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成都時在國內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2022年,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按照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科學推進公園城市頂層設計,頂格推進太平山浮山建設整治,開展公園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全市公園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全市公園城市建設已完工項目298個,整治建設山頭公園60個、城市綠道95.8公里、口袋公園55個、林蔭廊道47條、立體綠化107處,不斷提升市民的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科學推進公園城市頂層設計
借鑒成都等城市公園城市建設經驗,編制公園城市建設規劃,初步提出“海濱風景、公園生活、魅力都市”的核心發展目標,規劃打造生態海灣之城、全域公園之城、活力場景之城、魅力風景之城等7項建設子目標,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海灣公園城市”。調整優化綠地系統規劃前期成果。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城市更新三年攻堅行動為契機,啟動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以“公園+”“綠道+”為統領,以綠化為民、綠化惠民為根本宗旨,堅持綠地總量增加和現有綠地充分利用改造并舉,推進“12131”系統工程。即:構建1個城市綠道網絡、建設200處公園綠地、打造100條林蔭廊道、推進300處立體綠化、實施1項生態綠化工程。
二、頂格推進太平山浮山建設整治
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將《關于高品質保護提升太平山中央公園和浮山森林公園的議案》作為大會議案,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到現場調度,頂格協調推進解決太平山、浮山整治建設有關問題。太平山中央公園整治提升和生態修復項目設計綠道總長度10.4公里全部貫通開放;太平山中央公園生態綠道建設計劃新(改)建綠道6.25公里,已完成投資額的60%,年底前實現環山綠道貫通,明年3月前完成全部節點建設對市民開放。中山公園花溪谷、桃源山語、彩虹棧道、植物園登高觀景線等新建節點已成新生代網紅打卡點。浮山防火通道(綠道)13.4公里主線已全部貫通。除綠道兩側景觀提升區域范圍,沿線兩側30米森林撫育和路燈、垃圾桶等設施安裝基本結束。浮山市南林梢棧道、市北陽光客廳、嶗山茶園棧道等已成市民休閑觀景好去處,市民對“望山能登山、進山能游園、游園能環山”的期盼逐步成為現實。編制《浮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加強浮山森林防火和森林生態修復。整治提升過程中,通過拆除現有建筑67處、征遷住戶房屋65戶、協議搬遷補償現有建筑27處、遷移墳墓4200余座、拆除圍網柵欄6360米,還綠于民約120萬平方米,一次性解決二十多年來中山公園住戶征遷老大難問題。
三、加快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
整治山頭公園,拓寬城市生態空間。以“拆實墻、還綠景、通園路、便市民”為主,完成60個山頭公園整治,共拆除、清理違法建筑、私搭亂建506處、7.4萬平方米。規范山頭公園養護管理服務標準,落實日常巡查、季度評價,強化還綠于民成效。李滄區老虎山、嶗山區金嶺山成為城市里的綠色氧吧,城陽區丹山、西海岸新區徐山、即墨區峴山挖掘紅色典故、弘揚歷史文化、展現文化自信。
見縫插綠建園,展現綠色人文關懷。充分挖掘小區之間的散亂空地、拆除違建后的騰挪空地、立交橋橋下空間,將隱藏在城市角落的微小空間升級為適合公眾日常休閑的載體,打造“林靜漫步花滿園”的口袋公園。市南區依托重點道路,打造綠廊花海,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花海市南景致成效初顯。市北區宣化支路口袋公園讓原本垃圾站變成身邊的微氧吧。嶗山區國金中心打造小矮人主題公園,把童話故事寫在兒童身邊。即墨、膠州、萊西等口袋公園突出歷史名人名園文化符號,彰顯地域風采。
推廣城市綠道,豐富綠色運動空間。持續推進城市綠道建設,滿足居民休閑健身需求。濱海綠道充分串聯,城區綠道環串起街頭綠地,環山綠道全面貫通,“一線一環三山”的綠道網絡框架初見成效。市南區濱海綠道提升項目,在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周邊居民的健身需求。濱海綠道市南區第三海水浴場段、市北區曉港名城段、李滄區白泥地段建設兼顧景觀性,為市民提供可騎行、可漫步、可賞景的休閑綠色通道。嶗山區松嶺路綠道,把各個開放空間連結在一起,打造出一個不同尺度的“健身環路”,蘊含了綠化區域和多種多樣的功能區。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初志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