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村書記21年,他帶領村民開辟富民增收渠道,將負債40多萬元的薄弱村轉變成年入百萬元的經濟強村;他抓黨建強班子,帶領黨員干部學先進學標桿,凝心聚力,拉起一支傾心為民服務黨員干部隊伍;他曾榮獲“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省、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及“勞動模范”、“最美村支書”、“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五周年突出貢獻人物”等榮譽稱號,先后當選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人大代表、山東省人大代表,他就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大村鎮西南莊新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丁連國。
村莊美農戶富 西南莊村遠近聞名
充滿時代氣息的鄉村記憶陳列館和紅色黨史館、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丁家學派書法家手繪的商戶牌匾、農家特色舒適民宿、遠處的牡丹園玻璃暖棚閃爍著春日點點暖陽……3月16日,記者來到青島西海岸新區大村鎮西南莊村,漫步在街頭,村莊的秀美盡收眼底。
“天暖和起來了,這幾天,我們的民宿客人也多起來,估計清明小長假將迎來今年第一波客流高峰?!鼻鄭u西海岸新區大村鎮西南莊村村民丁進芳正在剛剛收拾剛剛退房的民宿。她表示,近幾年,在丁連國的帶領下,村里不但抓住引進牡丹園大項目的機遇流轉了土地,還將20余處村民閑置房屋,改造成了具有鄉村特色的民宿,游客點單、農戶做菜,打響了具有濃郁魯鄉風格的“丁家全席”招牌,發展起鄉村旅游。這項產業吸引了不少城市游客,拓寬了村民的增收致富的途徑。
丁連國將村莊產業項目、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圖為丁連國在村里舉辦的丁家祭祖大典主持活動。
“作為一個村子的當家人,他敢想敢干,總能敏銳地捕捉到每一個時代的機遇,抓住一切機會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致富、推動村莊發展?!贝蟠彐傸h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政協委員聯絡辦公室主任張賢成告訴記者,別看現在的西南莊村村美人富產業足,21年前,這個村還是一個負債40余萬元成為薄弱村,村里沒有產業,村民只知道種地,收入單一。轉機發生在2000年,當時只有36歲的丁連國臨危受命,擔任起西南莊村黨組織書記,團結帶領村莊黨員干部走出一條“黨建領航、產業領跑、文化領軍、服務領先”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如今的西南莊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示范村。
抓機遇謀發展 傾心打造村莊產業
“村莊能有現在的發展,都是我們一點一點拼搏出來的?!?7歲的丁連國回想起21年來的風風雨雨,眼含熱淚,一臉凝重。丁連國剛接任村書記時,作為一名1987年就入黨的“老黨員”,看著負債累累的“家底”,也一度心里“打怵”,要把村里工作做成、做好,難度可想而知。
他知道,村莊要振興,關鍵靠產業。為了把老百姓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丁連國用盡了心思。2002年,村里的山栗子、地瓜、芋頭等農產品大獲豐收,市場價格低迷,如何打通銷路成了村民最頭疼的事。眼看村民一年的收成就要付諸東流,丁連國當機立斷,帶領村里的黨員干部成立了原膠南市第一家農業協會——大村果蔬協會,后來組建了青島龍馬經濟服務中心,通過幫村民包裝產品打通銷路,讓農產品賣上了喜人的價格。
“四毛錢一個的雞蛋賣到了一塊錢,七毛錢一斤的板栗賣到了五塊錢,跟著這個年輕的村書記賺著錢了,村民心里都服氣了,村里有什么事都愿意配合他了。”村民丁建坤表示。
牡丹園的引入,讓丁連國看到了發展機遇。
為了讓村民進一步增收,2006年,丁連國抓住國家鼓勵發展農業合作社的機遇,在村里成立了青島市第一家農業專業合作社——龍馬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把本村和周邊村莊的農戶組織起來,集中管理、統一收購,促進經濟增收。經過合作社的推動,西南莊的特色農業品小有名氣,村民收入穩定了,日子有了起色。但丁連國并沒有滿足現狀,他組織黨員、村民代表“走出去”,到先進地區及周邊鄉鎮開拓眼界、學習取經、解放思想,回來后,經過反復討論研究,他根據村莊自身實際,確立了村莊“一點兩線”“東拉西拽”的發展模式,先后建設了桑蠶養殖基地、肉食養殖小區,帶火了經濟發展一條街。同時,依托推行的產權制度,實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花果茶”產業,打造了“龍馬石鍋”等產業品牌。
2016年,鎮上引進的占地千余畝的青島城發國際牡丹產業園項目,落地西南莊。丁連國喜上眉梢,他意識到大項目將給村莊發展帶來不少機遇,于是,他將村莊發展與城發國際牡丹產業園嫁接融合,采用“企業+村莊”“企業+農戶”雙加模式,成立丁家大村旅游開發公司,積極吸引村民入股,引導村民全員參與,盤活村民閑置房屋,打造村莊文化休閑、民宿體驗等鄉村旅游新業態。他還學習借鑒“蘭陵模式”,將生態經濟融入村莊發展,在打造占地200畝的村西“南荷北竹”景區、“茶園”小區、“生態菜園”小區,逐步形成花、果、竹、茶圍村生態產業觀光長廊,實現村莊與城發國際牡丹產業園在發展空間上的無縫融合,構建起“村在園中、園村共生”的發展格局。
村里產業發展起來了,丁連國又瞅準農村剩余勞動力市場和港口企業勞動力缺口,2020年發起成立新區第一家村黨支部領辦的農村勞務公司——青島鑫農源勞務工程有限公司,把人才市場設在了農民家門口,既解決了企業用工難,又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和用工權益保障。
抓黨建強班子 黨員干部組織力戰斗力強
“有了產業帶動,我們西南莊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的窮村,現在村集體資產達到2000多萬元、年均村集體收入也得有26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2萬元,全村有100余戶村民脫離了‘土地依賴’。”丁連國自豪地告訴記者。
“這個成績是與全村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分不開的?!彼硎?,一支充滿活力、服務百姓的黨員干部隊伍才能帶動村莊產業振興,群眾富足。他上任第一把“火”,就是夯基筑臺抓黨建強班子,扎實做好黨組織規范化建設。他帶領村干部和黨員定標準、嚴規矩、明底線,定期進行自我體檢,通過各種內容學習,增強干部黨員的集體意識和工作積極性。他還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德、孝、睦、學、勤”五位一體的黨員評價標準體系,推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有效激發“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頭雁效應。
丁連國與黨員干部商議村莊事宜
“學習加上開展黨員冬春訓、主題黨日等活動,現在黨員村干部都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形象就是村莊形象,在其位謀其政,要好好為人民服務。”西南莊村黨員丁培友告訴記者,他在村里生活了64年,丁連國上任后,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只黨支部的組織力、戰斗力增強了,村民對村莊事務參與度也明顯提高。為此,村里建立了“支部微信群”,接收村民反映各類問題,隨時為群眾排憂解難,并把黨員“承諾踐諾榜”上墻,成立村民議事會,建立“村民熱話臺”,設立便民服務大廳,創辦“大大小小村內事、是是非非大家談”黑板報,拓寬暢通了線上線下黨群交流渠道。
“今年,我們跟幾家高校的專家教授做了論證,準備依托西南莊所擁有的丁家里文化、紅色村史文化,結合周邊鄉村旅游資源、黨史教育培訓等產業,打造一個‘黨史+’的全新業態?!倍∵B國告訴記者,隨著村莊規模的優化調整,西南莊與周邊的河外村、前堯村、大堯村、大石嶺村、小石嶺村等優化整合為西南莊新村,丁連國成了新村的當家人。
如何實現一體化發展,把產業振興“盤子”做大?丁連國又站到了新的起點。
丁連國組織村民入股,盤活閑置民房,發展丁家里民宿等鄉村旅游業。
“還是要以黨支部聯建為抓手,充分發揮‘強村’班子好、干部強的優勢,從黨建培育、產業布局、文化創建等方面強化協同發展,極大提升了班子凝聚力、組織力和戰斗力。”丁連國表示,他跟幾個村的負責人一起調研的基礎上,初步設想把幾個村的鄉村旅游資源“連點成片”,用“一票通”模式讓不同項目錯位發力,吸引各個取向定位的游客,打造利益共同體,協同發揮土地資源優勢,招引更多優質生態農業項目,打造集文化、教育培訓、旅游、康養于一體的基地,讓村民過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聞得花香、聽得鄉音、吃得農飯、記得鄉愁”的美好生活。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范鎮 通訊員 畢海虹 徐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