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建設美麗青島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過去五年,我市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加快綠色轉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顏值”越來越高,美麗青島建設進入快車道。日前,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把“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作為今后五年的城市愿景,提出要打造“六個城市”,其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五年,市生態環境局將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鍛造生態環保鐵軍,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為根本出發點,突出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建設“天藍、地綠、海碧、水清、土凈”的美麗青島。

      過去五年——

      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

      打造良好環境,是實在的民生工程。五年來,青島把生態綠色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用綠色不斷譜寫“美麗青島”新篇章。

      齊抓共管大環保格局有效構建。健全完善組織領導體制機制,市、區(市)兩級均成立生態環境委員會,對全市生態環保工作實施頂格協調和統一指揮;在環委會內部設立工業、農業、交通等專業委員會,將管發展就要管環保、管生產就要管環保、管行業就要管環保落到實處。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市政府與各區(市)政府簽訂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建立完善“灣長制”“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有力促進各方落實環境保護責任。

      生態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十三五”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2021年,我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由2016年每立方米45微克下降到28微克,優良天數從2016年的299天提高到310天,全市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兩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部達標,14個國控斷面優良比例超過省定目標14.3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改善度排名全國前列;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同比升高0.2個百分點;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成效顯著。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條塊結合、權責明確的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構建嚴格的環境保護監管及責任追究等機制,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較好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損、政府買單”困局。在全市范圍實施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機制,以“誰改善、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達標是義務、超標要賠付、改善可獲償”激發區(市)政府抓環境治理工作積極性。全面實施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全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實現全覆蓋。創新環境信用評價和監管機制,常態化落實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推進實施“互聯網+”環境執法,執法精準性和科學性不斷提高。

      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優化和促進作用,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發展成效逐步顯現。加強國土空間環境分區管控,建立了“1+146+63”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即墨熱鍍鋅產業布局優化案例在全國推廣。實施“四減四增”、協同減污降碳,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降低,2020年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5年累計下降27%,能耗強度下降21.5%。在全國率先印發適應氣候變化城市規劃,打造首個“零碳”社區。生態示范創建引領綠色發展,西海岸新區、膠州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萊西市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青島獲批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試點,入選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今后五年——

      縱深推進“藍天、碧水、凈土”攻堅戰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全力抓好十個方面重點工作,其中一項就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青島”。具體而言,有序推進“雙碳”任務落實;制定實施碳達峰工作方案,推進能源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縱深推進“藍天、碧水、凈土”攻堅戰;實施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培育行動,構建綠色能源體系等,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指明方向、劃出重點。

      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從根源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協同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開展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深入調整產業結構,健全以生態、循環、低碳、高效為特征的綠色經濟發展體系;深入調整能源結構,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實施終端用能清潔化替代;深入調整交通運輸結構,逐步推動形成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和水路運輸為主的格局;深入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推進綠色農業生產,提高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水平。推進加快制定我市碳達峰工作方案,開展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碳達峰專項行動。在西海岸新區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嚴格落實產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個減量替代”。

      堅定不移開展污染防治行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把握新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特點,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成為常態。協同治理打好藍天保衛戰,以持續降低污染物濃度為目標,強化重點區域、行業和時段污染物防治,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遏制臭氧濃度上升趨勢,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叭y籌”打好碧水保衛戰,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一河一策”精準施治,確保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優Ⅲ水體比例穩步提升,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持全部達標。強化陸岸海協同治理,開展美麗海灣保護和建設,推動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系統防治打好凈土保衛戰,開展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在土壤污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與修復、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探索創新適合我市實際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提升全市土壤污染防治水平;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預防,嚴格建設用地環境準入,保障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

      堅定不移建設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全面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堅持多元共治,深入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大環?!备窬帧M晟剖锌h(區)兩級生態環境委員會工作機制,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責任底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長效機制,健全督察整改落實組織推動和責任體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與公安等部門及檢察院、法院并聯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強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推動行政處罰、刑事司法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有效銜接,探索多元化生態補償。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體系。完善生態環境風險和應急管理體系,筑牢環境安全底線。

      當前,生態環境保護新征程全面開啟,全市生態環境保護系統將凝心聚力,乘勢而上,繼續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加速生態環境系統干部隊伍融合,加緊完善運行管理體制機制,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注入活力和動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璐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