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嶗山區大河東河口生態修復促進區域“顏值”“價值”雙提升

      金秋時節,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雙擁公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河道內水流清澈見底,水塘中白鴨和大鵝在悠閑戲水,水面上不時有鳥兒飛過,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雙擁公園遠處的海邊,漁船競相出發,山海一色,天與云、山與水,世間的絢爛色彩皆在此匯聚成極致之美……

      生態修復后的雙擁公園。

      記者從嶗山生態環境分局了解到,公園所處的大河東河入海口,原先是一片養蝦池和灘地,曾幾何時,養殖產業也很紅火,后來因為養殖戶紛紛改行,這里便剩下了5處廢棄的養蝦池。久而久之,變成了死水池子,繼而垃圾亂倒、雜草叢生,河道淤積。

      2017年9月,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山東期間,就有群眾投訴反映:“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大河東河和登瀛河入海口位置,存在建筑垃圾,環境雜亂差,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群眾的呼聲就是政府工作的導向,嶗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立即趕到現場調查處理,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舉措。

      整治前的大河東河口水體渾濁、垃圾遍地。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勢制宜,既要讓死水池變成景觀帶,更要讓景觀帶變成生態帶,還要讓生態帶變成產業帶、文化帶。在破立之間,嶗山區強化整體思維、系統思維、超前思維,盡顯生態智慧,書寫生態大文章,將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修復整體考量,走出一條生態保護、修復、完善、升華的創新之路,真正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精準施策巧治理  連續4年頂格推進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初衷,也是嶗山區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嶗山區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把督察整改作為造福群眾的好事實事去辦,讓人民群眾生活在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優美環境中。大河東河口綜合整治修復工程被列入嶗山區政府區辦實事,區主要領導牽頭負總責,并組建指揮部統籌推進。區街兩級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對大河東河口區域分三期開展了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

      沙子口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8年,沙子口街道投資1600萬元,實施大河東河口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整修景觀護岸1.45公里、清理河道及種植綠化植株,修復水域生態岸線,提升區域生態環境。

      2019年,嶗山區投資3000萬元,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根據大河東河口地理條件和周邊環境現狀,從生態種植、河口修復、組團綠化等方面,建設嶗山路背景生態林、梨樹園、山茶園等五個園區以及生態水系區域。

      2021年,嶗山區投資3000萬元,開展生態環境提升項目,在園區內建設黨建引領、軍民共建、歷史連廊、雙擁林等項目。在提升生態環境的同時,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

      大河東河口整治施工現場。

      大河東河口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總占地面積約262.5畝,如今園區內建有水域面積4.5萬平方米、苗木1萬余株、主題雕塑3座、小品雕塑55座、涼亭5座、橋梁3座。為保持長效整治效果,沙子口街道自2022年起,每年撥出???80余萬元,聘請養管單位對雙擁公園進行全面養護。

      生態重塑暖民心  “登瀛梨雪”勝當年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是一場硬仗、苦仗,沒有退路,必須打贏。嶗山區打出組合拳,連續4年對大河東河口區域采取環境綜合提升工程,同時開展以“生態、潔凈、整齊、美麗”為標準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大河東河口區域既提升了“顏值”,更涵養了“氣質”,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提升。

      大河東河口生態修復項目實現了從環境臟亂差到水體干凈、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重大轉變。這充分體現了抓好環保督察整改,不僅是一個生態問題,還是一個發展問題,更是一個民生問題,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舉措。

      “清輝所照,山態欲活。登北峰,憑石遠眺,香雪滿目,山坡田隙,皆種梨花,周圍數十里,絕無雜卉。”清光緒年間,林鐘柱曾經贊嘆登瀛村的梨花。1937年出版的《青島概況》中,“登瀛梨雪”被列為青島十景之一。伴隨著嶗山區生態環境的不斷提升,大河東河口區域內不光是上百棵百年老梨樹在每年4月份開得一樹春雪,雙擁公園內新引種的600多顆梨樹更是“千樹萬樹梨花開”,迎風綻放,田園風光如詩如畫。

      生態修復后的大河東河口美景。

      眼前的生態美景讓大河東村民姜昊感觸頗深:“俺家就住在雙擁公園對面,公園原來是一片死水池子,老遠就能聞到腥臭味,路過這里都得繞著走。冬天刮西北風的時候,什么擋頭也沒有,經常是塵土飛揚。非常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當地居民辦了一件大好事,公園建好了,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我們周邊的居民,將來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到嶗山旅游,把我們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顏值”“價值”雙提升  打造生態富民金名片

      綠水青山不僅有“顏值”,更有“價值”。從原先的廢棄養蝦池到現在風景秀美的雙擁公園,這個生態治理工程本身就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具體實踐,也是以環保督察督促問題整改的生動體現。

      “目前大河東河口區域生態園區基本建設完成,爭取打造成全省知名的雙擁公園,給當地居民及全國各地到青島的游客帶來一個具有本土特色,彰顯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教育和生態環保理念相融合的休閑場所?!鄙匙涌诮值老嚓P工作負責人介紹道。

      如今的大河東河口“變身”生態雙擁公園。

      嶗山生態環境分局負責人告訴記者:2017年開展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的80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并銷號。2021年以來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信訪件共計53件,已辦結52件,一大批群眾關心的涉及水、大氣、噪聲和生態破壞等方面的重點難點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嶗山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描繪“鄉村水墨畫”功夫繪就鄉村美,以描繪“城市工筆畫”功夫繪就城市美。做好生態宜居民心事,擦亮生態富民金名片,集全區之力,推動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璐 通訊員 趙夢 戴永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