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活動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賽輪集團董事長袁仲雪曾講道:“賽輪集團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創新基因?!?/p>
現代創新理論的提出者熊彼特曾作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驛路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也決不能得到一條鐵路。產業創新是一條革命性的道路,在突破發展的道路上,袁仲雪的一番話道出了背后的邏輯:“我們的項目轉化不僅是要轉化成一個產品,而是要轉化成一個產業?!?/p>
從1988年至今,30多年的時間,袁仲雪和一幫老師們從高校出發,將高校實驗室里的項目、科研成果轉化成了產品、企業,最終形成了產業鏈。如今,在青島圍繞橡膠產業,以賽輪集團為代表聚集了一批中國先進的橡膠輪胎業的優質企業,樹立了“世界橡膠看中國,中國橡膠看青島”的地位。
創新是賽輪人的“內在基因”
在熊彼特看來,創新活動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袁仲雪曾講道:“賽輪集團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創新基因?!?/p>
賽輪集團成立于2002年,是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示范基地,同時也是國內首家集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管理模式于一體的信息化生產示范基地,多年來,依托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橡中心)的產業鏈優勢,賽輪在創新、研發等方面持續投入,致力于以先進的技術推動橡膠輪胎行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滿足橡膠輪胎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需求,由青島科技大學和軟控股份、賽輪集團聯合承建了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橡中心)、國家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技術研發創新平臺。
目前,國橡中心聚集了4000多研究人員,在研究設計總院下邊設了7個分院,研究方向包括裝備、智能制造、輪胎、材料、互聯網、化工等等,7個分院下設64個研究室,以及15個直屬研究所。這個團隊的專家占了全國橡膠行業專家的1/2以上。經過在基礎研究領域多年的積淀,如今,國橡中心在裝備、軟件、新材料、互聯網等領域都開始發力,而所有成果轉化最后都集中在輪胎這個產業鏈條上。
只有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才有望占領行業科技制高點。國橡中心下設的怡維怡橡膠研究院,研發出世界首創化學煉膠技術,創造了“液體黃金”材料,用化學合成的辦法,解決了困擾輪胎行業多年的“魔鬼三角”難題。應用該材料制備的輪胎,經世界權威檢測機構測試,其滾動阻力和濕地抓著力指標均達到歐盟標簽法規A級(最高等級)。
此外,企業的創新還體現在內部管理上。賽輪集團在內部以容錯的態度,積極鼓勵所有人不斷創新。正因為這種良好的創新環境,讓賽輪在新材料應用、工業互聯網等方面取得了諸多突破性成果,激發了高端人才研發創新的積極性,也使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更有效率,使企業發展與科技研發更富活力。
近年來,賽輪集團年人均采納改善創新項目達1.65個,僅2019年創造的價值就達到3000多萬元,其中的100多萬元被拿來獎勵優秀項目團隊和個人。每一位員工的創新付出,每一位一線工作者的創新創造,都被充分認可。這種探索新鮮事物帶來的快感,因為得到承認,而幸福加倍。
緊抓科技轉化人才機遇
橡膠產業之所以能在青島落地生根到如今枝繁葉茂,讓我國成長為世界第一的輪胎生產大國,離不開高校為社會源源不斷地培育人才。青島擁有亞洲唯一一所橡膠專業的高?!鄭u科技大學,這里匯聚了全國半數以上橡膠行業專家,特別是橡膠企業的領軍人物和工程技術骨干大多出自青科大的高分子與工程專業。袁仲雪也是其中的一名代表。
早在1988年,青島科技大學(原青島化工學院)為了把實驗室的科研項目轉化為產品,成立了科技開發公司,由袁仲雪作為負責人,10年的時間,轉讓了100多個項目。但是由于體制機制等原因,項目成功率很低。1999年,學校黨委決定,允許學校老師用民營的體制自己干。于是袁仲雪和一幫老師開始走出校門,通過創辦股份制企業,來實現學校的科研成果轉化。
在青島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之后,青科大緊抓人才機遇,在青島建立了第一所工業互聯網學院。緊緊圍繞產業鏈建強人才鏈和創新鏈,挖掘整合全球工業互聯網科研機構和頭部企業資源,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頭部企業協同攻關,全面構筑面向產業的新工科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工業互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高校為社會提供了基礎人才,企業大學則為人才提供了更高層次、綜合素質更強的學習機會,培養更多更優質的企業家人才,為產業發展儲備領導力量。
2020年11月,賽輪大學成立,袁仲雪擔任賽輪大學校長。作為一家從科研院校走出來的企業,賽輪集團自成立之初,就與教育有著不解之緣。未來,賽輪大學將通過傳播企業精神,倡導企業文化價值,打造各層級高潛人才梯隊,致力于人才培養機制建設;重點關注生產、經營、管理問題的解決與機制優化;強化企業知識管理、培訓體系建設等方面工作,持續推動高潛力人才發展,激活組織推動變革。
厚積薄發引領高質量發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受到阻礙,中國經濟卻逆勢而起,就如袁仲雪所說,“這是‘中國制造’大放異彩的時代,而對賽輪來說,也是厚積薄發,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時代?!?/p>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決定發展。國際上一般認為,當研發強度達到2%時,企業才能基本生存;當研發強度達到5%以上,企業才具有競爭力。據“中國企業500強”發展報告顯示,2020中國企業500強的平均研發強度為1.61%。連續3年提升,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同期,2020中國跨國公司100強的平均跨國指數為16.10%,比上年平均跨國指數15.96%略有提升。
加強企業研發投入,提高企業科技制造力是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前提?!盎A研究已經成為跨國企業維系原創能力、實現專利和標準布局的重要舉措。只有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才有望占領行業科技制高點。作為橡膠輪胎行業,未來要發展,必須要有理論的研究,要有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究,這樣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創造力’?!痹傺┰f,智者同謀,這與賽輪在發展道路上的理念不謀而合。
今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加快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青島是一個工業基礎雄厚的城市,從曾經的“上青天”到如今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城市發展路徑,高質量發展的實現離不開技術創新這一核心命題。
賽輪集團作為青島市在2021年重點打造的核心制造業企業之一,多年來不忘肩負振興民族輪胎產業的初心,始終將“用心做一條好輪胎”作為企業使命。未來,借助工業互聯網新賽道,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這一朵青島“金花”必將在世界綻放。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