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道周
正確認識和把握商業連接的內涵和實質,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理解用戶,理解商業,理解增長。
商業是市場各參與主體間有效連接的結果,成功的商業必然以廣泛的有效連接為基礎。包括連接用戶,連接上下游、供應鏈,連接倉儲、物流,等等,可以說,連接創造了產品與流通,創造了消費與用戶,也創造和實現了各方的價值。表面上看,是產品(含服務)在生產、流動、消費,實質上是各種連接關系在不斷產生與演變。
從商業的發展歷程看,在后互聯網之前的工業化時代以及信息網絡時代,商業內部的連接是以“物”為中心的,以產品的功能性滿足為主要價值取向。而在后互聯網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發展,連接更加便利化、即時化、分布化,商業連接的主體開始變成以“人”為中心,企業和用戶之間從交易變為交互,從功能滿足更加重視體驗價值,連接更具有交互性、精準性和可描述性。
正確認識和把握商業連接的內涵和實質,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理解用戶,理解商業,理解增長。從內容上看,大致可以概括為產品與用戶的連接、產品與產品的連接和企業與企業的連接,以及人與人的連接。
首先,產品與用戶的有效連接是商業價值實現的關鍵環節。
產品與用戶的有效連接,一方面實現了產品的變現,同時也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共創了用戶的體驗。更重要的是,通過一次有效的連接,如果企業用心并借助適當的技術,與用戶建立穩定的交互關系,持續增強用戶黏性,以高度的供給變化性滿足用戶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逐步發展成為終身用戶,這是企業與用戶的雙贏。正如商業生態理論之父詹姆斯·穆爾所說,商業生態就是要與用戶無窮交互。
第二,產品與產品的有效連接是商業價值放大的重要渠道。
產品與產品的連接實際上就是共同構成了一種有內在聯系的消費場景,使用戶從消費產品到消費場景,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服務于特定場景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建立產品場景,需要深刻洞察用戶的需求,包括顯在的和潛在的需求,以聯系的觀點和系統的思維,設計場景,關聯產品,整合服務。這種思維,不僅僅是滿足用戶、滿足需求的思維,更是一種創造用戶、創造需求的思維,深入到用戶需求的深層次上去理解用戶,因此更具創造性、拓展性、連續性。所以,海爾提出“產品會被場景替代”,這是一種富有遠見和洞察力的觀點,值得學習思考和實踐借鑒。
第三,企業與企業的有效連接是商業價值共贏的必經之路。
獨木不成林。當今時代,企業與企業之間,不再僅僅是一種競爭的關系,也完全可以建立競合的關系,面對用戶共同構筑價值鏈共生的服務生態,打造突破行業邊界的生態品牌,實現企業群體的共贏。在這種生態下,不同行業互補,大小企業共生,實現信息交互、資源交互、資本交互、產品交互,共同構成大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熱帶雨林,展示了“行業將被生態覆蓋”的生動景象。
第四,人與人的有效連接是商業價值聚合的社群依托。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日益成為人的注意力的重心,人與人的連接意義越來越突出。這其中,包括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連接、企業家和用戶之間的連接以及企業家與企業家之間的連接。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連接,核心是分享,是對自己消費體驗的評價與推薦,尋求共鳴與共識。所以一個好的企業要注重打造用戶與用戶互動的平臺,創造條件讓用戶與用戶連接,提升用戶對企業產品的忠誠度,同時反饋新的市場需求,實現一輪又一輪的交互與升級。企業家和用戶之間的連接,重在深入了解用戶、深度滿足用戶,使企業家始終與用戶保持零距離。而企業家與企業家之間的連接,則是更有意義更具價值的連接,因為企業家之間的碰撞,很可能會激蕩更多的創意火花,促生更多的合作機會,推動更多的效率提升,助力更多的價值創造。
成功的商業是一場無限的游戲,如何使這場游戲永續下去,在一定意義上講,就看能否不斷催生、演進各種有價值的商業連接,從平面到立體,從雙向到多維,就像老子所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連綿不斷,生生不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