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上半年,我市生態環境改善明顯,空氣優良率達到了87.8%,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優良天數達到了159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天;20處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總體達標;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持續保持100%。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強化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溯本求源,空氣優良天數的增長得益于大氣污染物濃度的不斷改善。聚焦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綠色運輸體系、推進工業廢氣治理、加強精細管控、加強科技支撐、健全綜合管理機制等6個方面,我市統籌謀劃確定了30條具體工作措施。聚焦提升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治理能力,我市開展夏秋季臭氧污染強化治理攻堅行動,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聚焦于控煤、抑塵、減尾氣等方面,著力打好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首次實現采暖季重污染天數歸零。著力開展美麗青島大氣專項行動,組織全面落實工業企業減排、散煤替代、煙花爆竹禁放、移動源管控、揚塵源管控等各項措施。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全市整體環境空氣質量同比持續改善,為近三年來同期最好水平。
此外,大氣質量的持續改善,得益于大氣面源污染治理的加強。我市成功入選2022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將連續3年得到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支持;計劃全年新增城市供熱配套面積600萬平方米,目前已開工470萬平方米;首次建立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庫,為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保有量3.44萬個,相比2021年底增加6000個;全市運營公交車10617輛,其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合計占比已達93%;全市更新巡游出租汽車296輛,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合計占比82.4%。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聚焦“減污降碳”,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綠色升級,在全國率先開展“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試點工作,助力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的“青島樣板”。優化交通結構,發展綠色運輸體系,嚴禁生產、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不符合國家第六階段排放標準要求的重型柴油車。強化協同減排,推進工業廢氣治理,推動碼頭船舶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萬噸級以上原油、成品油碼頭全部完成油氣回收治理。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