整治行動。開展農村排水和生活污水專項整治,分類完善排水溝渠、配建管網設施。對未建排水設施的村莊開溝設渠、加裝蓋板,對已建排水設施的村莊實施溝渠清淤疏通、蓋板檢修補缺。深入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對農村黑臭水體加強水體動態排查整治,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方式綜合治理。
農戶庭院環境整治行動。全面開展集中整治,落實村規民約,引導群眾建設美麗庭院、清理街巷,改變群眾環境衛生習慣,實現庭院和房前屋后干凈有序。
村容村貌“基礎薄弱村”集中攻堅整治行動。聚焦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突出、基礎設施薄弱的 100 個落后村,實施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包聯,梳理短板弱項問題,建立整治清單,集中力量攻堅,全面提升村莊環境水平。
今年的整治提升工作,聚焦整縣制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的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不完善、問題解決閉環管理不完善、以督導促落實機制有短板、群眾參與機制有弱項等問題,明確完善城鄉環衛一體化機制、建立問題清單化管理機制、強化督導考核激勵機制、完善農民主體參與機制等四項機制,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治長效,真正實現農村環境面貌的改善,奮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
瞄準市場化,著力完善城鄉環衛一體化機制。健全完善以區(市)為單位整縣制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的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各區市政府要統一公開招標,選定有專業環衛資質、有專業環衛隊伍、有專業設備設施的公司,統籌農村環衛保潔標準、考核標準、環衛工人薪酬和管理標準、經費標準。
瞄準社會化,建立問題清單化管理機制。對“大起底”排查問題、日常暗訪評估發現問題、國家和省通報問題、新聞媒體曝光問題、農民群眾舉報問題等全部建立問題清單,實行臺賬管理,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期限,限期整改,逐一銷號。對問題整改情況,市、區(市)定期組織抽查“回頭看”,對于久拖不改、整改不到位、推諉扯皮等問題進行通報,視情況由有關部門追究責任。
用好“指揮棒”,強化督導考核激勵機制。完善月調度、季評估制度,每月對農村人居環境問題整改進行調度,組織人員對突出問題整改進行隨機抽查,每季度對所有涉農鎮(街道)組織開展暗訪評估,評估成績納入對區(市)鄉村振興考核,并定期組織召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現場推進會。暗訪評估成績實行全市所有涉農鎮(街道)大排名和通報,每次對排名前20名的鎮(街道)給予通報表揚和適當獎勵,對排名后10名且評估分數低于80分的鎮(街道)進行通報批評,由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到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現場推進會上表態發言,對連續兩次排名在后10名的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進行約談。
強調參與主體,完善農民主體參與機制。健全完善村莊環境網格化管理、農戶“門前三包”“積分制”“道德銀行”等制度,廣泛調動黨員干部、農民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村莊區域劃分網格,黨員干部擔任網格長,負責農村人居環境的監督管理。落實農戶“門前三包”責任,將環境衛生治理納入積分指標體系,與黨員干部評先評優及村民積分獎勵掛鉤。建立由黨員干部村民代表組成的村莊環境監督小組,定期對環衛一體化、廁所管護、村莊保潔、網格化管理、農戶“門前三包”等進行監督并及時提出監督意見,督促整改整治。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涉及面廣、任務艱巨。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上下齊心、形成合力,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問題導向,持續加壓奮進,真抓實干,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這場硬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將獲得感和幸福感滲透到農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實習記者 馬綺悅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