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父親的遺物——馬褡子

      父親去世那年,我16歲。整天忙碌于工作的父母,從小就把我送到長托幼兒園和寄宿制學校,因此我和父親相處的時間很少。這是我對戎馬一生的父親走過的光榮歷程所知甚少的原因。父親戰爭年代的許多往事,我是從母親斷斷續續的講述中獲知的。

      1977年秋天,我結婚成家。母親送我的嫁妝是兩床新棉被、一床新毛毯。當時,價格不菲的純毛毛毯,放在一條褪色的軍用馬褡子里。馬褡子為何物?如今別說青年人不知道,恐怕不少中年和上了年紀的老人也不一定知道。它是一種搭在馬背上的大型布口袋,下垂的兩頭分別另設一個小口袋。馬褡子是上個世紀早期,戰爭年代部隊行軍作戰的必需品。它實用方便,放在馬背上,可以用來裝被服、文具、廚具、糧食等大宗物品。這床土黃色的馬褡子,我小時候用過,父親曾將它鋪在我睡的小床上當過褥子。只是母親在我新婚之際,送嫁妝還要搭上一條又破又舊的馬褡子?我心中有些不解。

      母親看出我的心事,她撫摸著上面用針線縫補的幾處破口,又指著無法洗去的斑斑血跡告訴我,在這條馬褡子背后,有著一段段不同凡響的故事。

      我的父親梁仲民,山東萊州人。1938年3月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被派往山西抗日軍政大學分校學習。出身貧寒的父親,小時候勉強讀過兩年私塾。在抗大,他求知若渴地學習軍事,學習文化,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從而奠定了為中國革命奮斗終身的志向。

      抗大畢業后,父親帶著繳獲的日本鬼子的戰利品——馬褡子回到山東。馬褡子是不是父親在戰場上親手繳獲的?我不得而知。問母親,母親也不清楚。母親說,在她認識父親之前,父親就有了這條馬褡子。據史料記載,1937年9月,八路軍在山西平型關成功伏擊日軍,首戰告捷,1938年又陸續取得一些戰斗的勝利。這幾次戰斗繳獲了日軍大量武器彈藥、汽車、馬匹以及軍用物資。這些軍用物資后來被分批發放至我軍各部隊、醫院和學校,以解決當時解放區物資匱乏之需。或許父親就是那時候分到的這條馬褡子。

      抗大學習結束后,父親回到山東,被分配至膠東軍區從事后勤裝備工作。1949年2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32軍。父親被整編到32軍軍部,做后勤財務和軍需工作。解放青島戰役打響前,父親與同在32軍后勤部工作的母親喜結良緣?;槎Y在即墨一個小鄉村簡陋的農舍里舉行,十幾個戰友聚在土炕上,就著白菜、大蔥、花生米,喝著廉價的地瓜燒酒。一條父親在抗大自己拼接縫制的狗皮褥子,兩人各自蓋過多年的舊軍被和換洗的衣服,加上這條馬褡子,便是父母新婚的全部家當。

      解放青島的戰役打響,部隊日夜兼程,迂回作戰。因工作需要,上級給父親配備了一匹馬。父親騎在馬上,馬褡子就在他身下。馬褡子兩側的口袋里,裝著被褥、賬簿、文件、地圖和錢幣等物。一次戰斗,敵軍的炮彈在行進的部隊附近爆炸。幾塊彈皮落到馬屁股和牽馬的戰士身上,當即馬的血和戰士的血四下飛濺,在馬褡子上留下斑斑血跡。至于馬褡子上為什么會有劃破的口子?母親說,部隊整天爬山越嶺,巖石和樹枝劃破衣物是常有的事。

      我認出劃破的口子上細密均勻織補的針腳出自父親的手藝。父親八九歲時跟爺爺闖關東,十幾歲就在日本人開辦的鞋廠當童工,一手精巧的縫補技術,正是那個時候練出來的。我和弟弟妹妹從小穿的毛衣,是父親織的;穿破的鞋襪,是父親補的。在這方面,母親常常自嘆弗如。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父母過了一段相對安穩的日子。1950年2月32軍奉命赴福建剿匪,母親身懷六甲,只能與幾位同樣懷有身孕的女同志留守青島,父親則隨同大部隊揮師南下。臨走時,雖然不再有隨行的馬匹,但父親還是帶上了馬褡子,因為馬褡子用途廣泛。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前,母親帶著襁褓中的我去福建與父親團聚。11月,32軍番號撤銷,軍部機關大部分人員被編入重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兵團。月底父親由福建調往上海,很快接到負責押運軍用物資前往朝鮮戰場的緊急任務。不到一年時間,父親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轉戰了萬里沙場。

      正是隆冬季節,滿載軍用物資的列車一路向北飛馳。越往北,天氣越冷,悶罐火車沒有供暖設備,所有押運人員無論干部戰士一律堅守崗位,24小時護衛著運往前線的物資。押運人員大多來自南下部隊,任務緊迫,匆忙間來不及換冬裝。盡管每個人身邊都堆放著送往前線的越冬棉衣褲,卻沒有一個人拿出來穿在自己身上。父親隨身帶的馬褡子發揮了作用,往里面塞上被子,披在身上就是一件保暖的棉大衣。此辦法立即被大家效仿。

      從朝鮮戰場歸來,父親的行囊里又多了一條馬褡子,八成新,軍綠色。父親得意地告訴母親,這次可是美國鬼子的戰利品,是志愿軍首長獎勵押運人員的紀念品。前有日本的戰利品,后有美國的戰利品,兩條馬褡子的背景可謂“輝煌”。第二條馬褡子,弟弟結婚的時候,母親把它交給了弟弟。弟弟出生在抗美援朝第二年,名字是父親起的,叫衛國,意為“保家衛國”。寫這篇文章前,我特意打電話問居住在濟南的弟弟,他那條馬褡子是否還保留著?弟弟回答,當然保留著。

      2009年,為紀念青島解放六十周年,市檔案局曾向社會公開征集歷史文物。我翻出壓在箱底的馬褡子,準備捐獻給檔案館。兒子看見后十分不舍——他聽我說起過馬褡子的來歷。兒子說,這可不是姥爺的普通遺物,它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應該世世代代傳下去?,F在這條經歷80多年風霜雨雪的馬褡子,我依然珍藏著。

      父親的生命定格在51歲。生前他沒有擔任過高級職務,但經手的錢款物資不計其數,他卻始終恪守著清廉自律的底線。父親對黨、對軍隊、對人民的忠誠,影響了兒女的一生。我們姐弟妹三人,都在成年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謹以此文致敬我的父親,致敬曾經為新中國浴血奮戰的前輩們。

      文/梁青平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