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黃水東調承接工程今年底將建成

      日前,記者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市水務建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青島市成功入圍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被住建部和發改委命名為國家節水型城市,并三次通過復查;2019年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青島市水務系統涌現出了2個全國文明單位、9個省部級文明單位。

      2012年以來調引黃河長江水30.5億立方米,實施了19項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輸水管渠300余公里;完成117條(段)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河道總長404公里,對56座病險水庫和40座病險攔河閘進行了除險加固;實施了45處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和85處農村規?;┧こ?,對2019個村莊進行管網改造聯通,解決了2047個村莊、160.2萬人口的規?;┧畣栴};加強水生態保護,開展了81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4平方公里,創建了7條省級美麗示范河湖;對20座水廠進行了深度處理及工藝升級改造,改造接管居民一戶一表221.5萬戶,新建、改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廠13座,海水淡化利用1.5億立方米,中水回用量達到15.3億立方米。為保障水務建設,青島市先后投資212億元,十八大以來是我市水務建設投資最大、水務設施建設最集中的時期,為青島市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青島水務力量。

      開創可持續發展水安全保障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新開工建設新河水庫、河湖治理工程、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等重點項目。截至目前,青島市現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21座,小型水庫489座,總庫容15.24億立方米。大型水閘4座,中型水閘87座,小型水閘119座。積極推進農村水利建設,其中小農水重點縣項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在水利部、財政部、省水利廳組織的績效考評中連年獲優秀等次。

      積極做好客水調引。配合省上建成引黃濟青改擴建、膠東調水工程,外調黃河長江水已成為青島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引黃濟青工程運行32年來,累計為青島配水約50億立方米。2015年南水北調東線向青島調水以來,累計調引長江水10億多立方米,青島市成為國家重大調水工程的直接受益者。2019年我市又投資39.26億元,建設青島黃水東調承接工程,今年底將建成,具備通水條件,將成為青島第二條戰略調水通道。

      基本建成水資源配置網。為加強水資源聯合調度,青島市先后完成產芝水庫向即墨、城陽、嶗山調水工程、白馬河向董家口經濟區調水工程、黃同水庫向云山段青島供水接管點調水工程、潮河至甜水河調水工程、棘洪灘水庫向膠州市調水二期工程等19項水資源配置工程,基本形成了“蓄引結合、主客聯調、海淡互補”的水資源配置工程網整體框架。

      非常規水利用逐步擴大。新建兩座10萬噸級海水淡化項目,目前海水淡化設施能力已達22.4萬立方米/日,占全國海水淡化產能近七分之一,有效發揮了市政用水戰略儲備、應急調峰等重要作用。積極做好再生水利用,再生水處理能力達到84.5萬立方米/日,有效補充了我市生態用水。

      水旱災害防御取得扎實成效

      防洪工程更加安全完善。開展了大沽河綜合治理,重點完成了堤防填筑227公里、河道疏浚116公里、河道護岸257公里,以及124座取水口、涵閘等穿堤構筑物等工程建設任務,全線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發揮了良好的防洪作用,大沽河已經成為貫穿我市南北的綠色生態中軸,取得了顯著的生態和社會效益。加強重點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病險攔河閘除險加固,加大城區積水點整治,防洪防內澇工程及設施不斷完善。

      防汛減災制度體系逐步健全。完成《青島市超標洪水防御預案》《大沽河防御洪水預案》以及24座大中型水庫、489座小型水庫的防御預案和方案修訂工作,建立市、區(市)、鎮三級300余人的防汛專家庫,青島市組建了113支水工程搶險隊伍,基本構建起以主要河道、水庫為骨干,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防洪減災體系。

      應急物資儲備更加全面。以市級水旱災害防御物資儲備庫為輻射,省級重要河道大沽河和青島市大中型水庫均按標準設立了防汛物資倉庫,市、區(市)兩級倉庫共計31處,定期開展人員和物資防汛應急演練,成功防御了“溫比亞”“摩羯”“利奇馬”“巴威”等臺風,有效維護了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全力應對干旱災害影響。針對2014年以來連續5年的旱情,積極組織開展抗旱救災和生產自救,把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放在首位,統籌青島市水資源調度,強化節約用水,挖掘本地水資源,擴大海水淡化利用,積極爭取加大客水調引量,實施應急調水,保障了青島市重大活動和廣大市民生產生活正常運行。

      基本構建城鄉供水一體化新模式

      不斷擴大城市供水能力。適應城市發展用水需求,新建、擴建水廠10座,目前共建有白沙河水廠、仙家寨水廠等44座城市水廠,年供水總量6.04億立方米,平均日供水165.5萬立方米。其中市區年平均供水總量5.24億立方米,平均日供水量143.6萬立方米。

      積極進行水質提標改造。近年來先后完成仙家寨水廠、白沙河水廠等主要水廠深度處理及工藝升級改造,其中采取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設計能力145.6萬立方米/日,深度處理規模位居全省第一位。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加大一戶一表和老舊管網改造力度,改造接管居民一戶一表221.5萬戶,改造接管居民二次供水設施2421套,保證了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供水安全。

      全面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先后實施了農村規?;┧こ?,啟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青島市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率由61%提高到94.16%,我市逐步形成了“城市供水管網延伸”“鄉鎮規?;泄┧薄皢未寮泄┧?凈水機”“戶內自備井、集中供水點+凈水機”等多種方式并存的農村供水保障模式,有效保障了農村飲水安全。

      嚴格做好水質檢測。建立健全水源衛生防護三級管理和水質三級管理體系,實行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在農村飲用水水質監管方面,制定印發《青島市農村飲水水質檢測方案》,形成了供水單位日檢巡檢、縣級水務部門定期檢測、衛生健康部門持續衛生監督、市水務管理局定期抽檢的水質檢測管理體系,市民用水更加安心放心。

      創建人水和諧水生態文明城市

      加強水源地保護和小流域治理。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格落實《青島市水資源保護規劃》《青島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對青島市大中型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實施以“物理隔離、視頻監控、設立標志”為主要內容的安全保障項目建設,有力保證了飲用水源地安全。狠抓水土保持工作,完成了黃山、子羅山、書院水庫、母豬河、榛子溝、神農澗等81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設,生態效益明顯。

      河長制湖長制全面落地見效。2017年我市全面實行了河長制,建立了完備的河湖長制組織體系,目前青島市設四級河長湖長4618人。推進河湖長制深入落實,完成440條河流“一河一策”編制和125條區(市)級以上河道岸線利用保護規劃編制。先后組織開展了河湖清違清障、“清河行動”、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等專項整治活動,累計清理河道長度3574公里,河湖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嚴格排水管理和污水治理。城鎮排水與污水收集處理體系日趨完善,新建市政雨水管網2006公里,污水管網1179公里,

      新建、改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廠1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達到244.6萬立方米/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以上。突出抓好黑臭水體治理,完成12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推進實施李村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有力助推了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和海洋攻勢,實現了城市水環境質量長效穩定提升。

      持續抓好節約用水和水文化建設。堅持節水優先,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指導、經濟制約、科技挖潛等多手段相結合的節水管理模式。青島市工業取水量在總取水量中所占的比值由之前的60%下降到30%,萬元GDP耗水量為8.11立方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單體再生水利用設施逐年增多,青島市七區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以上,青島市水資源利用率居全國前列。加強節水載體建設,目前共建設了133個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81個省級節水型居民小區和4所省級節水型高校,節水載體建設數量及質量位于山東省前列。注重水文化建設,青島市建設了大沽河博物館、水務博物館等4處主要行業博物館,與高校、企業聯合打造了3個省級節水教育實踐基地,在河湖治理中融入優秀傳統水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特色文化元素,大沽河、李村河、白沙河、祥茂河、少海等成為市民運動休閑好去處,并吸引了大批項目落地,帶動了流域經濟發展。

      繪就水務領域助力鄉村振興新篇章

      實行資金支持、項目扶持、科技支撐助力水利移民發展。發揮資金補助作用。在2006年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以來,我市為移民發放直補資金8.88億元,受益移民58.86萬人次。

      加強產業項目扶持。投入項目資金7.2億元,建成一批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產業項目1364個,受益移民村1783個村次,青島市已建成54個移民村聯建集聚化高效農業園區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目前建成美麗移民村26個。

      實施移民扶智助力工程。成立了由16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組成水庫移民專家服務團,連續多年開展了移民科技下鄉、移民致富帶頭人培訓、“一對一”保姆型科技服務,累計組織科技下鄉服務321場次,培訓移民群眾和致富帶頭人1.6萬余人,受到移民群眾的歡迎。

      記者 李倚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