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青島年度經濟成就獎發布儀式現場,2021青島企業100強榜單正式發布。今年百強入圍門檻為營業收入26.82億元,比上年的22.15億元提高4.67億元。39家企業營業收入超百億,營業收入占比為78.99%。此外,百強榜大部分總體指標持續改善,青島市“排頭兵”企業陣營的總體實力顯著提升。
據了解,今年是青島市企業聯合會、青島市企業家協會連續第17年發布青島企業100強榜單。該榜單通過綜合企業的收入、凈利潤、稅收和總資產、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以及員工人數等指標,對青島市企業整體發展狀況進行了總結與評價,彰顯了青島企業積極提升內生力和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能級躍升的創新姿態。
39家百億企業領跑,總體規模結構改善
從入圍門檻來看,2021青島企業100強的入圍門檻為營業收入26.82億元,比上年(22.15億元)上升4.67億元,上升了21.08%。
2021百強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納稅總額、研發費用、員工總數分別比2020百強企業增長13.15%、14.16%、27.07%、26.45%、9.65%、5.15%和5.58%。在種種不確定性因素疊加的大背景下,青島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堅持內涵式發展轉型,展現出了蓬勃向上的經濟活力。
在百強企業整體規模方面,2021青島企業100強營業收入總額15397.3億元,比2020百強企業(13607.98億元)增加了1789.32億元,增幅為13.15%;2021青島企業100強資產總額44472.75億元,比2020百強企業(34997.88億元)增加了9474.87億元,增幅為27.07%,呈現出資產和收入總額雙增長的良好趨勢。
2021青島企業100強營業收入分布情況與上年相比略有變化。百億級以上企業數量為39家,與上年(32家)相比增加了7家;營業收入占比為78.99%,比上年(76.96%)提高2.03個百分點;50億到100億之間的企業數量31家,比上年(23家)增加了8家;10億到50億的家數從2020的45家下降為30家;10億以下的企業數為零。
值得注意的是,海爾集團已連續17年成為青島市過千億級大企業,其營業收入高達3024.73億元。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營業收入也連續六年突破千億,是繼海爾集團之后的青島市第二個過千億的企業。
除了頭部企業的持續引領,百強企業的整體實力也在不斷提升。2021百強企業規模差距比2020年有所降低,這一變化也說明2021百強企業內部規模結構差距進一步減小,后進企業進步較快,百強企業的整體實力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服務業持續發力,制造業部分指標下降
在百強企業的行業分布上,制造業、建筑業、發電業上榜企業數量略有減少,服務業上榜企業數量有所增加,制造業企業與服務業企業仍為百強企業主力軍。
2021百強企業中非央企在服務業和制造業這兩個行業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資產總額均有所增長,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7.60%、6.84%,利潤總額增長率為62.61%、17.07%,資產總額增長率為24.69%、13.19% 。從分行業平均資產增長速度來看,2021百強企業中非央企企業中服務業、制造業增長速度雖低于百強平均水平,但發展速度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分別為26.56%和11.56%),說明雖受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但本土廣義制造業和服務業兩大支柱產業資產規模有所擴張。
在收入方面,服務業收入表現尤為亮眼,占比有所提高,制造業、建筑業、電業收入占比呈不同幅度下降;平均資產規模繼續提升,其中服務業在金融企業的支撐下平均資產規模占比遙遙領先。
相較于服務業的“高歌猛進”,百強企業中制造企業的部分指標則出現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21青島百強企業中制造業企業的某些指標比2020百強水平略有下降,在資產額占比上,制造業企業資產額占比由上年的25.80%下降到24.24%,下降1.56個百分點;在利潤額占比上,制造業企業利潤額占比由上年的58.92%下降到56.71%,下降2.2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 2021青島百強制造業的平均資產利潤率5.48%比2020百強(5.63%)下降0.15個百分點;在納稅額占比上,制造業企業納稅額占比由上年的71.36%下降到69.11%,下降2.25個百分點;在從業人數占比上,制造業企業從業人數占比由上年的55.94%下降到55.69%,下降0.25個百分點。
作為青島的優勢產業,制造業的發展成就了島城經濟的重要底色。制造業的數據變動,也成為了反映青島企業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未來如何保持制造業優勢,在實體經濟中發揮應有的價值,也成為百強企業必須面臨的時代命題。
創新驅動變革,企業轉向內涵式發展
世界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的復雜不確定,市場競爭的加劇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高質量發展的內生需求,推動更多企業從追求擴張速度轉入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從吸納就業情況看,2021青島百強企業的員工總數69.84萬人,比2020百強企業(66.14萬)增加3.70萬人。從新產品銷售收入看,有50家企業填報新產品銷售收入共計5010.39億元,占其總銷售收入(8985.53億元)的55.76%,其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超過50%的企業有13家,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青島市排頭兵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并在擴大企業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此外,2021青島百強企業中有74家企業填報了專利信息,專利總數共計94950項,其中69家企業擁有發明專利46993項,專利數量和發明專利數量均創歷年新高,由此可見青島企業在技術創新實力持續增強,為產品和服務迭代升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吸納就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和專利信息的數據變化可以發現,青島市企業在擴張上逐步趨于穩健,開始注重內涵式發展,并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在山東新舊動能轉化、產業優化升級的大背景下,青島企業積極把握時代發展方向,以創新力和創造力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也不斷釋放出新的市場活力。
區域分布不平衡,上榜企業差異大
從地域分布來看,百強企業在各區市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黃島區、市南區、嶗山區和市北區,該四區百強企業總數共計77家,前30家重量級企業主要集中于市南區、黃島區和嶗山區。同時各區市百強上榜企業經濟總體量和平均體量也有較大的差異,市南區、嶗山區和黃島區百強企業資產總規模位列三甲,三區總資產規模共計40201億元,占百強總資產規模的90.39%。
除了區域分布不均衡,各區市上榜企業在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社會貢獻度等方面也有較大差異。嶗山區、市南區和黃島區處于營收規模前三位,營收總規模為11127億元,占百強營收總量的72.27%。各區市上榜百強企業平均收入利潤率指標上,市南區、城陽區和嶗山區位列前三名,而平均資產利潤率則是平度市、萊西市和即墨區位列前三名。
利稅創造總貢獻方面,市南區、嶗山區和黃島區位列前三名,共創利稅1301億元,占各區市百強企業利稅總額的74.51%。吸收就業人數方面,市南區、嶗山區和黃島區位列前三名,吸納就業總人數為百強企業從業總人數的71.19%。但在平均社會貢獻率這一指標上,李滄區繼續位居第一位,且李滄區呈現出絕對領先勢頭。
青島企業作為青島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不斷通過跨國、跨地區的貿易往來,基于資源交互和經貿交流,釋放青島的要素活力和市場潛力。從海外營業收入看,39家企業填報了海外營業收入的企業,海外營業收入占其總營業收入(9345.15億元)的比重為25.27%,較上年(59.28%)下降34.01個百分點,這與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導致企業國際經營環境惡化有直接關系。其中,海外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有16家,比上年多4家。海外營業收入占比超過10%的有16家,比上年增加4家;超過20%的有9家,與上年持平??傮w來看,跨國經營企業海外收入總額、海外資產總額均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跨地區經營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青島地區外營業收入占比略有提升。青島地區外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的企業26家,比2020百強多11家;青島地區外營業收入占比超過30%的企業有31家,比2020百強多7家。
百強榜單記錄著城市的經濟脈動,也閃爍著青島企業家的智慧光芒。今年的百強榜單呈現出的新特色和新亮點,折射出青島企業開拓進取,蓬勃向上的創新活力。而在榜單發布的背后,青島企業也會繼續邁出堅定的步伐,譜寫企業與城市共生、共榮的新篇章。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竇衍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