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青版財經小記者走進青島紫砂博物館,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感受紫砂與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版財經小記者研學基地授牌現場。
小記者合影留念。
青版教育老師講解閱讀寫作知識。
紫砂博物館的老師向小記者介紹了博物館的情況:青島紫砂博物館分為南茶北引廳、茶器歷史廳、宜興歷史廳、紫砂礦料廳、紫砂歷史廳、紫砂精品廳、紫砂工具廳、紫砂制作廳等展廳。館內現有藏品一千余件,所藏紫砂精品貫穿明代、清代、當代、現代等多個歷史階段,是研究紫砂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
小記者了解北方種茶情況。
介紹宜興紫砂歷史。
首先,小記者來到南茶北引廳,了解到中國人制茶、飲茶幾千年的歷史。自古茶樹多生長在氣候濕潤多雨的南方,不宜在干旱少雨的北方種植。但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南茶北引”工程,開啟了北方大面積種植茶葉的歷史,其中青島就是“南茶北引”工程最早的試驗區之一。
小記者了解紫砂礦料。
小記者了解茶器歷史。
“中國文人墨客與宜興歷代陶器制作高手合作,將雕刻、鑲嵌、書畫等多種工藝美術手段用于砂壺,制作出典雅精美的沏茶名壺,紫砂作品更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收藏,成為中華一大瑰寶?!痹谧仙皻v史廳,小記者認真聽講解,并把重點記錄在本子上。
200道剔紅工藝制成的鎮館之寶——紅荷舒卷壺。
在紫砂精品廳,講解員老師重點介紹了鎮館之寶“紅荷舒卷壺”。通過一把紫砂壺帶來的氣韻,可以讓觀眾靜下心來感受作者的氣質、感受自然、感受生活。
在海外遺珍區,小記者觀看國外珍品。
外形像樂器的紫砂壺。
通過不同溫度燒制,紫砂壺出現不同顏色。
“清初,宜興制作的紫砂壺分為貢品壺、內銷壺及外銷壺。其中外銷歐洲的紫砂壺,在裝飾上采用貼花、浮雕、鑲金等迎合歐洲審美觀念的裝飾工藝,風格華麗,但內容仍充滿了中國味。這些充滿了異域文化特質的器皿,讓無數歐洲人為之著迷?!痹诤M膺z珍廳,中歐結合的紫砂壺展現出別樣的韻味。
小記者觀看珍品均釉缸。
通過不同溫度燒制,紫砂壺出現不同顏色。
小記者還了解到,制作一把紫砂壺,需要的工具多達幾十種,當今常見的紫砂壺燒制方法有兩種:還原燒和氧化燒。還原燒是在窯溫上升至900度左右,減少窯內氧氣供給;氧化燒制是在燒制過程中,保持窯內充足的氧氣供給。
小記者采訪講解員老師。
小記者采訪講解員老師。
小記者采訪講解員老師。
小記者采訪講解員老師。
紫砂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淀,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小記者在活動中觀看紫砂精品,學習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中華歷史的源遠流長……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國瑾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