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大規模采用煤炭制氫的國家

      當地時間11月16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現場,中國角舉辦了一場名為“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新進展”的邊會。會上,《中國耦合CCUS制氫機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氫產量約為3300萬噸,約占全球產量的30%,中國約有三分之二的氫產自煤制氫工廠,制氫業共排放3.6億噸二氧化碳,中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規模采用煤炭制取氫氣的國家。

      報告指出,要使氫氣為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將制氫過程轉向低排放至關重要。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是“富煤、缺油、少氣”,在煤炭資源豐富、二氧化碳封存條件較好、可再生能源有限的地區,耦合CCUS的煤制氫技術將是一種低成本制取低排放氫的選擇,同時可帶動二氧化碳運輸和封存基礎設施建設。

      報告提到,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30年,中國氫能需求將增至3700萬噸,2060年需求將超過9000萬噸。而且,中國的很多煤制氫工廠將在近期建成,加裝CCUS將對這些工廠的減排具有關鍵作用。

      報告指出,捕集二氧化碳和氫氣是未來合成燃料的關鍵原料。盡管目前生產成本較高,但合成燃料是長途運輸特別是航空業為數不多的減排方案之一。此外,中國捕集二氧化碳也可以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生產化學品和建筑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用途中,二氧化碳可能會被重新釋放到大氣中(包括合成燃料燃燒排放),因此需要通過嚴謹核算來確定減排量。

      據了解,該報告由國際能源署與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國家能源集團、北京理工大學合作編寫。報告還探討了中國目前氫能和CCUS發展現狀,并分析了到2060年中國經濟產業各部門對于氫氣需求的潛在演變過程。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