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好步子開新局,青島將加快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謀劃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目標,要進一步彰顯開放、現代、活力、時尚國際大都市的海洋特質。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是個一蹴而就的“小目標”,既需要高瞻遠矚的規劃,又需要腳踏實地的引導。
1月12日,青島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出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見和實施方案;要做大做強現代海洋產業集群,提升涉海產業核心競爭力。
不久前,經略海洋攻勢質詢答辯會議上,青島更是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定下了今年海洋經濟發展的目標是:把海洋產業發展作為主攻山頭,把集聚區推進、“雙招雙引”和項目落地作為“穴位”和靶點,加快提升海洋經濟規模和投資增速,爭取全年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涉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
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的路徑愈加明朗清晰。
海洋,青島突出重圍的“王牌”
依海而生、向海圖強。海洋是青島發展的最突出的優勢和最鮮明的特色,也是青島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突出重圍必須抓好的“王牌”。
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是一句“拍拍腦袋”就想出來的口號,而是青島立足實際發出的強者之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青島必須肩負起經略海洋、搶占海洋戰略制高點的使命與擔當,向著更高的目標昂揚進發。
青島底氣何在?回答這個問題,不如先回顧一下青島去年的“成績單”。
去年,青島梳理、分解了41項重點任務和總投資4000多億元的134個涉海重點項目,制定海洋領域招商引資攻堅方案和22張招商清單。年末回顧,41項重點任務已全部完成;13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9.3億元,達到年度計劃投資的110%,開工率達到92%以上;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引進了3個過200億的海洋大項目。
放眼全國,這樣的成績與眾多沿海城市相比也亮點紛呈、毫不遜色。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著眼當下,青島要加速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響力,引領膠東經濟圈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就此,《政府工作報告》設定了切實可行的目標,提出多措并舉發展海洋經濟。
在海洋一方面,要加快16個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發展海洋種苗業、深遠海養殖業;在海洋二產方面,要重點發展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上風電等產業,成立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爭取國家深?;驇炻鋺簦辉诤Q笕a方面,要整合海上旅游資源,加強產品設計,發展海島旅游。同時,要推動海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除了自身發力,自從去年青島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標之后,得到了各個方面的高度關注和積極支持。去年12月,省委“十四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建議中均提出支持青島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無疑在更大范圍上為青島提供了發展的“助推器”。
青島底氣十足
除了青島,“瞄準”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個目標的還有深圳、上海、天津、大連、寧波、舟山、廈門等多個知名沿海城市。
群雄逐鹿,于青島而言既是是挑戰也是機遇。青島必須盡快找到并發揮海洋領域優勢所在,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先人一步。
目前看,青島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優勢十分突出。
青島產業體系完善,產業集群眾多。在全國海洋經濟梳理的20個海洋行業中,青島實現了“全覆蓋”發展;在國家海洋經濟“十三五”規劃確定的9個產業集群中,青島占據了7個,數量上比上海多1個、比深圳多4個。
青島海洋科研力量非常雄厚——擁有涉海科研機構26家,約占全國五分之一,其中不乏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國字號”創新平臺;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全職在青涉海院士約占全國三分之一。這三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
海洋科研機構云集,海洋人才薈萃,青島“自帶”強大的海洋創新能力。去年,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發布的海洋科技指數顯示,青島以93.65的高分位于國內之首。在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和海洋創新等方面,青島顯然處于全國創新領先地位。
作為港口城市,青島的港口輻射帶動力強勁,在北方城市中航線數量和密度均穩居第一位,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000萬標箱;而自貿區青島片區、上合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優勢的疊加,更是讓青島進一步敞開了開放合作的大門,為航運、金融、貿易提供了更大利好,提升了青島作為海洋名城的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
由此看來,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已經有了“舍我其誰”的底氣和氣度。
海科展:以市場化邏輯+平臺化思維發力
有優勢,也有短板。比如,青島海洋科技產出和產業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海洋科技成果轉化亟待進一步破題。這也是為什么,《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要推進青島藍谷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建設。那么,作為海洋科技重鎮的青島該如何鞏固優勢并轉化為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海科展這樣兼具平臺化思維和市場性邏輯的平臺應該擔起責任,為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蓄力。
科技、產業結合缺乏緊密性,制約了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怎么辦?海科展就是一個科技、產業、人才齊聚的大平臺。在這里,國內頂尖的科研院所可以帶著一流的海洋科技成果進行展示,為成果找到最合適的“婆家”進行轉化;在這里,涉海的頭部企業可以亮出產業最緊急的需求,向參展的院所機構“求助”,邀請進行“定制化”的科研服務。
所謂成果轉化有兩條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就是從實驗室拿出的成果,做完中試去對接市場;自下而上就是企業有了技術需求,對應去尋求科研支持。在海科展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條成果轉化的道路都成了“通路”。
作為我國海洋科技成果展示領域的“頭部”品牌,海科展對一流涉??蒲性核奈Σ辉谠捪?;對于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條快速對接科研服務的“捷徑”。圍繞產業需求搞研發,滿足了成果轉化供需雙方的愿望。
使研發活動和產業更好地協同,還要依靠生態的力量,要充分調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三方的創新潛力,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的創新生態網絡,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而??普?,就是集合涉海科研成果、企業需求、產業應用、涉海人才等眾多要素的“微生態”,搭建了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互動的平臺。在這個生態里面,有自由的交流和對接,有高效的溝通和互動,更有“情投意合”的成果和產業對接。
促進更多高端人才團隊、研發成果、涉海名企在青島集聚,海科展搭建了一個健康的、完善的生態,讓青島海洋科研的種子在這里迅速成活并長成參天大樹。
海科展更是一個強化精準招商和項目落地的市場化平臺。當參展的頭部企業與涉海的科研院所“一拍即合”,青島海洋科研重鎮的優勢就會成為吸引船舶海工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子信息等產業鏈條上招商引資的重要“砝碼”。從這個意義上講,海科展擔負著助推青島海洋產業補鏈、強鏈、延鏈的重要使命。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已經超前謀劃,領先半步。而今,長遠規劃、切實布局的青島更是找到了持續創新的路數和“打法”。未來已來,??普咕褪乔鄭u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最強勁的引擎。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宋佳 通訊員 楊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