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茶采摘季,茶葉質量好不好,鮮葉品質是基礎。為保障人民群眾消費安全,持續鞏固嶗山茶江北第一名茶享譽全國地位,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聯合嶗山區農業農村局針對茶葉鮮葉開展公益檢測助農志愿服務活動。
檢測現場
4月1日凌晨4點,記者跟隨青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專業技術人員一行5人,駕駛檢測專用車,一同來到了嶗山區王哥莊何家社區茶園針對茶葉鮮葉開展公益檢測。
檢測車進茶園 近30種農殘免費測
“為了確保當天采摘鮮葉的香氣、品質等不受影響,茶農一般凌晨采摘,隨即就會拿到市場進行交易,針對茶葉鮮葉的采樣,通常需要我們天不亮就得前往茶園,我們必須要趕在他們交易之前,對鮮葉進行安全和品質把關,因此凌晨開始工作對我們來說都是常態。”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張朋朋告訴記者,他主要負責到茶園地頭采集茶葉鮮葉樣品,另外的同事則分別負責登記、鮮葉處理、上機檢測等一系列工作。
檢測現場
同記者說話間,只見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員熟練地將檢測現場布置在了茶園地頭,并將檢測設備和各類用品歸置整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和嶗山區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分工配合,分別到茶園地頭和交易市場進行了茶鮮葉的取樣。
早上6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員將采集的鮮葉樣品現場進行28種農藥殘留免費檢測,檢測樣品30余批次,精準熟練的操作,短短十幾分鐘,檢測數據已經出現在了檢測儀顯示屏上,通過這種更直觀的方式確保用于加工的鮮茶葉品質符合標準要求。
青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董國強介紹,下一步,中心將對嶗山區上市鮮茶葉進行批批檢測,用數據說話,確保嶗山茶更安全、綠色、優質,助力嶗山區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全面振興。
品質效益雙提升 讓綠葉變“金葉”
每一杯好茶背后都有一片優質茶園做支撐。要想綠葉子變身“金葉子”,就得助力實現嶗山茶從農品、禮品到名品的進階升級,這個過程需要嚴把質量關。嶗山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妮妮介紹,開展茶葉質量檢測和評價鑒定是保障品質效益雙提升的關鍵。
為支持嶗山區整建制開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高質高效試點工作,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率先開展了嶗山茶全程質量控制工作,已指導8家嶗山茶企成功創建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推動“嶗山龍須”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正禮嶗山龍須”成為全國首個茶葉類特質農品。
茶葉
此外,青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將聯合嶗山區農業農村局共同深度挖掘嶗山茶等特色資源優勢,力爭用2-3年時間,在全國率先建成民營非盈利性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研究與推廣機構,引育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特質農品5個,建設國家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主體10個、全程質量控制實施主體10個、生態環保包裝標識生產應用主體10個,制定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特質農品標準5項,以高品質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長期穩定增收,為全國優質、特色農產品農業生產作表率。
記者獲悉,青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自發起“公益檢測助農志愿服務” 活動以來,通過實施“政府+聯盟”“監管+服務”工作模式,對社會關注度高、產業帶動性強、聯農帶農作用顯著的檢測需求提供全部免費。目前,累計為全市生產主體免費檢測服務近1500批次、節省開支200余萬元,服務訂單4.8億元,檢測報告成為青島農品的“綠色通行證”和“最佳代言人”。有了這些公益性的檢測報告,青島市的特色優質農產品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數據統計,青島市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總數37個,居全省首位;全國特質農品總數8個,同樣居全省首位。
通訊員 初曉娜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