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忠于所愛 青島國信與城市同頻共振

      在青島這座城市,“國信”是鐫刻于建筑經典的烙印,是奔行于改革開放長河的風帆,是灑落在這片山海的片片星輝,是流淌于歲月靜美的記憶。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青島國信集團“二次創業”優化階段的開局之年。值此特殊年份,追溯植根青島33年的發展成就,感受今天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力量,展望明天“做實做久”基業百年的發展藍圖,國信始終與青島這座城市同頻共振。

      打通城市資本血脈  成為“本土金融”中堅力量

      1988年,青島國信集團前身——市能源投資公司正式成立,搭建城市金融平臺、服務城市戰略,成為國信與生俱來的使命。此后30多年里,歷經信托公司、實業公司,直至國信集團,“金融為脈”貫穿這一青島國企中堅的崛起軌跡,為城市建設發展提供寶貴的動能與支撐。

      作為青島最早的政府投融資平臺之一,國信集團先后完成了黃島電廠產權轉讓、海天大酒店收購、青啤股權分置改革、雙星跨國并購錦湖輪胎、青島港H股上市等超過200億元的重大資本運作,為青島國有資本有序進退、支柱企業跨越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同時也通過重大資本運作,不斷完善青島本土金融體系,如青島農商行組建及上市、陸家嘴國際信托重組、中路財險組建、青島銀行A+H股上市、港信期貨獲批成立等?;诔鞘薪鹑谶\營厚重底蘊和使命傳承,2013年“青島國信金融”成立,截至目前,已成為青島市首家、金融牌照最全、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國有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搭建“融-投-貸-保-服”全鏈條金融服務平臺,更深地融入城市經濟命脈。

      深耕產業金融,聯合發起規模超百億的海洋產業基金,可帶動1000億元以上總投資;設立20億元青島首支中歐創新產業投資基金,與中國國新、東吳證券合作發起設立總規模4.5億美元的海外產業投資基金,打造全球資源聚合、信息共享平臺……發起及參與設立各類基金規模近400億元,為青島大企業新舊動能轉換、大項目集聚集群注入新動力。成功投資近百家企業,助力邁瑞醫療、威奧軌道、孚能科技、冠中生態、康方生物等近40家企業通過 IPO或并購實現上市。

      設立山東省首家飛機SPV公司,落地山東首單飛機融資租賃業務,提升青島市融資租賃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深耕全國首批科技金融試點城市沃土,構建國信特色的發展模式與核心競爭力。牽頭設立青島市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服務信息平臺——“金企通”,累計服務規模超百億元,建立城市級“普惠金融”共享體系。創新“融e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以“投資+管理”模式,加深集團產業與上下游之間的合作黏性,貫通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積極發展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業務,“支農、支小、支微”,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痛點。

      截至2021年上半年,國信金融板塊資產總額596億元,凈資產273億元,資產管理規模近700億元。

      完善城市功能  為城市發展筑牢根基

      2011年6月,中國最長的海底隧道——膠州灣隧道通車運營,終結了青島多年來“青黃不接”的歷史,每年約為1.2億人次提供跨海交通服務;2020年10月29日,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承載青島國信九年的執著守望,啟動建設,讓青島邁向“雙隧”時代,有效暢通東西兩岸人流物流,推動大青島城市空間進化。

      “膠州灣第二隧道預計2027年建成,該項目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鉆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在超長跨海通道建設領域起到先行示范作用,引領國內外海底隧道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領域未來10年的發展趨勢。”談到膠州灣第二隧道,青島國信集團總工程師曲立清的記憶回到2011年初春,當時膠州灣隧道通車在即,大家夜以繼日地加班,在一次吃加班餐時,現任集團董事長王建輝即提出青島需要第二條隧道。憑著這個超前的想法,2012年,青島國信啟動膠州灣第二隧道前期研究工作,邀請錢七虎院士在內的眾多國內外頂級專家對項目進行全面論證,共完成工程預可行性研究階段專題研究4項、可行性研究階段專題研究15項,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項目西起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敷設,下穿膠州灣至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主線全長17.46公里,其中隧道長14.36公里,最深點距海平面115米,設雙向六車道,為世界最大規模的海底道路隧道。

      隧道建設只是青島國信城市基礎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在青島國信展廳看到,三十多年來,青島國信承載了青島市多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發展筑牢根基?!皣诺某鞘泄δ荛_發,現在我們有了非常大的思維突破。設立之初的國信是按照政府的要求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近十余年來我們是主動匹配城市發展的戰略,主動對接城市的整體規劃,靠超前的科學策劃,用市場和資本的力量,來加速城市的發展?!睋⑶褰榻B,目前,國信集團已建項目17個、在建7個、擬建7個、論證5個,共36個項目遍布青島全域。已建、在建項目總投資量近700億元,擬建、論證項目總投資量預計將超過1800億元,構建起城市發展的重要地標和產業骨架。

      提升城市品質  在功能服務領域不斷深耕

      伴隨著青島城市的現代化進程,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發展與市民需求,青島國信還在文化、體育、旅游、會展、酒店、交通、糧食等城市功能服務領域不斷深耕。

      2021年國信海天中心七大業態陸續亮相,成為網紅打卡點,369米的高度不僅締造了城市新高度,而且青島國信將極具商業價值的80層、81層打造成為云上藝術中心、城市觀光廳,引領城市文化生活新風向。

      “青島市目前藝術場館資源并不充足,青島國信作為青島市的國有企業,帶著對這座城市的情懷,來打造云上藝術中心。海天云上藝術中心的開館首展《美在和同》,是中國美術館首次與企業合作,被業內人士評為島城史上藝術價值最高的展覽。特別是畢加索、安迪·沃霍爾、齊白石、徐悲鴻等大師的經典作品,及明代徐渭、朱耷、石濤等大師的文物級作品廣受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歡迎?!眹盼穆霉究偨浝砣f貝妮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青島國信已不是首次參與城市文化建設,例如青島大劇院,歷經11年的精心打磨,已經打造成為青島市的藝術殿堂。青島大劇院作為城市現代藝術的重要載體,年均演出300余場,年均接待觀眾25萬人次,獲評“中國十大劇院”,還創造性運作了“青島大劇院藝術節”“嶗山藝術講堂”等一系列公益文化品牌,開啟了文化惠民的嶄新樂章。由青島國信投資建設的青島體育中心,定位“重大賽事載體,獨特城市景觀,主題市民公園”,先后承辦了第十一屆全運會、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全國游泳冠軍賽等一系列重大賽事和文化演出活動。在這個基礎上,青島國信海天籃球俱樂部開創了“內容+場館”的運營新模式,2020年圓滿完成疫情之后CBA聯賽的重啟,國內首批籃球公園也在國信落地。

      青島國信自主研發的青島市綜合服務云平臺 “便捷青島”,在交通領域打造綜合交通出行平臺,醫療服務建立便捷就醫平臺,教育服務建立便捷教育平臺,社區服務接入社會成熟服務平臺,推出信用分、錢包服務、國信通等特色服務。

      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和中國·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共擁有21個展廳,室內外展覽面積達47萬平方米,年展覽承辦能力超150萬平方米,擁有國展公司、跨采中心以及外服中心等自辦展經營單位,運營廣交會、華交會、電博會、出國展覽會等大型專業展會,占據青島市會展行業半壁江山,成為了青島走向世界、世界走進青島的重要門戶。

      在酒店餐飲服務領域,青島國信整合原海天大酒店、東方飯店項目資源,重建五星級海天大酒店,引入超五星瑞吉酒店,管理海天體育中心酒店、海天大劇院酒店、海天紅島會展中心酒店、海天金融中心酒店等三區八店,客房規模近3000間,是青島客房數量最多的酒店管理公司。

      深耕海洋產業  讓藍色之翼放飛強國夢想

      “忠于所愛,我和國信這個企業都是生于青島,長于青島。國信作為青島的國企之一,自然也就是青島這座城市的長子。長子的使命就該是有擔當,為這座城市擔當,為這座城市的市民擔當?!蓖踅ㄝx談到為什么青島國信會涉足全新的海洋產業時,飽含了對這座城市的深情,希望讓藍色之翼放飛強國夢想。

      2012年,青島國信前瞻布局海洋產業,在長期深入論證與戰略培育基礎上,按照“科技+資本+產業”的發展模式和“深耕一產、撬動三產、拉動二產”的發展思路,初步搭建以智慧漁業養殖工船、現代海洋牧場、陸基養殖基地等項目為載體,輻射帶動海洋漁業、海洋科技、休閑旅游、貿易物流等鏈條的海洋產業發展平臺。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國信1號”全球首艘10萬噸級游弋式智慧漁業養殖工船創造了全球深海養殖新模式,預計2022年4月將正式交付運營。后續青島國信將聯合各合作方全力將工船項目打造成為世界級深遠海養殖的示范工程,將成為我市繼高鐵后又一張“國家名片”。

      海洋牧場目前擁有確權海域3.5萬畝,形成底播增殖區、筏式養殖區、網箱養殖區、人工魚礁區?,F已啟動30萬畝規劃建設,獲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和“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國信水產”品牌正在積極試運行。

      在陸域,青島國信通過并購國內技術領先、產量最大的陸基三文魚養殖項目,成立青島國信東方循環水養殖科技有限公司,以高端海洋水產養殖業為載體,開展三文魚、大菱鲆等經濟魚類的循環水養殖業務。目前擁有4萬方陸基循環水養殖工廠、3萬畝現代海洋生態牧場、400余口抗風浪深水網箱,培育了大西洋鮭、大黃魚、牡蠣、魁蚶等四大主打水產品系列。

      2020年青島國信收購百洋股份,百洋股份是一家“以水產品飼料生產為核心,依托遠洋漁業,以水產食品精深加工和水產生物制品為延伸”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從而形成飼料、養殖、加工、銷售的閉環模式。

      在青島即墨東北部、膠東半島南側沿海中心位置,規劃海洋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包括34平方公里陸域及200平方公里海域。先導區是以海洋經濟三產融合發展為主要特色的綠色、創新、集聚發展新高地。項目規劃到2030年,打造投資、產值均超過1000億元“雙千億”現代海洋生態產業鏈和國際知名的“創智藍灣、活力海岸”。在藍色硅谷,青島國信海洋產業也在同步推進,投資約2.68億元建設國信·海創基地。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為海洋產業、企業,搭建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

      “穩健不失增速、規范不失活力、廉潔不失動力、擔當且可持續”,從2006年公司制改革算起,國信集團總資產、凈資產、收入、利潤總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均保持在20%以上。尤其是2020年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如期達成總資產超千億、收入超百億、利潤超十億“千百十”目標的歷史性跨越。2021年,國信集團實現收入總額120.3億元,較上年增長15.47%;利潤總額13.2億元,較上年增長20.99%,全面完成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任務。

      展望未來,青島國信將以“提高城市運營品質、提升城市運營效率、降低城市運營成本”為目標,全力打造市場化產融結合型城市專業投資運營商,沿著“做實做久”,“成就城市夢想”的道路不斷前行。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