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對科技的態度,決定了城市發展的高度。6月24日下午,“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在青島國際新聞中心舉行。 記者在現場獲悉,本場發布會的主題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由青島市科技局發布。會上,青島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緒永介紹了青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做法與成效。
四個“高”
記錄科技創新飛速發展
在提升高水平科技供給方面,青島市2020年技術合同成交額286.6億元,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1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755件,分別較“十二五”末增長220%、215%和417%。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發布《2020中國創新創業城市生態指數研究報告》,青島位居“雙創領跑型城市”第10位??萍疾堪l布2020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榜單,青島進入前十強。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集群百強,青島排在第69位,比2019年上升11個位次,是國內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
在擴容高端創新平臺方面,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水下滑翔機再次刷新下潛世界紀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主體完工。山東能源研究院奠基。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獲批建設。累計設立海外聯合實驗室5家,擁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9家,居計劃單列市首位。
在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方面,2020年,青島市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5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4396家,占全省30%,較2012年增長了7倍。在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行動方面,“十三五”期間上市高企達2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61.77%,較2012年增長22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
在優化高能效創新創業生態方面,總規模500億元科創母基金,已深入對接子基金超200支,立項子基金40支、規模超200億元。建立科技型企業信貸“白名單”制度、推廣“投(保)貸聯動”“高企貸”等科技金融產品,助力科技型企業融資超過660億元。青島九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榜單。成功舉辦首屆“青島創新節”,參與人員超2600萬人次、媒體宣傳累計覆蓋4.66億人次。
五“突出”
以市場邏輯深化科技改革
在突出關鍵技術攻關方面,青島面向社會常態化征集科技計劃項目需求和指南,2020年至今已收集到近700條建議。在篩選項目的關鍵環節,加大企業家、投資人、咨詢專家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堅持用市場眼光考量科研項目。支持四川大學青島研究院與青啤集團聯合開發瓶蓋密封材料,完全取代德國進口。支持中科院蘭化所青島研發中心研發的高端潤滑油脂材料打破國外壟斷,風力發電潤滑材料裝機量國內品牌第一。支持建設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橡鏈云”成為全球橡膠輪胎細分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冠軍。
在突出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青島成立半島科創聯盟,依托檸檬豆市場化平臺運作,協同膠東半島五市創新資源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發展盟員228家,梳理創新需求近1300項,收集科研成果1.5萬余項,舉辦線上線下成果對接會1.9萬余場。建立“局校會商”制度,推動駐青高校成立市場化成果轉移轉化機構。開發高企成果對接數字化平臺,通過大數據技術將企業技術需求與科研機構成果匹配。建設4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14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培育5家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306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探索產業技術攻關“組閣揭榜制”,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在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方面,青島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行動,通過上市服務聯盟、上市培育庫等組合拳,助推更多企業借助資本力量實現爆發式成長,20個月時間成功推動15家高企上市(過會)。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計劃,2020年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5000家,較上年翻一番,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396家,占全省30%。開展孵化器提升行動,重點引進華夏基石、春光里、創業黑馬等“自帶流量”的平臺型科技服務機構打造全國頂尖的標桿孵化器。
在突出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方面,青島深化流程再造、制度創新,著眼于支撐引領產業發展,扭轉拿論文、獎項、專利“交賬”的傳統打法。在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中,不再把論文作為主要評審依據。在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獲批科技部薪酬外匯便利化和外國人管理兩個國家試點,科技部外籍高端人才R簽證審批權下放我市。
在突出科技管理改革方面,青島針對科技資金“撒芝麻鹽”問題,50萬元以下160個項目全部砍掉,將資金集中在高新技術重點領域。設立局區(市)會商專項,對遴選的戰略重點項目疊加市區兩級政策支持。試點開展科研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直接費用調劑權全部交給項目承擔單位。
三“強化”
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在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方面,青島將依托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海洋大數據中心,推動海洋信息領域科研資源產業化,積極推進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入列。推進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關鍵技術攻關和顛覆性創新,通過新型研發機構和開發未來場景,培育未來產業的先發優勢。優化科創資源空間布局,建設科教產融合園區,打造創業創新街區,為未來產業創造優良的創新微生態,推動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協同發展、爭先進位。
在強化高新技術產業方面,青島將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開展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行動,落實好研發后補助、風險補償、稅收優惠、科技創新券等支持政策,通過政策傾斜、精準培訓、對接訂單和資金等措施,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依托高科技頭部企業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完善產業配套,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現代海洋、新材料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在強化創新創業生態方面,青島將實施科技人才支撐行動,出臺青島市產業領軍人才(團隊)選拔管理辦法,市級項目資助以股權投資方式予以支持,暢通創投風投基金與創新企業、創業團隊對接渠道,推動人才項目與產業精準結合。修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推進“提名制”改革,提高企業項目獲獎比例,圍繞重點領域探索設立專業獎項。實施科技金融結合行動,鼓勵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大力推廣“投(保)貸聯動”等科技金融產品。實施基金招商,以股權投資方式招引項目。研究設立聯合基金,探索“財政+企業”投入模式,引導整合社會資金支持原創性和顛覆性技術研究。實施孵化器提升行動,引進更多的專業孵化機構,提升孵化器的管理運營能力。實施產學研對接行動,促進科技成果供需雙方進行有效對接,同時積極打造第三方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宋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