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 嶗山法院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2020年以來,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法院牢固樹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理念,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不斷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保護自主創新,嚴格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良好法治營商環境。

      庭審現場

      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

      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嶗山法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青島市委“十五個攻勢”、嶗山區委“推動戰略北進,實施再次創業”的工作部署,切實做到服務大局、嚴格保護、循序漸進、改革創新,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審判民事、行政、刑事審判“三合一”工作,服務經濟社會創新驅動發展。

      2020年以來,嶗山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456件,類型主要包括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特許經營合同糾紛等。其中,受理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件1153件,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案件268件,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37件,其他糾紛6件。

      嶗山法院通過發揮審判職能,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保障權利人合法權益,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拓展訴源治理路徑

      提升多元解紛能力

      嶗山法院堅持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積極拓展知識產權案件訴源治理路徑,不斷強化制度、組織、人員、經費保障,通過“源頭控變量、訴前減增量”的工作模式,提升知識產權案件多元解紛水平。

      同時,充分利用嶗山區案件調解“一案一補”的政策優勢,調動調解員參與訴前調解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化解矛盾糾紛的質量和效率,力促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

      針對知識產權案件批量化、專業化的特點,嶗山法院選聘了6名有知識產權案件辦案經驗的律師,組建專業調解團隊,審判法官定期與專業調解團隊進行座談交流,對知識產權案件調解工作進行指導,保障調解的公平、公正。與知識產權維權調解委員會聯合建立先行調解機制,通過梳理案件情況,將有立案打算的知識產權案件導入先行調解程序。

      近期,某食品加工企業發現,市場銷售一批疑似未經許可使用其商標的商品,準備提起訴訟,知識產權案件調解團隊了解情況后,立即展開調查。經查,發現該批商品均有正當的進貨渠道,調解團隊及時與企業溝通說明情況后,該企業主動放棄起訴。

      嶗山法院通過訴前調解化解涉及知識產權糾紛100余件,有效減輕案件辦理壓力。

      利用科技助力審判

      提升司法服務水平

      嶗山法院全面加強智慧法院建設,建立“E”送達平臺,通過電話、短信、郵件等多種方式向當事人送達訴狀、傳票等法律文書,實行郵寄送達網絡推送、統一封裝、專人送達和集中分派,實現送達全過程無紙化、智能化。據統計,2020年以來,嶗山法院知識產權案件通過“E平臺”發送電子信息4015次,案件電子送達率達275%。

      嶗山法院還搭建互聯網庭審平臺,運用互聯網庭審系統進行線上庭審,將科技融入審判流程。同時,運用微信和在線調解平臺進行證據交換,實現案件立案、審判全程在線上辦理。

      調解現場

      一名北京的自由撰稿人發現,青島某公司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在未經許可且未支付任何報酬的情況下轉載了其創作的一篇文章。因疫情原因,其無法到現場參加庭審。得知情況后,嶗山法院運用互聯網平臺進行開庭調解,沒讓當事人跑一次就成功化解糾紛,有效節省時間,降低成本,真正讓群眾感受到方便、高效、公正的司法服務。

      加大侵權行為懲罰力度

      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嶗山法院樹立最嚴保護理念,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罰力度,讓權利人的損失得到充分賠償,特別是對于具有源頭侵權、多次侵權、侵權規模大、持續時間長、毀滅證據等嚴重情節的故意侵權行為,依法支持權利人的懲罰性賠償請求,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

      嶗山法院注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力度,積極宣傳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主動推進司法公開,生效裁判文書全部按規定在互聯網上公開,推進知識產權案件庭審直播,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居民和學校師生到法院參觀交流。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引領、示范、指導作用,及時向社會發布典型案例,提升全民知識產權法律意識。

      案例一:

      冒用飲品名牌“鹿角巷”,罰!

      【案情簡介】

      “鹿角巷”是國際知名連鎖創意飲品品牌,廣州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該品牌創始人許可,獲得排他使用全部“鹿角巷”系列作品和以自己名義單獨維權的權利。

      自創設以來,“鹿角巷”品牌先后進駐加拿大、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在海內外取得較大影響,該餐飲管理公司在我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經營管理的線下實體門店已達近百家。

      宋某未經該餐飲管理公司許可,在其經營的飲品店中大量使用鹿角巷系列作品和與該餐飲管理公司相同的店鋪名稱、商品名稱和高度近似的店鋪裝潢、商品包裝等,使公眾誤以為服務及商品來源于該餐飲管理公司或與之存在特定聯系,損害了其長期積累的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和該餐飲公司及消費者的財產權益。該餐飲公司將宋某告上法庭。

      【裁判結果】

      本案中,作品作者創作完成“鹿角巷”系列美術作品,并取得了國家版權局頒發的《作品登記證書》,依法享有著作權。被告宋某未經作者或其授權的原告該餐飲管理公司許可,在其經營活動中使用了與“鹿角巷”系列美術作品近似的圖案,已構成對作品著作權的侵害,依法應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相應民事責任。

      【法官點評】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像“鹿角巷”這類美術作品是經過他人創作的智力成果,融合了他人的勞動和思考,應受著作權法律保護。對待竊取他人智力成果,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應嚴厲打擊,這樣才能讓權利人理直氣壯,讓創新者心無旁騖,讓侵權者付出代價。

      案例二:

      假“弄堂里”餐廳被追責,賠!

      【案情簡介】

      杭州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餐飲公司)是一家從事餐飲服務的企業,2015年經核準注冊了“弄堂里”商標,核定的服務類別為第43類(飯店、自助餐館等)服務項目。

      2019年,杭州餐飲公司發現,青島某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餐飲公司)在嶗山區開設了一家名為“弄堂里”的餐廳,并在餐廳內外各處使用了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標識。杭州餐飲公司認為,青島餐飲公司未經授權及許可,擅自使用“弄堂里”商標的行為侵害了其商標權,遂起訴維權。

      【裁判結果】

      被告青島餐飲公司作為餐飲店,擅自使用“弄堂里”注冊商標作為企業名稱中的字號使用,并在店鋪牌匾、店內裝飾裝潢、菜單、收款碼上突出使用了“弄堂里”文字標識,且字體大小、字體類別、文字排列與“弄堂里”注冊商標相似或相同。其經營范圍包括餐飲服務,與原告杭州餐飲公司注冊商標核準使用的服務項目構成同類服務。被告青島餐飲公司的行為,容易誤導公眾,與原告杭州餐飲公司的商品產生混淆,侵害了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法官點評】

      商標是用來區別經營者商品和服務的標記,我國商標法規定,經商標局核準注冊的商標受法律保護。本案中,被告為提升經營業績,冒用他人商標,借助他人知名度來吸引消費者,通過這種以假亂真的方式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既侵害了商標權利人合法權益也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依法應予打擊。

      案例三:

      無良經銷商侵權又造謠,禁!

      【案情簡介】

      青島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科技公司)是一家專業潤滑油和汽車養護用品生產商和服務商,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旗下品牌產品營銷網絡已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徐州某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州商貿公司)曾是青島科技公司的經銷商,但在合作過程中多次不履行合同,并同時經營其他業務。2019年7月,青島科技公司取消了其經銷商資格,并結算完畢相關費用。

      然而,徐州商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鄧某自2020年5月份開始,連續在微信朋友圈發布青島科技公司的產品信息,并擅自公開產品的成本價格,免費向顧客贈送相關產品擾亂市場,對其他經銷商、終端維修廠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此時,鄧某已開始代理其他品牌機油,卻在微信朋友圈持續宣揚青島科技公司“出事了”“該品牌機油大降價了,減價幅度30%—50%”,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損害了青島科技公司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青島科技公司將徐州商貿公司和鄧某推上被告席。

      【裁判結果】

      被告徐州商貿公司在與原告青島科技公司終止代理關系后,仍多次在微信朋友圈以“原告徐州總代理”的名義進行產品宣傳、銷售,違背了誠信原則。被告代理其他品牌機油后,轉而在朋友圈對原告進行不當評論,甚至發布“原告出事了”等信息,足以使公眾對原告及其所生產、銷售的產品產生誤導性的不良影響,構成對其商譽的侵害。被告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的相關規定,應當依法承擔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法官點評】

      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違反法律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本案中,被告原為原告的經銷商,合同終止后,違背誠信原則繼續以原告品牌進行宣傳,且在其代理其他品牌后,惡意詆毀原告,侵害原告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不僅違背社會道德也觸犯了法律底線。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  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朱強 李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