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徐紹陽)今年以來,青島市司法局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主動將執法協調監督職能融入全市爭創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大局,主動認領《青島市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責任分解方案(2021年)》規定的職責任務,深耕監管執法環境優化和放管服領域改革,多維發力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
強化行政執法監督
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執法環境
一是推廣移動執法應用,提高行政執法質效。在城市管理、市場監管、農業農村領域開展移動執法試點,建立“移動執法APP”運行問題反饋辦理機制,滿足執法單位個性化定制需求,協調技術公司對APP進行兩版優化。以城陽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為例,新版APP運行更為流暢,滿足了其預留電子印鑒和執法人員手寫簽名的功能,只需一部智能手機和便攜式打印機即可實現簡易程序案件當場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文書,2021年以來通過移動端錄入行政處罰案件達1267件,移動端錄入率達88.66%。
二是開展專項執法監督,倒逼執法行為規范。市政府高度重視行政執法監督工作,連續2個月將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列入全市月度重點工作計劃。今年以來,市司法局聚焦“精準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充分運用“四不兩直”方式對市園林和林業局等2家市直單位和6區市政府開展專項行政執法監督,監督范圍涵蓋城市管理、住房建設、園林林業、教育衛生、交通運輸等執法領域,督促執法單位就存在的不規范不文明執法的行為進行整改。如,監督發現部分執法單位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市司法局通過季度通報、納入考核等方式督促有關部門通過“青島市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網上運行平臺”錄入執法案件,及時、準確、規范公開行政執法決定信息。
三是依法核查投訴舉報,妥善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嚴格落實“接訴即辦”機制,對涉及城市治理有關的執法投訴,積極協調相關執法單位處理,2021年累計處理行政執法投訴22件次,行政執法監督意見書2份,充分運用個案監督方式督促行政執法部門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以“繡花功夫”協調解決好群眾的“小問題”“大煩惱”。
四是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提高執法環境認同度。建立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機制,從全市聘請20名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廣泛參與到行政執法監督活動中,充分發揮好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和法治營商環境的“啄木鳥”作用。今年以來,市司法局累計邀請7名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參與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累計提出意見建議10余條,均得到有效落實。如:對青島市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反映的沿街網點房招牌問題,市城市管理局高度重視并進行核查調查,正面回應了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的關切,相關工作獲得當事人的贊同。
全面推行“不罰”“輕罰”機制
保障行政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印發通知督促市級執法單位制定本系統市、縣兩級統一適用的“不罰”“輕罰”清單,擬定《青島市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及一般違法行為減輕處罰事項清單(2021年版)》初稿,在承接山東省“不罰”“輕罰”清單工作基礎上,并結合市級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情況,進一步拓寬清單適用范圍。清單涉及25個領域,擬公布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事項341項,一般違法行為減輕處罰18項;其中,在市場監管、城市管理、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文化旅游等5個領域拓寬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事項33項。清單實施有助于塑造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的良好執法環境,努力讓市場主體在感受到“執法力度”的同時又能感受“執法溫度”。
加強正面宣傳
積極培樹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典型
印發《關于征集“法治政府建設?行政執法工作經驗及典型案例”的通知》,動員全市33個行政執法單位全面總結本系統領域內行政執法工作成效,營造我市行政執法單位“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濃厚氛圍,彰顯我市法治政府建設成效和行政執法單位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新形象,同時引導市場主體守法經營,消除違法隱患、降低違法風險,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違法行為。截至目前,已對市城市管理局、交通運輸局等10余家行政執法部門近30個行政執法案例進行通過網絡媒體進行宣傳推廣。
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
釋放更多經濟發展活力
發布《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青島市市級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的通知》(青政字〔2021〕15號),全市21個部門345項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其中,線上核查326項,線上核查率達94.49%,切實讓辦事企業和群眾最大程度享受“減證便民”紅利,釋放經濟發展活力。
下一步,青島市司法局以提升群眾在行政執法活動中的幸福感獲得感為目標,扎實推進“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強化民生領域執法監督,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等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以更高的法治水平服務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