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新路,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影響力大大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在何處?
一、解決問題的“好”主義
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現實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3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72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100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新中國的成立,使億萬中國人民擺脫“三座大山”的壓迫,站了起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創造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艱辛探索中逐漸認識到,要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走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開啟改革開放進程,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二、人民至上的“好”主義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滿足人民的各方面合理要求和愿望作為各項工作的核心任務和戰略目標,并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培育和鍛造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優良傳統。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在凸顯人民的主體性方面,提出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的“以民為本觀”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執政活動最高標準的“人民主體觀”;在貫徹為民服務宗旨方面,提出執政之要在于安民、人民政府要為人民的“執政為民觀”和心系人民、忠誠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為民服務觀”;在確保人民最大利益方面,提出黨和政府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以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最高標準的“人民利益觀”和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人民幸福觀”;在調動人民積極性方面,提出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動力的“人民動力觀”和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的“情感激勵觀”;在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方面,提出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最終評判者的“人民督察觀”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的“人民評判觀”等等。
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好”主義
舉國體制是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動員和調配全國有關力量,攻克某一項世界尖端領域或國家級特別重大項目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符合我國國情,具有比較優勢。在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時,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開展協同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新時代,既發揮國家的主導作用,又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公關和重大惠民工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使我們已經形成的好的體制機制再上一個臺階,繼續發揮其比較優勢和積極作用。
青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陳國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