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島城百強企業17家超百億
11月28日,青島市企業聯合會、青島市企業家協會按照綜合能力進行排名,公布了2015年青島企業100強、2015年青島制造業企業100強和青島服務業企業50強。同時,南車四方、雙星集團、交運青島溫馨校車、青島市政工程集團、山東文康律師事務所、青島公交集團、青島世園集團、中國郵政儲蓄青島分行8家企業被評為2015年度青島市社會責任示范企業。
百強企業門檻9.2億元
在今年企業百強當中,海爾集團、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海信集團有限公司列前三位,從入圍門檻來看,2015青島企業100強的入圍門檻為9.2億元,比上年(9.07億元)上升0.13億元。制造業百強榜單中海爾集團、海信集團、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列前三位,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利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錦集團有限公司列服務業30強前三位。
從入圍門檻來看,2006年以來至2012年,青島企業100強的入圍營業收入門檻呈逐年攀升之勢,但在2013年和2014年起,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下門檻有所降低。 2015年門檻重新走高,可以反應映青島經濟開始顯現出蓄勢復蘇的跡象。
從百強企業整體規模來看,2015青島企業1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到10036.6億元,同比增幅為3.64%;資產總額達到23088.3億元,同比增幅為22.52%,扭轉了2014年下降的趨勢。
17家企業營收超百億元
2015青島企業100強營業收入分布情況與上年相比略有一些變化,百億級以上企業數量為17家,比上年(20家)減少了三家;其營業收入占比為70.4%,與上年(73.1%)比略有下降,50億到100億之間的企業數量比上年(15家)增加了三家,為18家;10億到50億的家數從60家上升為62家,但10億以下的減少為3家。
在百強企業中,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的企業有70家,比2014百強企業減少8家,其中只有31家企業增幅在10%以上,5家企業增幅在30%以上。資產總額同比正增長的企業有75家,比2014百強企業少18家,其中44家企業增幅在10%以上,12家企業增幅在30%以上。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同比均正增長的有56家,比2014百強企業少23家。
“掙錢能力”穩中走強
2015青島企業100強實現利潤總額664.23億元,比2014百強增加169.4億元,增幅為2.8%。從企業盈利情況看,2015百強企業中,實現盈利的企業有88家。其中,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2家,比上年百強多2家。出現虧損的企業有10家,比2014年百強企業多2家。
從收入利潤率看,2015青島企業100強平均收入利潤率為6.62%,同比增加1.51個百分點,總體趨勢上看,近五年百強企業的盈利能力整體在穩定中走強。其中,收入利潤率超過10%的企業有26家。在收入利潤率排名前10位的企業中,有4家是商業銀行,比2014年6家少2家,除銀行之外的企業是服務行業、證券行業、制藥行業和通訊網絡行業,這說明銀行業依然保持超強的盈利能力的同時,其他行業也開始逐漸轉強。 民營企業規模略有增長 百強企業中,國有企業上榜51家;民營企業上榜43家;外資企業上榜6家。三個類型的企業上榜數量均與2014年基本保持一致,延續了上年百強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數量占主體的局面,外資企業上榜數量增加一個,但總體數量仍然偏少。 2015國有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幅度略有提高,平均資產額增長了21.21%,而民營企業平均營業收入略有降低,但平均資產額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外資企業平均營業收入進一步下滑。民營與外資兩類企業與國有企業的規模差距仍然較大。 2015青島企業100強中,國有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突破138億元,是民營企業(65億元)的2倍多。
青企用人數量繼續增長
最近兩年,受到經濟下行影響,全球多家大型企業進行裁員,但數據顯示,2015年青島企業100強的員工總數達到58.19萬人,比2014百強企業還多了0.93萬人,說明島城企業依舊處于增速期。其中,吸納就業超過2000人的企業達到54家,比上年百強減少5家;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的企業有14家,比上年百強多2家。另外,2015百強企業在2014年新增就業21438人,其中,萊西市建筑總公司新增就業6930人,還有1家企業新增就業超過2000人,另有4家超過1000人。
多數行業增長好于去年
100強中制造業企業上榜數量仍然保持最高,同比減3家;而服務業上榜企業數量同比增加了2家,達到38家。其中,11家商業銀行實現利潤161.73億元,與去年相比下降了10.3%。
與上年百強企業產業分布情況相比,產業的企業分布數量有微小的變動,食品飲料和商貿流通行業企業數量有一定的下降,金融保險和建筑工程行業企業數量略有上升。從制造業七大產業來看,營業收入5升2降,利潤4增3減。家電電子利潤同比下降。食品飲料利潤同比上漲;紡織服裝、汽車機車實現了利潤增長,有回暖趨勢。石化化工營業收入出現負增長,但利潤出現大幅增長。機械鋼鐵營業收入和利潤都出現了小幅的下降。船舶海工產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增長,特別是凈利潤的下降幅度較大。房地產行業經濟效益快速增長。 研發創新費用創新高 整體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但主要集中在少數大企業,平均研發強度大幅上升。百強企業有67家企業填報研發費用231.68億元,創歷年新高。平均研發投入達到3.46億元,遠遠超過去年,為歷年最高。百強企業研發投入過1億元的企業為18家,其中僅海爾、海信兩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就占62.64%,表明百強企業的研發投入仍然集中在少數大企業。從研發人員數量看,有61家企業填報研發人員總數24860人,占其全部從業人員數量(448431人)的5.54%。其中,擁有研發人員100人以上的企業有34家,500人以上的有13家,1000人以上的有7家。
2015青島企業收入20強 名次 企業名稱 營業收入(萬元) 凈利潤(萬元)
1 海爾集團公司 20071067 1178083
2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9804851 509264
3 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5487310 -13411
4 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 5024170 54542
5 青建集團股份公司 4685183 23301
6 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3863688 233476
7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行 3689462 615322
8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2904932 201953
9 青島鋼鐵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880997 1429
10 利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276518 42180
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 1869044 240360
12 中國石化青島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1710692 -60539
13 新華錦集團 1636726 18417
14 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 1405886 9594
15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分行 1291719 192299
16 青島世紀瑞豐集團有限公司 1046898 505
17 即發集團有限公司 1023309 29764
18 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 984568 7840
19 青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20730 170318
20 山東青島煙草有限公司 907989 98660
2015青島服務業企業收入10強 名次 企業名稱 營業收入(萬元) 凈利潤(萬元)
1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行 3689462 615322
2 利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276518 42180
3 新華錦集團 1636726 18417
4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分行 1291719 192299
5 青島世紀瑞豐集團有限公司 1046898 505
6 青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20730 170318
7 山東青島煙草有限公司 907989 98660
8 青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37121 149535
9 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 730612 144154
10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 651011 -75618
2015青島企業100強納稅總額前10名企業 名次 企業名稱 納稅總額(萬元)
1 海爾集團公司 1099718
2 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898962
3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601052
4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548999
5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行 531575
6 中國石化青島石油化工349652
7 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 211255
8 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203055
9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 136796
10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分行 136531
規模不大但經營能力增強
與中國企業500強相比,青島企業100強的平均營業收入相當于中國企業500強的1/10,不過在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潤以及凈資產收益率上,都高于中國企業500強,這三個指標反映了企業資產運營周轉的情況,這反映出青島企業的經營能力越來越強。
盡管我市企業未來發展面臨諸多風險,同時也面臨著很多其他地市無法企及、再創新高的機遇。去年,西海岸國家級新區成為青島市又一經濟助推器。而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將為青島提升地方財富管理水平、培養高端金融人才和資本集聚提供契機,目前我市金融企業總數已超過200家。“試驗區”必將吸引大量資金匯集青島,這將為我市企業融資工作提供得天獨厚的金融環境。此外,我市也成為“一帶一路”戰略下國家唯一“雙定位”的城市。這不僅能為我市相關企業提供更加廣闊、自由的對外交易機會,對我市經濟的拉動效應是不可估量的。
“互聯網+”資本助企業轉型
互聯網對廣大企業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目前。青島企業轉型升級的工作重心在于在互聯網、大數據等理念和視角下重新思考企業如何構建新的生態網、如何重新調整在生態網中的競合規則和利益格局,如何變革企業商業模式、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從而高效率發展。
青島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說,島城的企業要廣泛開展資本重組。借鑒海爾、海信等大企業通過資本重組、資本擴張走上規?;洜I道路的成功經驗,圍繞突出實體經濟、做強做精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這條主線,運用參股控股、資金注入、品牌運作、技術輸出、管理輸出等多種手段,加快推動島城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特別是強強聯合,實現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有效積聚,在優化組合中創造新的生產力,產生倍增效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