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我們每個人都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岳江澤 青島大學第二附屬小學 四年級三班

      10月24日是很有意義的一天。我很榮幸地成為一名青版財經小記者,并跟隨小記者團參觀了嶗山民俗村,了解了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給我們講解“非遺”的是民俗村非遺博物館的田館長,年近70歲,是青島“非遺”專家,給我們講“非遺”文化的過程中一直激情飽滿。

      田館長爺爺介紹,我們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但國家以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并不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常被外國“拿走”。比如,我們的端午節,就被韓國人拿去變成了“江陵端午祭”,向聯合國成功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也一片喧嘩。正因如此,我們國家開始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我們國家目前有民間文學、民間手工業、民間故事、民間針灸、民間戲曲等10個非遺大門類,每個門類又包含小門類,比如戲曲大類里就包括茂腔、柳腔、京劇等門類。同時,每個門類分為區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這樣分類設置,很有利于非遺工作的開展。

      青島人發掘的與吃有關的非遺項目有不少,比如我們的流亭豬蹄、萬和春排骨米飯、高家糖球、王哥莊的大饅頭等等都已經成為非遺項目。

      館長爺爺還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在進社區推廣,還提出“非遺從娃娃抓起”的口號,鼓勵大家一起來傳播非遺文化。

      今天的小記者之旅收獲非常大,讓我深刻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人,我們要好好傳承和傳播傳統文化,讓更多的國家、更多的人了解我們中國。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