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宜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1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聯合推進會暨第19次全國物流園區年會在湖北宜昌召開。來自全國各省市物流行業部門、行業協會、物流園區、企業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交流新理念、新模式,研判新形勢、新對策,聯合相關各方創造業務協同、互聯成網、合作共贏的機會,共同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及各地物流園區高質量發展。
在園區企業經驗分享環節,日日順供應鏈全國倉儲總經理李仕營以《創居家大件數智化園區生態品牌》為主題,圍繞日日順供應鏈在智能倉網建設、新技術應用、供應鏈場景生態搭建等多個方面的思考和布局進行了分享。
(日日順供應鏈全國倉儲總經理李仕營在2021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聯合推進會暨第19次全國物流園區年會上分享)
攻克居家大件智能化的難題不在技術在場景定制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小件物流的智能化已是有目共睹,全自動機械化倉,AGV/自動分揀體系、立體庫等開始在全國普遍落地。而大件物流受商品體積大、質量重、價值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自動化智能倉發展緩慢。面對這一現象,李仕營在分享中表示,居家大件智能化的攻克難題不在于技術,而在場景定制,所以行業難題是如何做大件智能化集成解決方案。
去年6月,日日順供應鏈正式啟用國內首個大件物流智能化無人倉即墨倉,從訂單接收,到堆垛機出庫、輸送機輸送到分揀區、龍門機器人分揀、AGV輸送到備貨區、備貨區到月臺裝車等環節全部實現應用技術場景定制。例如針對高端易碎屏彩電,日日順供應鏈首創了行業傾斜面輸送線等全流程解決方案。
基于場景的個性化定制,日日順供應鏈在全國打造了以膠州倉、佛山倉、即墨倉、黃島倉、南昌倉、杭州倉為代表的多個智能化倉庫,積累了不同的應用技術以實現倉庫的智能化,形成AGV智能倉、四項穿梭密集庫、立體智能庫等滿足不同倉庫層級的多種作業需求,持續輸出數智化集成解決方案。如今,日日順供應鏈已經將智能倉的成功經驗復制到不同行業的多種場景,如南京的冷鏈智能倉、無錫的出行智能倉等,并不斷拓展延伸。
依托“5G+北斗+AI技術”,傳統物流園區實現數智化“重生”
中國的數字經濟現在處于高速發展期,數智化帶來的增長空間將不可估量。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網的發展邏輯,日日順供應鏈讓傳統物流園區在數字化浪潮中,實現了數智化“重生”。在李仕營看來,數智化的園區需要具備5G數字月臺、智能能源管理、云化AGV、人車園區高精定位、車輛排隊導航、智慧安防、無人巡檢等功能。
以基于“5G+北斗+AI技術”打造的日日順供應鏈園區方案為例,圍繞到車、提貨、發車3個節點,數字化月臺能有效對預約登記、車輛入園、貨單匹配、引導導航、月臺調度等8步進行數字信息采集并規劃,實現利用率27%的提升;通過高精度定位實現動態的亞米級車輛軌跡跟蹤,做到車輛在園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車園協同;通過電子圍欄管理等實現無人無死角的監控,實現園區及其周邊的立體安防。
在傳統物流園、信息化物流園區、5G智慧物流園到物聯網生態創新園等形式的發展迭代過程中,數智化園區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平臺,而是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通過數據共享鏈接前端品牌及物流資源方,通過場景體驗鏈接后端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價值共創共享。
打造供應鏈全場景生態共創云平臺,實現共創增值
相比于單純作為資源節點,李仕營認為物流及數智化園區更像是供應鏈全場景方案定制的起點。目前,日日順供應鏈通過數字化的運營能力連接倉儲資源、運力資源以及服務網點等物流基礎設施及服務資源,搭建了覆蓋全國、送裝同步、到村入戶的稀缺物流服務網絡,能為用戶提供優質的送裝服務體驗。而在此基礎上,日日順供應鏈還通過用戶畫像精準定位用戶場景需求,為其提供不同于一次性交易的全生命周期的交互體驗方案,實現終身用戶的轉變。
與此同時,日日順供應鏈也參與到品牌商客戶的方案定制中,如依托智能倉網,縮短配送周期,提升用戶體驗;憑借“一倉發全國”等服務模式降低客戶的庫存成本;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降低全鏈路的運營成本等,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這也意味著,物流和倉庫的功能已經發生改變,它們不僅是產品的“存儲中心”和進出的“過路站”,更是共創生態增值的平臺。如在生鮮冷鏈場景,日日順供應鏈數智化園區能讓產地直發的產品實現驗收、拆件、篩選、稱重、打標、包裝等全流程的前置優選精品定制;在電動車出行場景,實現從裸車運輸服務到庫內的零部件定制組裝。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日日順供應鏈通過大數據系統鏈接前端用戶和后端工廠,打造供應鏈全場景生態共創云平臺,實現了一次性精準滿足用戶個性化定制需求,展現出自身在數智化供應鏈管理的領先性,為當下行業的創新轉型提供了參考方向。
青島財經網/首頁新聞記者 尹為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