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2008年底,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釀成了一場歷史罕見、沖擊力極強、涉及范圍很廣的國際金融危機,在世界經濟、政治、社會各領域產生了深刻影響。
面對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市委、市政府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方針政策,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及青島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積極作為,科學務實”的要求,提出了要提振領導干部的工作信心,提振企業的投資信心,提振社會消費的信心,切實把積極應對挑戰,堅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擴大投資和消費作為保增長的主要途徑,全力以赴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擴內需、保增長。強化投資和消費拉動,加快推進事關青島發展全局的各類重大項目建設,千方百計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積極組織開拓國內外市場,堅決遏制經濟下滑勢頭。二是調結構、上水平。著眼于今后的長遠發展和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變危機為機遇,加大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力度,加快經濟結構優化,推動所有制和生產力布局調整,為又好又快發展積蓄強大的后勁。三是重民生、保穩定。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要求,加快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抓好各項民生工程,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為了減小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市委、市政府不斷深化涉外體制改革,重點圍繞企業融資、出口退稅、國際市場開拓、出口信用保險、科技興貿、品牌建設、電子商務應用、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擴大出口等九個方面對外貿企業進行專項扶持。
同時,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市委、市政府加快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一是搭建起承接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良好平臺,為擴內需、保增長提供了重要的發展空間和載體支撐。落實和對接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些政策措施,爭取國家更多的支持。與此同時,城市地鐵、董家口港區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高新區、少海新城等重點組團的發展,縣域工業功能區的建設,成為全市的主要投資增長點,不僅彌補了外需萎縮導致的動力不足,也為青島的持續發展積蓄了力量、打下了基礎。二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重點產業調整振興,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引進了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青島溫泉國際博覽中心等大項目,高速列車等高新技術產業迅速成長,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一批重大創新創業平臺、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基地開工建設,有效提升了城市核心競爭力。三是大力發展藍色經濟和高端產業,進一步提升青島的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著力引進國內外大企業,帶入了更多的技術、設備、管理、市場網絡等高端要素;著力引進海洋、生物能源等大型科研院所,帶入高端人才,產生了技術研發、創業孵化、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綜合效益。2009年底,全市生產總值達到489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7億元,增長10.1%;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458.9億元, 增長2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4億元, 增長19.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49元,分別增長9.3%、8.7%。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