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印發,進一步規范了我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和運營等管理活動。《辦法》鼓勵創新管廊建設運營模式,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參與管廊建設運營。據悉,《辦法》將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辦法》指出,管廊規劃建設應遵循科學規劃、統籌建設、需求導向適度超前的原則。新城區堅持成網成片、組團規劃,老城區堅持因地制宜、問題導向,與城市開發、舊城改造、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機融合,統籌考慮軍民融合、人民防空等需求,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實施。通過綜合管廊合理布局各類地下市政管線,集約利用地下空間,保障“城市生命線”安全高效運行。在規劃編制方面,管廊專項規劃的編制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并與地下空間、道路交通、人防、地鐵、管線綜合等專業規劃以及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銜接。管廊專項規劃應當確定管廊的建設布局、入廊管線種類、斷面形式、平面位置、豎向控制等,明確建設規模和時序?!掇k法》明確,管廊建設運營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為主。市區兩級財政根據需要,統籌安排資金,用于管廊的建設和維護管理。鼓勵創新管廊建設運營模式,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參與管廊建設運營。社會資本投資管廊建設運營的,應與實施主體簽訂投資協議,明確管廊建設規模、運營管理期限和要求、收費形式、收益及風險分擔方式以及退出機制等內容?!掇k法》中提到,全市管廊運維依托信息化平臺和物聯網技術,要實行智能化管理。管廊智能管理設施應與管廊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管廊投入使用前應實現與市級管廊監管平臺信息數據接入。
據了解,2016年4月,青島市入選全國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據悉,目前李滄區、西海岸新區、高新區、藍谷核心區、青島新機場等5個區域建成21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并全部投入運營,總長度超49公里。截至目前,青島全域建成的干線、支線管廊達120公里,入廊管線總長度近1000公里,無論是規模、總量,還是分布范圍,均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7月,我市市級地下綜合管廊監管平臺已于建成并投入運行,平臺集合了信息匯聚、管理考核等九大功能于一體。在該平臺上,各個分控中心的環境監測、入廊管線、故障維修、設備養護、報警分布等一目了然,實現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展示,做到全市管廊數據“一張圖”。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