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創新開展農民培訓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 已培訓農民16萬多人

      12月17日下午3時,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聞發布會正在進行。相比于往常的新聞事件與數據發布,此次由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市農業農村局科技致富專場發布會分為科技致富農業新產品實物巡展和“青島創新開展農民培訓  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情況介紹兩個部分。

      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市農業農村局科技致富專場發布會現場

      新聞發布廳外,來自田間地頭的各種青島農品,吸引了媒體朋友們駐足拍攝、采訪和品嘗?!斑@種形式的新聞發布會非常新穎、韻味獨特、很接地氣。”與會的媒體記者除了現場采訪外,還以科技致富農業新產品實物巡展為背景做起了情景直播,一邊品嘗草莓等農品,一邊對著屏幕豎起了大拇指,連連夸贊。

      新聞發布廳內,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副局級領導干部徐振峰表示,青島市創新開展農民培訓,把其辦成服務農民群眾的貼心事、暖心事、滿意事,辦成政府的放心事。青島市政府連續8年將農民教育培訓列入市辦實事,今年投入各級財政資金1800多萬元,培訓農民2.4萬多人,累計投入8000余萬元,培訓農民16萬多人,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隊伍,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新農人思維賣農品 實物巡展受追捧

      新聞發布廳外,琳瑯滿目的青島農品儼然形成了一個小型的農產品展銷會,這也是此次發布會的重要環節——科技致富農業新產品實物巡展。

      科技致富農業新產品實物巡展現場

      “這個西紅柿,你嘗嘗是不是口感特別好?!痹谇鄭u九龍山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攤位上,經李春花推介,參會的媒體記者們紛紛圍了上來,或品嘗、或拍照,有的媒體還邀請李春華直接進了直播間進行推薦。嘗過西紅柿后,許多媒體記者忍不住買兩斤帶回去給家人解饞。

      李春華這種隨時隨地推介自家農產品的從容和自信,正是如今新農人的思維。用李春華的話說,這還要得益于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連續近十年組織的農民培訓活動,讓她逐步成長為不僅懂得新知識、新技術,更懂得如何銷售和經營的新農人。

      李春花帶動農民致富

      “這是我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學會的技術,運用熊峰授粉技術種植西紅柿,一茬西紅柿一般是2個多月的授粉期,既能保持西紅柿原生態的口味,又讓他們顆顆帶種,粒粒飽滿?!表槕蝿莅l展,如今李春華做起了直播銷售,在直播間里推介運用到生產的新技術新知識,她一點也不含糊,同時還帶動周邊群眾一起致富,為此還得了一個“春花莊主”的雅號。

      來自青島西海岸新區大村鎮的新農人劉志美也特別高興,山東金華美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瑯琊雞特別受歡迎?!氨緛砦覀冎皇窍胝故疽幌庐a品,沒想到帶來的產品都賣的差不多了。”劉志美說。

      “天冷了,周末燉個雞湯窩在家里寫稿子,想想都很愜意?!北局@樣的想法,不少記者爭相搶購劉志美手中為活動專門打折的瑯琊雞。

      教與學雙向需求旺 農民培訓正蓬勃發展

      新聞發布廳內,落座于主席臺的人員,除了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還有在農民培訓一線崗位的農民田間學校校長、教師代表,以及新農人。

      “相對于職能部門工作內容公布,我們更希望聽到深耕在田間的新農人、培訓一線的農民教師,談談他們參與培訓后的收獲和面臨的難點?!笨吹街飨_上落座的發布人,記者不禁感嘆此次發布會主辦方的用心?!芭嘤栃Ч貌缓?,參加培訓的農民最有發言權??吹浇裉靵砹艘晃慌畬W員,請您談談學習后的收獲好嗎?”在記者提問環節,參會的記者也如愿向李春華提出了以上問題。

      “實實在在的增產增收,是我這些年來一直堅持參加農民培訓的原動力,這些年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對于農民培訓更加熱情?!崩畲喝A表示,以種植西紅柿為例,通過農民培訓,她學會了運用熊峰授粉技術種植西紅柿,1畝地由原來人工授粉成本的2000多元減少到400多元,畝產量高達1.2萬斤。

      一方面是新農人對新技術培訓的需求尤為旺盛,成效頗為顯著。另一方面是在時代大背景下,農民培訓學校市場廣闊,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白鳛閷iT的農民培訓機構,在日常培訓實踐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農業數據資源極為豐富。特別是在當前數字技術與生物技術為農業實現現代化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下,農業新知識、新技術日新月異,運營新思維、新模式更迭加快,農民對此需求與渴望日益旺盛,這些都為農民培訓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青島瑞草園農民田間學校校長吳連英表示。

      田間學校授課

      “通過參加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的農民培訓,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也深深認識到農民培訓工作的重要性,我非常想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農民,所以于2016年創辦了這個學校。”談到專門服務于農民培訓的青島瑞草園農民田間學校的由來,吳連英娓娓道來。

      據統計,青島瑞草園農民田間學校成立5年多以來,共開辦60多期培訓班,讓3000多名農民受益;組織研學活動300多次,參與活動3萬人,成為農民成才的搖籃。

      王倫世田間指導

      農民培訓教師王倫世是通過農民培訓從地地道道的農民一步一步成長為農民培訓教師的典范。近年來,先后參加全國、省、市農民培訓班200多次。在授課中,他善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僅在課堂上把新知識、新技術講透,還隨時隨地把田間作為課堂,現場發現問題立即解決,受到農民朋友的認可。截至目前,已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7800多人次,推廣種植業新技術320余項、新品種158種。

      創新開展農民培訓 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

      在發布環節,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副局級領導干部徐振峰從培訓體系、培訓模式和培訓平臺三大板塊進行介紹。

      在筑牢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方面,通過打造過硬的培訓機構、鍛造一流的師資隊伍、強化高效的跟蹤服務機制,主動適應農業科技進步所需,不斷創優培訓環境,推動教育培訓工作提質增效。

      打造過硬的培訓機構。發揮青島市農民教育培訓系統的主導作用,充分利用駐青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等優質資源,吸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協會等多方參與,較好解決了培訓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問題。目前,建成國家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3個,市級培訓示范基地26處,農民田間學校160處,青島東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獲評全國優秀農民田間學校。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優秀培訓資源,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即墨區引入競爭機制,按照產業振興、糧食種植、蔬菜種植、果茶花卉等專業,競標確定了5大培訓機構實施培訓,培訓的專業性更強、內容更精準。

      田間學校課堂教學

      鍛造一流的師資隊伍。組建“處長宣講團”,組織局機關18名處長,搭建鄉村振興政策理論宣講平臺,所有培訓班都由主管業務處主要負責人講授第一課,全年共授課48個班次。建設“專家講師團”,從全國各地選聘理論基礎扎實、授課水平高的500余名農業專家教授和指導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1000余名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講師團”,講授新知識,傳授新技術。膠州市農廣校教師高興蘭,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手機在農業植保、農田灌溉、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應用推廣培訓,平均每年組織培訓班幾十場次,培訓學員2000余人,通過提升農民的“手機+智慧農業”應用水平,促使農業發展向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建設“傳幫帶師傅團”,把全市1萬余名鄉村種植、養殖、農機、農藝、營銷等方面的“土專家”“田秀才”組織起來,傳授絕藝、推廣絕技。平度市“田秀才”王倫世被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評為2021年全國鄉村振興實踐指導師。

      強化高效的跟蹤服務機制。組織專家結合生產實際,采取電話訪談、入戶指導、田間地頭走訪等方式,對參訓學員進行后續跟蹤服務,隨時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學員發展產業提供堅強的后盾。針對規模較大、專業性強的種養殖戶帶頭人,安排專家“一對一”指導;針對同一區域學員的不同需求,組織多個專家開展“多對一”指導;針對不同區域學員的共性需求,組織專家進行“一對多”指導。今年跟蹤指導農業生產1000余人次,滿意率達到100%。

      堅持“三貼近”原則  推進培訓模式多元化

      在優化農民教育培訓模式方面,遵循農業生產規律,堅持“三貼近”原則,推進培訓方式靈活多元。

      按需培訓,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組織培訓機構工作人員深入區市、鄉鎮街道、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戶走訪調研,通過座談交流、微信小程序,電話咨詢和填寫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對培訓時間、培訓模式、培訓內容等需求進行調查摸底,充分了解農民培訓需求和意見。貼近農業發展實際、貼近農村時令需求、貼近農民實際需要,針對農民渴望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急”“需”“難”等問題,今年共組織開展農民技能培訓226期、培訓農民2萬余人。平度市學員侯元江獲得農業農村部2021年度農民教育培訓“百優保供先鋒”資助項目。

      直播間講課

      分類培訓 , 培訓效果“精準有效”。舉辦“帶頭人班”,針對農民合作社理事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農業園區負責人等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現代農業人才,開展經營管理型、社會服務型培訓,提升現代農業管理服務能力,培育領辦農民合作社的骨干力量和行業“帶頭人”3400余人。舉辦“主體班”,主要采取理論講授、典型介紹、案例教學、模擬訓練、觀摩研討、實踐指導等多種培訓方式,提升農民生產技能。其中,萊西市青島豐諾農化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今年舉辦無人機飛防、化肥農藥使用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培訓班100余期,培訓農戶5000余人。針對返鄉創業創新群體不斷壯大、女性從事農業生產比例不斷提高、鄉村治理理念不斷更新等現狀,組織開展返鄉創業班、婦女班、支部書記班等專業特色班8期,培訓400余人。

      線上培訓,把培訓課堂接入“云端”。豐富線上學習資源,加強培訓課件建設,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農業農村部云上智農在線教育平臺、央視頻手機直播平臺等在線發布,實現了農民線上學習、互動、咨詢。利用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建設的“農民培訓云直播”平臺,開展設施番茄、食用菌、草莓種植和綠色農業、安全生產等直播活動。利用各級平臺及時發布各類政策法規信息,并將種植栽培、田間管理等農業新技術直接推送到農民手機上,使農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政策信息、農業技術、經營管理、防災減災等知識,全面提升了培訓時效。

      政府搭臺農民唱戲 蹚出增收致富新路徑

      創新開展農民培訓,通過政府搭臺農民唱戲,為農民搭建多元化實踐平臺,讓參訓農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搭建農業推廣服務平臺,推動新技術落地開花。今年全市共發布涵蓋糧食、蔬菜、畜牧等新技術30項,其中,青島市畜牧工作站創新研發的“畜禽養殖源頭減排和異味除臭等關鍵技術”在全省推廣。作為新技術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參訓農民在專家和農技人員的指導下,不斷提高科學種養技能水平,將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蔬菜、果樹、糧油等生產中,并示范帶動周邊農民學技術、用技術,推動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以上。膠州市學員張居波采用工廠化技術種植膠州大白菜,每畝用種由傳統露地直播的4.5萬粒降到3000粒,并開展“耕、種、管”等標準化機械生產,每畝節本增效300元。

      馬鈴薯基地

      搭建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推動服務惠及千萬農戶。打造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示范體系、試點體系,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600余家、農民合作社1.8萬家、家庭農場2.2萬家。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主通過參加培訓,吸引入社農戶42.5萬戶、帶動非成員農戶20多萬戶開展土地規?;洜I,規?;洜I率達到73%,有效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節約農業成本2億多元。例如:膠州市學員朱梅楠作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范,創新發展“滴滴打藥”新的植保服務模式,今年已組織200余名植保無人機操作手,為7000多戶農民開展農作物飛防300余萬畝。

      搭建農業產業發展平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精品園區建設,在全市布局建設1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數字農業示范園、15個產業強鎮和30個田園綜合體,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現代要素向園區集中,為參訓學員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平臺。學員們將所學知識和技術轉化為經營管理新招,成為創業能人、致富能手。萊西市學員耿琪超,把學到的先進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創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果蔬種植產業化模式,推廣科學種植方法,建成膠東半島地區最大的胡蘿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3萬多畝、年產15萬噸,今年出口2億多元,每畝增加收入1000多元。據統計,全市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3 元,同比增長11.6%。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任洪珍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