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央行超預期全面降準,似乎與此前邊際趨緊的政策口徑相悖。但從近期高層連續釋放的多個信號來看,全球新一波疫情的沖擊為經濟平添新變數,四季度進一步降準等政策利好值得期待。
最近舉行的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在外部環境有惡化跡象的背景下,下半年我國出口增速有可能出現較快下滑,而在國內房地產調控壓力下,6月房地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速出現下行拐點;同時考慮到當前消費修復較緩,下半年政策面向穩增長方向微調的迫切性在增加。
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多個細節更值得注意。首先是對經濟前景的預判明顯偏向謹慎。相較于一季度的表述,本次刪除了“積極因素明顯增多”的說法,對于外部環境的定性,由一季度的“依然嚴峻”更新為“更趨嚴峻復雜”,口徑明顯更加緊張。其次,央行對于經濟結構的壓力也體現出擔心,表示“出口受高基數影響增速可能放緩,部分領域投資增長偏弱,餐飲旅游等接觸型消費尚未完全修復”。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都存在壓力,下半年經濟增速放緩的概率大增,因此下半年貨幣政策不存在明顯收緊的基礎。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濟增速減緩的同時,如果大水漫灌式地釋放貨幣,容易造成資產泡沫,增加金融不穩定因素。因此,貨幣堅持穩字仍然是基本基調,但具體的調控節奏和方式選擇可以更加靈活。央行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穩字當頭”,同時強調“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政策設計”,表明短期貨幣政策并沒有出現全面轉向,大幅寬松的空間相對有限。
跨周期調節說法的提出,意味著我們在推演貨幣政策走向時,需要建立一個長期時間框架考慮問題。央行在選擇政策工具時,利率等傳統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調節效果最為立竿見影,但也需要同時考慮地方政府、企業債務是否可持續等影響更為深遠的問題。
在短期成效和長期成本之間,需要平衡的智慧。在總量相對克制的同時,央行貨幣調控更強調精準二字。貨幣政策報告指出“繼續落實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運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表明央行將繼續施好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在信貸增長緩慢地區、小微企業以及綠色低碳等方向上有一定的支持力度,維持結構性寬松。
具體到政策工具的選擇,市場研究機構對四季度再次降準的預期較高,同時輔助中期借貸便利MLF等被市場戲稱為各種粉的靈活操作,可以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將政策紅利真正傳導到實體經濟。市場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至4.93%,較上季度末降低17個基點,較去年年末下降10個基點,體現出貨幣靈活調控的功效。
總體來看,由于疫情新變數的影響,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速度放緩,經濟增長壓力陡增,下半年貨幣政策有進一步放松的必要和空間,在穩字為核心的基調下,更多靈活操作值得期待。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