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夢·新時代·新征程”山東省百姓宣講比賽中,海爾生物醫療自動化產品總監任文廣講述的《挑戰極寒追夢人》,從115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斬獲故事類一等獎。宣講生動再現了海爾人在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研發路上的艱辛探索歷程和重大成果,充分詮釋了中國智慧、中國速度、中國力量。
不到3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80℃,在這個遠超地球地表常規低溫極限的溫度下,不僅人類不能生存,就連很多機器設備也難以運轉。但正是在這個溫度下,細胞的新陳代謝基本停止,因此長期保存病毒、基因等珍貴生物樣本最為安全。然而這么低的溫度,如果靠人工存取,既有被凍傷的風險,樣本也會因溫度頻繁變化而降低活性質量。中國亟需可實現自動化存取的超低溫樣本庫。
獲獎證書
2019年以前,這一領域一直被歐美公司所壟斷,我國進口一套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動輒數千萬元人民幣。2017年初,海爾生物醫療自動化產品總監任文廣鄭重表態,要帶領團隊做出中國人自己的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
一年后,2018年7月,任文廣團隊開始第一次樣機測試。然而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庫內溫度的逐漸下降,機器人導軌低溫變形被卡住,這次嘗試并未成功。此后,任文廣團隊尋訪了幾十家國內頂尖高校院所,才終于找到了應用在月球車上的材料來替代,耐低溫材料問題迎刃而解。
針對庫內樣本不能準確定位的問題,任文廣也想到了絕妙的辦法,那就是像筷子夾菜一樣,給機械手也安裝一雙“眼睛”。三個月下來,在測量出1萬多個位置點后,項目組終于實現了100立方米的低溫空間樣本的精準定位存取,攻克了低溫自動化的關鍵難題。2019年5月,中國第一臺由海爾自主研發的-80℃自動化生物樣本庫誕生??梢宰院赖卣f,如今我們可以靠自己,在-80℃這個溫度下,自動化存取病毒、基因等珍貴生物樣本。
再戰極寒,筑牢生命科學研究基礎
寶劍鋒從磨礪出,重重險阻過后,任文廣實現了他的“極寒夢”。中科院某所成為海爾生物醫療的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首家使用者。憑借信息安全、樣本安全、設備安全等絕對安全優勢,在競標中,海爾生物醫療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擊敗外國公司,成功實現項目交付。交付那天,該所主任握著任文廣的手說:“感謝你們,讓中國有了自己的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國家的生物安全終于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里了!”
海爾生物醫療-80℃自動化生物樣本庫落地中科院某所
此后,通過將5G、物聯網技術與樣本存儲管理場景創新融合,海爾生物醫療自主研發的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場景方案,進一步實現了海量生物樣本從預處理、轉運到入庫、出庫全流程的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管理。
除了中科院某所外,目前,海爾生物醫療的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還應用于南方海洋實驗室海洋生物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旗下動物種質資源庫、國家癌癥中心、張江生物銀行、湖南省人民醫院等國家多項重大戰略工程中,讓百萬甚至千萬量級的人類遺傳資源和生物資源,得以高質量保藏和利用。此外,還拓展到了血液、疫苗、藥品等自動化存儲場景,并擁有665項專利,51項軟件著作權,先后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累計28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今年,任文廣團隊又再次挑戰極寒,向更低溫自動化生物樣本庫的研發發起沖刺,繼續用海爾人的實力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大國重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海爾生物醫療勇擔重任,在引領中國生物樣本庫建設加速走向自動化、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上,不斷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生物經濟領域的科研創新提供堅實技術后盾,變“科創優勢”為“發展勝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進階提供澎湃動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通訊員 李心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