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創新持股孵化 助力成果轉化——“碩果金”政策發布會在青召開。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推進“碩果計劃”,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青島市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工作。此次發布的科技創業孵化財政股權投資資金(“碩果金”)政策為全國首創,是在廣泛調研、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探索以“財政股權投資+無償補助”的創新資金支持方式,支持孵化器持股孵化的新模式和新思路,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孵化營商環境,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堅持需求導向 實現共建共享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尤其是技術創新有很強的不確定性,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機制靈活、試錯成本低,反而創新效率最高。
記者獲悉,青島市堅持從企業需求角度出發,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以及以往孵化器種子基金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投資額度小、管理成本高、專業程度低、可投項目少等問題,設立“碩果金”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政策規定投向初創期企業額度不少于“碩果金”可投額度的70%。建立“一庫”“兩池”,即項目庫、資金池和風險準備金池。打破原有孵化器作為單個主體進行項目投資的界限,“項目庫”實行隨時申報,動態管理,項目來源可以是多方面的,全市各孵化器、高校院所、科技團隊及外地引進等均可申請項目入庫。
截至目前,已征集篩選15個孵化器的45個項目作為“碩果金”首批入庫項目,正在開展遴選、入庫等工作。建立出資總額1.2億元的“資金池”,授權具有專業投資和項目管理團隊的青島財通集團統一實施投資管理?!按T果金”按照單個項目核算收益,即退即分,項目退出實現凈收益的,對財通集團、標桿孵化器分別按照30%、40%進行獎勵,另外30%歸入“碩果金”本金進行滾動投資。設立“風險準備金池”,將每個標桿孵化器應得投資凈收益的30%,提取作為風險準備金,用于彌補后續可能產生的投資本金虧損。
圍繞產業投資 支撐實體經濟
記者了解到,“碩果金”著眼青島市重點發展的七大優勢產業、十大新興產業、七大未來產業布局,是為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科技園區、產業鏈專業園區孵化培育科技企業賦能的政策性資金,可通過股權直投或參股賦能基金的形式,投資支持科技成果項目中試、工程化和產業化,支持科技團隊創辦科技企業,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探索建立“碩果金”,青島市科技局已開展“撥改投”初步實踐。例如通過股權投資兩批項目共計4500萬元支持“藍色藥庫”新藥研發項目,協助院士團隊進行知識產權專業化的市場評估后入股,促成獲得創投風投首輪融資1000萬元。首批擬投資的青島健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和源生生物科技(青島)有限責任公司兩個項目,有著幾項共同點,一是均為圍繞我市十大新興產業鏈中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鏈項目,二是公司均為2022年新成立的初創企業,三是企業具有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屬性強,四是項目市場前景良好,可實現國產化替代。
完善風險管控 明確寬容失敗
為完善風險管控,經調研發現,一方面受國有企業績效考核限制,國有投資平臺不敢承擔太大項目風險,直接投資早期項目動力不足;另一方面與社會資本合作的社會基金受風險偏好影響,仍不愿投向需完成“臨門一腳”的中試產業化項目?!按T果金”在體制機制設計上,建立健全風險管控機制,充分寬容失敗。
設立“風險準備金池”,若退出項目出現虧損,則暫停該孵化器后續退出項目的凈收益分配,用于彌補虧損本金,補足后繼續執行收益分配。按照五年為一個核算周期,若到期已退出項目本金虧損超過60%,則由財通集團補足至項目對應本金的40%。鑒于初創期項目成功率較低的特點,對“碩果金”的考核,建立容錯容損機制,弱化財務指標考核,提高綜合效能考核,按照五年一個核算周期予以綜合績效評定,不以單個項目投資成敗論英雄,打消投資機構“不敢投”的顧慮,為青島市營造良好的投資創業氛圍,助力企業成長,培育未來產業新的增長點打下堅實基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通訊員 鄭雯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