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如期而至,作為線上最大的消費購物節,市場對“雙十一”拉動消費充滿了期待。
“雙十一”發展至今,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網絡促銷活動變成社會經濟重大現象級事件,實現巨大銷售額的同時,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發生了巨變,有力地促進了消費結構提檔加速,帶動新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形成,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新經濟發展的重要一隅,電商直播產業的步伐一直在加速,不少企業都推出了“雙十一”備戰方案,或力推自家主播、與簽約主播深度合作,或加大短視頻投放力度,力求通過打造“爆款”。雙十一”這場盛宴為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打開了一扇窗口,有助于進一步盤活消費市場,彰顯消費活力。
“雙十一”帶動消費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雙十一”消費額不斷刷新紀錄,不僅彰顯出我國消費內需的巨大潛能,而且已經成為觀察我國經濟活力的一扇窗口。在疫情防控進入新的平穩階段下,“雙十一”電商大促無疑對拉動消費具有積極作用。
今年的“雙十一”更適應消費升級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進一步釋放年輕人、低齡老年人等重點消費群體的消費潛力。有效利用新興技術手段,推動線上線下互動引流。
10月20日晚8點,在天貓和京東“雙十一”正式開啟預售后,“剁手”大軍瞬間涌入,扛過多年“雙十一”大戰的淘寶服務器居然崩了,直接沖上熱搜第一?!霸瓉聿话疽沟哪銈冞@么猛嗎?”淘寶的回應正是“雙十一”火爆消費的真實寫照。
“雙十一”電商大促,特別是直播帶貨等新模式的廣泛應用,將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新鮮的購物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0月21日凌晨1點,李佳琦和薇婭兩大頭部主播直播間的觀看人數均達到2億多人次的流量,一天內的成交額,合計接近190億元,此外,20日0點至21日16點,消費內容社區“什么值得買”上線的主題活動專區“值得買才是‘雙十一’”,預售期間的GMV同比提升61%。
在直播電商、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背景下,更趨數字化、智能化的網絡零售市場能夠更精準觸達目標消費者,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持續推動網絡零售市場及相關配套體系的迭代升級。
此外,“雙十一”從線上銷售拓展到線下實體商業,為實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雙十一”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快遞業流程精細化、高效化和規?;?;促進網絡信息技術持續優化,保障網絡平臺、支付系統穩定運行。
各電商平臺在“雙十一”期間通過升級服務,以低價好貨、創新促銷活動、便捷的購物新體驗獲取更多下沉市場消費者,進一步拓展消費增量空間,帶動消費更高質量發展。
銷售過億的中小品牌數量大增
在消費增長的帶動下,一系列性價比高、設計新潮、符合年輕消費者口味的國產品牌商品將會走俏,有利于推進日用消費品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形成供求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強大動力。
從電商平臺公布的數據看,這個“雙十一”中小品牌元氣大增。截至11月11日0點45分,天貓已有411個去年成交額過百萬的中小品牌,今年銷售額突破千萬;有40個去年“雙十一”成交額千萬級的品牌,在今年“雙十一”成交額突破1億元大關。
京東從10日20點開始計算,家電成交額5分鐘破20億元。其中,娛樂電視、分區洗洗衣機、新風空調、洗地機同比增長均超5倍,高端筆記本電腦成交額同比增長260%,嬰幼兒食用油和調味品成交額同比增長30倍。
國貨的熱度仍在持續升溫。大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國貨搜索熱度上漲43%,創近三年最大漲幅。華為、小米、安踏等經典國貨品牌位居熱榜前列,涵蓋了全民生活的各消費領域。認養一頭牛、雅迪、鴻星爾克等品牌的搜索關注度在今年強勢增長,它們通過更具國潮感的設計和更具品質的產品,贏得國內消費者喜愛。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李勇堅認為,“雙十一”的火爆數據,說明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已全面恢復,消費升級的趨勢仍然存在。
線上線下聯動推廣成為新趨勢
差不多同一時間,全國有無數網絡購物車被清空。品質升級需求集中釋放,直播帶貨成為重要銷售方式,新國貨成為消費新增長點……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的商品追求,折射出我國消費升級的良好勢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23.4%,快于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6個百分點。今年“雙十一”期間,服務類商品銷售火爆,電商平臺紛紛將業務拓寬至線下服務領域,如家居裝飾、家政服務、旅游酒店預訂、汽車保養維修等,線上線下聯動推廣銷售成為新趨勢。
“雙十一”電商大促有助于提高線上滲透率,進一步鞏固線上銷售對消費的帶動作用。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電商更加注重布局線下市場,從而促進線上線下更加融合發展,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更加多元化的消費升級需求。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論城鎮還是農村,對大多數家庭而言,耐用型消費品支出已不再是消費的主要目標,餐飲、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娛、醫療保健等服務消費支出,比重逐漸加大。人們在追求更高品質實物商品的同時,對優質服務這一“看不見的商品”需求與日俱增。
例如,住房租賃規模的擴大,催生了專業化、機構化的住房租賃企業,不斷豐富相關服務品種;汽車消費優化升級,能夠促進相關賽事、旅游、改裝等領域市場潛力的釋放;應用VR設備等智能化實體產品,能夠將無形的服務通過模擬體驗、互動等方式直觀呈現給消費者,助推服務類消費意愿的上升。
新經濟通過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新消費場景創新、提高供應鏈水平等方式更加促進了居民的消費升級。而消費升級又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讓互聯網與制造業、消費端與生產端更好地融合起來,生產出更多與消費升級同向而行的新產品,讓企業在這輪經濟結構調整中獲得新的生長,更能提升整個經濟供給側的效率與品質。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揚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