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基金,究竟何時買入?|過往牛市避險錄

      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末,我國公募基金數量為9491只,資產凈值合計達到26.3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從發行來看,今年以來基金發行明顯遇冷,1-3月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較去年同期月均2291億元降溫明顯。

      回顧這兩年,基民們經歷過A股市場在短時間內的急劇下跌,也迎來過多次的V型反轉,更多的則是處于長時間段內的上下震蕩。

      然而,這兩年基金的波動,讓不少買在最高位的新基民頗為“受傷”,還有一些基民慌不擇路地割肉止損。那么問題來了,牛市最高點買的基金能賺錢嗎?牛市能買基金嗎?

      當我們為此焦慮不安時,不妨回溯過去,在歷史過往的幾次牛市中,買了新基金的都怎么樣了?

      實際上,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的元年是1998年,至今剛好歷經了二十四年的櫛風沐雨,曾歷經2005年-2007年的第一次大牛市,2014年-2015年的第二次大牛市,以及2019年-2020年的“結構性牛市”。

      2005年-2007年:基金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

      2005年5月起,股權分置改革啟動,股改的“火焰”正式燃起。

      在股改大潮推動下,2005年6月6日到2007年10月16日,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上證指數從998.23點一路走高至6124.04點,創下了A股至今難以企及的高點。

      當然,指數走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流動性過剩、全流通時代到來、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逐漸完善……

      這場巔峰牛市,使基金行業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06年,新開基金賬戶225.96萬戶,較上年增加188.93萬戶;2007年新開基金賬戶2227.97萬戶,期末時的基金賬戶總數更是比上年增長了近6倍。

      大量基民的涌入也推動了新基金的發行。Wind數據顯示,2006年的基金發行份額為4046.44億元,相比2005年陡然升高近4倍,2007年新基金3960億元的發行份額雖相比2006年有所下降,卻仍然處于高位。

      時間到了2007年9月-10月,此時,站在A股的高位處,有四只QDII基金也揚帆起航,試圖“進軍”海外股市。

      這四只QDII基金分別為南方全球精選、華夏全球精選、嘉實海外中國、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四只基金的認購規模也顯示了投資者的狂熱,分別為491億元、630億元、738億元、1162.61億元。

      實際上,當時的很多基民完全不清楚QDII基金是什么,但因為牛市來的太快,在他們的眼中,“股市就是造富神話”“新基金都能賺錢”。

      此后不久,A股遭遇下跌,這四只QDII基金凈值也迅速下跌,將追高的基民狠狠套牢,直到10年后才重新回到1元面值上方。

      2014年-2015年:新基金的不同命運

      時間來到2014年,在巨大杠桿的推動下,啟動了A股波瀾壯闊的“杠桿?!薄?/p>

      2014年11月底成交突破歷史新高,第二次牛市確認開啟,券商股掀起了一輪藍籌股上漲行情。

      到了2015年2月,市場則由中小創全面上漲接棒,并在2015年5月28日創造了A股單日成交最高紀錄,高達23673億元。

      一個月后,在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刷新到5178點的新高。

      與此同時,新基金史無前例的大量發行也是2015年的一大風景。無論是新成立的基金數量還是新基金的首發規模,都遠超之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共成立基金822只,合計首發規模1.65萬億元。新成立的基金數量比2014年增長1.33倍,首發規模更是比2014年增長了3倍。

      在彼時瘋狂的基金搶購潮下,卻不乏有一些冷靜“看空”的基金。

      2014年12月30日,前海開源基金掌舵人王宏遠發布公開信稱,A股將迎來特大牛市; 2015年5月20日,王宏遠公開判斷,“創業板、中小板泡沫將隨時破滅”,并嚴控旗下中小創持倉比例。

      由此,前海開源也成為當時首家嚴格控制中小創持倉比例的公募基金公司。

      隨后不到一個月,上證指數從2015年6月12日的5178點高點一路向下調整,約半年時間后,上證指數下探至2016年1月28日2638的低位。

      幸運的是,直到2016年春節前,前海開源基金旗下多數產品頂住壓力,堅持低倉位運行,成功避開大跌。

      不過,一些2015年牛市頂點成立的新基金,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我們通過梳理,發現市場上有不少基金是在2015年成立的,截至目前復權單位凈值依然在1.0000以下,說明這些基金自牛市高點成立起至今超過7年,仍然在面臨虧損。

      2019年-2020年:新老基民遭遇市場回調

      這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結構性牛市”。

      2019年-2020年,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分別超過了20%和30%,也正是這兩年基金的強勢表現,催生了2021年初的基金熱潮,吸引了大量新基民跑步入場。

      與此同時,2021年2月,基金發行在春節前迎來高潮,期間爆款基金頻出。

      不過春節后,市場直接來了一次大幅回調,讓很多新老基民直接遭遇一場市場毒打,賬戶一片“綠油油”。

      還有一些新基金在高位快速建倉后就面臨大跌,有一只混合基金甚至還被罵上了熱搜。

      這只基金在2021年2月1日發行,2月4日提前結束募集,募集規模8.2億元,并在2月9日臨近過年的時候火速成立。

      成立后這只基金就陷入了跌跌不休的泥潭中。成立一個月的時間里,13個交易日里跌了17.62%。而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累計單位凈值僅0.7734元,成立以來不到兩個月時間已經虧掉了22.66%。對此,這家基金公司不得不在討論區出來道歉。

      此外,我們通過梳理2021年初火爆發售的新基金,觀察其一年持有期屆滿的業績,可以發現:多數基金業績表現平平,有的甚至凈值跌超20%。而同期未設置持有期的爆款基金,也有超過87%的基金規模縮水,更有基金相較成立時規?!把鼣亍?,縮水超70億元。

      小結

      通過回顧中國公募基金二十四年歷史中的幾段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當市場上漲時,基金申購如潮;反之,市場表現欠佳時,多數人對基金的申購興趣會降至低點,生動描繪了一幅“追漲殺跌”的寫照。

      而在牛市最高點買入的基金,往往面臨著“被套牢”的風險,但即使買在高點,也不要失去信心,因為仍然存在長期內重新逆襲“回本”的可能性。通過統計發現,就算在第一輪牛市的5178點、第二輪牛市的6124點 “高點”進場,偏股混合型基金依然有機會取得不錯的收益。

      來源:中國財富網

      總策劃:伍小軍

      內容策劃:孔雪松

      作者:金丹依

      H5、視頻策劃:何苗 孟思涵

      新媒體編輯:曉禾

      監制:田欣鑫

      統籌:何苗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