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羅逸姝)《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全面降準預期落地后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反應熱烈。截至7月12日收盤,三大指數悉數收紅,創業板指大漲3.7%,兩市成交額連續第八個交易日破萬億。業內人士指出,降準之后市場受情緒面提振迎來普漲,但長期來看,貨幣政策整體保持穩健,業績依然是市場的主要“錨定”。
利率下行有利于成長風格 數據來源:安信證券研究中心
兩市逾2800只個股上漲
截至12日收盤,上證指數漲0.67%,報收3547點;深證成指漲2.14%,報收15161點;創業板指大漲3.68%,報收3534點,創六年新高,已十分接近上證指數點位。當日,兩市逾2800只個股上漲,通信設備、計算機應用以及其他電子等板塊漲幅居前,兩市成交額也連續第八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當日,北向資金凈買入16.42億元。
7月9日,央行宣布,決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全面降準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的改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此前表示,本次全面降準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后的常規流動性操作。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發生改變。降準后,銀行體系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
在此背景下,機構普遍認為,降準之后市場短期會迎來情緒面提振下的普漲,但當前貨幣政策整體保持穩健,業績依然是市場的主要“錨定”。
中金公司指出,本次央行宣布的全面降準釋放正是“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政策組合的體現,也確認了央行不會因為供給約束導致的通脹而收緊貨幣政策,而是更注重通脹灰犀牛對企業利潤的擠壓、債務風險等影響,此次降準置換MLF并非“大水漫灌”,主要目的是以長換短、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進一步推動綜合融資利率下行,助力金融支持實體。
招商證券也表示,綜合來看,在降準置換MLF的情況下,降準從總量上來說是一個相對中性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調結構和降成本。當前貨幣政策整體保持穩健,業績仍是市場的主要錨,建議圍繞半年報超預期、三季報景氣仍將持續的思路進行布局和調倉,聚焦受益于全球工業生產恢復的中國工業品板塊、部分關注度較低的漲價領域以及電動智能汽車產業鏈等。
機構看好成長股“下半場”
隨著半年報披露將近,機構認為,高景氣仍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主線,市場將聚焦盈利持續增長的個股,成長股占優局面或將延續。
東北證券表示,本次降準并非全面的寬松轉向,因此并不改變盈利筑頂的趨勢,而盈利筑頂期低估值、高景氣的中小盤成長板塊占優。其次,歷史來看降準主要利好成長,但當前大盤成長的市盈率為38.77倍,遠高于中盤成長的24.06倍和小盤成長的19.41倍;同時電子、新能源車等中報預告顯著領先,短期景氣度上中小盤成長占優。
安信證券則認為,整體上看,下半年A股市場整體還是震蕩市,結構性容忍高估值,但并不是顯著的估值擴張環境。在沒有發現新的景氣成長板塊之前,整固期之后市場中期方向大概率依然將圍繞新能源、半導體、醫美、醫療等核心成長賽道進行演繹,同時在成長期高景氣行業的股票選擇中,進一步向中小盤延伸。
而對于下半年投資主線,華泰證券指出,全面降準之后,增量流動性大概率更多進入并無產能過剩的實體經濟,對應廣義流動性轉寬,從而抬升后續經濟預期和改善整體企業實際盈利水平。當期基本面強勢、后期基本面的市場預期偏悲觀、股價表現相對弱勢的順周期行業,其預期改善程度更大,有望取得超額收益。
中銀證券也指出,繼續看好資源、能化、金融等順周期行業在下半年的表現。在其看來,全面降準支持實體的指向明顯,預計配合下半年專項債發行提速,有利于社融增速的企穩,釋放寬信貸的信號。下半年內需有望企穩,從國內需求側來支撐周期行業景氣度,有利于上游價格的持續性,進而提升周期行業盈利的持續性,有利于周期行業的估值擴張。
中金公司則建議三條主線:包括電動車產業鏈、新能源、科技硬件與軟件等高景氣度、中國已經具備競爭力或正在壯大的產業鏈;日常用品、輕工家居、酒店旅游、家電、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及醫療器械等泛消費類行業;以及部分結構有利或具備結構性成長特征的周期,包括鋰等部分有色金屬、化工以及受益于財富及資管大發展趨勢的金融龍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