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風正起,雙創正當時。5月6日,2022年第七屆“創客中國”(青島賽區)暨第八屆“市長杯”·海創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第八屆“市長杯”大賽)在青島創業總部正式啟動。
第八屆“市長杯”大賽以“創新賦能,實干興企,民營富市”為主旨,將舉辦區域賽(企業組)、創客賽、民營經濟示范城市邀請賽和“鄉村振興”專題賽等多項賽事。在連續舉辦七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辦賽質量、創新辦賽內容、豐富賽事生態,重點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實體經濟振興,集聚整合高端創新資源,努力推動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創業城市建設“走在前”。
聚焦“四新”項目 推薦獲獎項目晉級“國家隊”
記者從現場發布的第八屆“市長杯”大賽方案中了解到,賽事活動于5月啟動,計劃9月結束,包括區域賽(企業組)、創客賽、城市賽及專題賽。參賽項目聚焦十大新興產業和七大未來產業,具有“四新”屬性的創新創業項目。
根據賽程安排,5月-8月中旬,各單項賽事同步實施,其中區域賽開展項目征集、海選賽、區市初賽和市級復賽,選拔優秀項目晉級總決賽;創客賽、城市賽、專題賽分別開展項目征集、海選賽、初賽選拔和決賽,評選出各賽事一、二、三等獎等獎項,并分別推薦1個獲獎項目(原則上決賽一等獎)在總決賽上進行路演展示。8月底或9月初舉辦總決賽,大賽組委會按照工信部“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要求,按區域賽、創客賽最終排名統一推薦獲獎項目參加“創客中國”大賽全國500強、50強評選,晉級50強項目將參加“創客中國”大賽全國總決賽。
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郭振棟
5月6日,第八屆“市長杯”大賽啟動儀式結束后,大賽報名通道正式開啟。作為主辦方之一,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郭振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前期摸底,企業、高校報名熱情高漲,預計今年報名參賽項目數量將再創新高,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生物醫藥等行業。賽后,將給予獲獎項目獎金激勵,并對參賽項目進行“服務+孵化+培養”,用“專精特新”工作方法服務參賽企業,培養一批“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未來“雛鷹”“瞪羚”“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企業。
振興實體經濟 挖掘并閉環培育“專精特新”
在剛剛結束的市第十三黨代會和兩會上,“專精特新”“實體經濟”被多次提及,為社會各界所關注。在4月27日舉辦的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動員大會上,更是發出了向實體經濟主戰場進軍的總動員。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創新是關鍵。
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級領導干部史鳳隆
本次大賽辦賽主旨與當下熱點與重點高度吻合。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級領導干部史鳳隆表示,今年“市長杯”大賽注重發掘具有“專精特新”“四新經濟”屬性的創新創業項目,建立“專精特新”項目培育庫,以扶持項目發展為著力點,孵化一批具有較高發展潛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雛鷹企業,激發培育更多創新型市場主體,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同時,通過大賽將“專精特新”理念厚植到全市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全過程,針對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不同成長階段,完善“尋找挖掘、孵化培育、政策扶持、蝶變壯大”機制,不斷加強“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梯次發展。
經過前幾屆的積累與實踐,大賽在積極推動“鏈主”企業與中小企業合作方面取得了寶貴經驗,通過發揮“鏈主”企業的優勢資源和聚合帶動效應,積極推動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卡位入鏈,與“鏈主”企業協同創新,推動產業鏈整體提升。海創匯科技創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長文表示,海創匯連續多年承辦“市長杯”大賽,多年來,運用平臺思維+生態思維,持續完善大賽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聚焦一線創新創業項目挖掘和新經濟賽道企業培育,幫助更多參賽企業實現專精特新、雛鷹、瞪羚、獨角獸、IPO的發展與進化。作為2022年第七屆“創客中國”賽事組成部分,海爾智家、科大訊飛青島產業加速中心將分別在我市舉辦智能家居產業鏈、“AI+工業”產業鏈賽道賽,共同助力打造“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生態格局。
海創匯科技創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長文
劉長文介紹,今年大賽將聚焦“專精特新”企業,通過產業賦能、資本賦能和科技賦能三個方面,為他們注入發展活力。產業賦能方面,開放海爾集團場景,包括工業互聯網、智慧家庭、醫療大健康等,幫助大賽平臺企業融鏈、補鏈,助力他們找到更多的訂單。資本賦能方面,目前我們有兩類基金,分別為:天使投資基金可為初創項目提供大概200萬左右的初創股權投資,幫助項目快速啟動;風險投資可為高成長企業注入資金,每個項目大概是2000萬左右的規模,利用資本的力量讓企業快速發展??萍假x能方面,利用好海爾集團在全球研發資源優勢,例如:海創匯在全球12個國家建立了創新創業基地,幫助大賽平臺企業對接全球一流的科技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創新創業質量。
青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學俊
在政策扶持方面,青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學俊表示,我們積極參與賽事活動的組織,將最大限度扶持優秀創業創新項目落地。對來青落地的獲獎項目,符合條件的幫助落實創業扶持政策,給予最高3萬元的創業補貼和最高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并享受政府貼息。對有意愿入駐市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創業服務中心的,優先推薦入駐。為創業者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商業診斷、產品交流、技術轉化、金融對接等服務,為創業者打造跨界融合的創業創新生態圈。
一二三產融合 企業創客“朋友圈”擴容升級
“市長杯”大賽自辦賽以來,始終堅持用平臺思維集聚雙創資源、構建服務生態,不斷擴大大賽“朋友圈”。去年首次聯合市教育局,面向全市26所駐青高校成功舉辦了創客邀請賽。今年,大賽主辦單位進一步擴容升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首次參與主辦“市長杯”大賽,進一步提升辦賽能級,豐富了賽事生態,完善了培育服務體系,帶動更多人才、技術、資本、項目等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史躍林
對于今年“市長杯”大賽首次新增“鄉村振興”專題賽,青島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史躍林表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鄉村產業依然存在門類不全、鏈條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希望借助“市長杯”大賽的品牌影響力,讓更多的企業、社會團體,特別是投融資機構關注支持鄉村振興。發掘培育一批優秀鄉村產業項目和企業,培養一批創新創業帶頭人、優秀鄉村企業家,進一步盤活激活鄉村創新創業資源要素,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和“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模式,促進鄉村創業創新創意健康長足發展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建設。
此外,通過區域賽(企業組)、創客賽等賽道,進一步挖掘培育企業和大學師生創客的創新創業創意優質項目,多方聚力實現高端創新資源和創業服務資源的整合,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資源在“市長杯”大賽平臺上不斷集聚、充分耦合,增強資本集聚力、技術創新力、人才吸引力、服務輻射力,促進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打造輻射百業場景、賦能千企萬戶的新動能和新優勢,全面助力我市創新創業工作“走在前”。
以大賽為紐帶 厚植創新創業理念做實“民營富市”
2021年,國家發改委將青島、成都、常州、溫州、臺州、泉州、佛山、江陰8個城市確定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首批創建城市。首批入選的8個城市在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建設過程中各有所長,但不約而同的都是民營經濟活躍、制造業發達、科技創新突出、政策措施創新,特別是在創新創業方面,都具有創新創業氛圍濃厚、要素資源集聚效應明顯、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帶動、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發展等顯著特點。
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崔作
青島這座年輕的“創業之城”因“雙創”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崔作在致辭中表示,這種活力既來自于努力創新創業的市場主體,也來自于近年來青島為鼓勵、支持“雙創”而打造的優質創新創業平臺和培育服務生態,市長杯”創新創業大賽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該大賽始終堅持用平臺思維營造雙創服務生態,累計發掘、培育優秀項目達2700多個,已經成為全市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第一賽事品牌。
截至目前,青島市“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已連續舉辦七屆(2015-2021),作為“創客中國”青島區域賽連續六年(2016-2021)獲評最佳組織獎。近年來,大賽圍繞項目、布局產業、聚焦創新,通過“搭平臺、聚資源、重培育、優生態”等一系列舉措,實現參賽項目數量、質量雙提升,年增長率達20.5%,2021年首次超過600個,數量穩居副省級城市前2位。2021年,青島市有3個項目晉級“創客中國”大賽50強并參加全國總決賽,并列全國33個參賽省市第一位。
據統計,累計共有53個項目晉級工信部“創客中國”大賽全國200強(500強),18個項目晉級全國24強(50強)并參加了全國總決賽,先后獲得了“創客中國”全國總決賽企業組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創客組二等獎2名、三等獎1名,成績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此外,大賽還建立了重點項目培育庫,對獲獎及晉級復賽的項目進行重點跟蹤培育,目前入庫企業700多家,其中超20%的企業獲得過機構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10億元;參賽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達58.5%,參賽項目產品市場份額得到提升,占入庫企業數量的71%。
第八屆“市長杯”大賽以舉辦民營經濟示范城市邀請賽為紐帶和契機,探索建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新創業工作常態化交流機制,特別是青島作為北方唯一入選城市,更加需要向民營經濟活躍的南方城市對標學習,取長補短,更要積極學習借鑒南方先進城市的好做法好經驗,學好“他山之石”,才能推動青島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新創業建設“走在前”。
同時,通過舉辦城市邀請賽在更大空間范圍內實現創新資源的整合,推動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及其周邊區域的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同臺路演,加大項目、人才招引力度,不斷匯聚青島未來城市發展的合伙人,做實“民營富市”。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