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創從今天召開的青島市創業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了解到,今年青島將分別從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個領域開展工作和提供相應服務,創業城市服務辦公室(設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承擔領導小組具體工作。備受關注的“青創十條”已經發布(全文詳見文末),今年還將制定這一政策的兌現辦法。
01
做強十三條產業鏈,依托產業賦能創業
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打造北方服務業基地和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力爭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出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見和實施方案。
舉辦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出臺推動卡奧斯平臺加快發展的實施方案,打造10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
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賦能中心、展示中心、培訓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開展2021百戶重點企業和百項應用場景賦能活動,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國際客廳。
開放1000個“工業賦能”和未來城市應用場景,加快5G、人工智能、傳感器、大數據、區塊鏈等重點項目建設。
建設產業研究院,建立市級產業專家顧問委員會,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庫支撐。
02
做大創新創業資金鏈,集聚資本驅動創業
出資設立初創期子基金,吸引頭部基金管理機構落戶青島,全年新增創投風投機構150家左右,基金管理規模新增500億元左右,建設未來金融科技中心、“國際資本客廳”,舉辦全球創投風投大會。
豐富創業金融產品,推廣科技信貸“白名單”,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設立“青創金”,拓展“青創板”,優化“青創貸”,擴大“巾幗貸”,推廣“投 (保)貸”等科技金融產品。
完善企業上市服務體系,試點建立擬上市企業評價指數,全年扶持10家以上企業在國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及境外主板上市,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提高企業家和創業者對接資本市場的能力。
03
做優產才融合人才鏈,匯聚英才支撐創業
加快集聚創新創業人才,試點產業人才培訓、碩博研究生聯合培養,實施萬名大學生見習實習計劃,舉辦第四屆“海外院士青島行”、第21屆“藍洽會”等招才引智系列活動,成立“海歸人才創業聯盟”,開展“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國家在華留學生“走近青島”行動,實行“青鳥計劃·唯才唯青島”青年人才聚青行動,打造“青年驛站”2.0升級版。
促進產業人才融合發展,出臺以企業為主體擬定、使用、反饋人才政策的實施辦法,探索建立民營企業突出貢獻人才職稱直評通道。
建設“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再造人才落戶流程,由公安部門一口辦理;實現“一站式”辦理稅學醫房等“人才一件事”。
出臺外國人在青工作管理服務辦法,創新外籍人才工作居留許可機制。
試行人才普惠性政策“預兌現”、人才項目資金“預支付”制度,提升人才政策執行效率。
04
做深產學研用技術鏈,激活創新引領創業
深化科研工作機制改革。建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技立項和經費分配機制;推行科技攻關“組閣揭榜制”,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產業引領技術;加快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凈增300家、達到4700家;新增省專精特新企業80家,“小巨人”企業20家、瞪羚企業20家,省獨角獸企業2家。
推動產業企業協同創新。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合伙人”制度,建設海爾集團高端智能家電、歌爾股份虛擬現實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舉辦青島創新節、世界海洋科技大會(論壇)、2021青島國際水大會。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制。培養一批職業技術經紀人,推動與清華大學、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在青共建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鼓勵在青高校成立技術轉移機構,開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課程,開展科技孵化器提升行動。
“青創十條”政策全文
青島出臺《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旨在打通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打造“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構建“政、產、學、研、才,金、服、用、獎、賽”十個方面政策支持體系(簡稱“青創十條”),匯聚天下英才,打造青春之島、創業之城,建成成全創業者創意創新創造的“熱帶雨林”。
一、加強政府引導、政策支持
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務服務環境,持續增強青島對創業創新的服務力和吸引力。
成立青島創業城市服務辦公室,統籌推進建設創業城市各項政策的研究、擬定以及監督執行,打通不同單位、部門的創業幫扶政策,面向各類創業者集中服務,形成政策合力。開設創業城市服務熱線,開發創業城市服務微信小程序。用“一個辦公室、一條熱線、一個小程序”,實現“一次問清,一站服務,一服到底”。對團隊的創業需求,由相關市領導同志牽頭,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變多頭對接為一次性對接,變企業找部門為部門找企業。
二、聚焦創業的重點方向
打造主導產業鮮明、產業鏈完整的創業創新產業生態,依托創業做強產業、依托產業賦能創業。
? 突出主導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金融服務、現代物流、商貿、商務服務、現代海洋、高端化工及傳統制造業、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高效農業、高端裝備等13個產業,是青島根據產業基礎、比較優勢和未來發展確定的主導產業,已成立了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同志牽頭的產業發展專班,頂格為創業者服務。
? 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著眼于未來產業全球競爭的核心要素——產業數據,依托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在國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中位居第一和作為全球三大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的優勢,依托青島產業特別是制造業門類齊全的雄厚基礎,建設包括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芯片、傳感器、區塊鏈、產業數字金融、網絡安全技術、軟件開發等產業在內的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為這些領域的創業者開放產業和城市應用場景。
? 打造人工智能科技應用產業高地。發揮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全國首個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引領集聚效應,全力支持華為、商湯、科大訊飛等15家頭部企業發揮核心能力,開展創業培訓、產業孵化。支持建設青島智谷等工程,大力引進人工智能企業來青島設立總部、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數據中心等,推動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泛人工智能創業創新企業與各行業融合創新、全景化應用,為創業者提供全要素支持。
三、為創業創新提供豐富優質的學習培訓機會
打造創業學院、投資學院、產業研究院三位一體的培訓、培育和服務體系,營造“人人愛創業、處處可學習、時時能提升”的學習氛圍,凝聚創業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廣泛共識。
? 建設青島創業學院。依托駐青高校,借助青島市企業家學院、青島民營中小企業大學等建設青島創業學院。吸引國內外頭部創業培訓服務機構來青島設立分院或開辦青島班,開展創業者素質提升、創業創新、開拓視野等相關培訓。完善青年創業培訓機制,在駐青高校開設創業創新教育實踐課程,允許大學生用創業成果申請相應專業學位論文答辯。打造系統的創業沙龍體系,鼓勵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為創業者營造學術交流、思想碰撞的環境,在資金、食宿、場地等方面給予支持。每年組織2000名以上創業者在青島開展創業訓練活動,將青島的創業者送出去,把全國的創業者請進來,形成對流循環,讓創業者始終站在產業發展的最前沿。
? 建設青島投資學院。單獨或者依托在青高校組建投資學院等培訓機構,加強與頭部投資機構、頭部投資培訓機構聯合辦學,培訓、培育本地投資人,引導形成“創而優則投”的創投循環體系,將“投資意識、投資理念、投資方法、投資體系、投資案例”全面導入青島,建設一支專業投資人和產業投資人結合的投資大軍。
? 建設青島產業研究院。由產業研究院整合力量,開展產業經濟、地區經濟和創新創業研究,為創業者提供智庫支撐。建立市級產業專家顧問委員會,匯集國內國際專業力量,為青島重點發展的產業出謀劃策,對創業企業進行評估和輔導,提高創業成功率。
四、加大對科技研究研發的支持力度
開拓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創業創新路徑,鼓勵支持技術、產品、模式研發,打通產學研用通道,為建設創業城市注入源動力。
? 建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工作機制。建立產業需求與科研對接協同機制,聚焦我市重點產業領域和頭部企業,統籌各類創新資源,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示范全鏈條創新設計、一體化組織實施,推動項目與產業精準結合。建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立項機制,面向頭部企業、行業協會等市場主體,公開征集技術攻關需求;以市場需求為牽引,引導科研院所從源頭上開發應用性強、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市級“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業創新共同體。鼓勵科研人員聚焦現代海洋、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采取競爭立項、定向委托、組閣揭榜等方式,集中優勢力量共同攻克重大技術難題,搶占產業技術競爭制高點。對關鍵技術攻關項目擇優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對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重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一事一議”。
? 推動形成產業協同創新、集成創新、跨界創新機制。以需求為導向,利用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跨界、協同、集成的產業企業創新生態。鼓勵研發機構和人員登錄卡奧斯等各類平臺,聯合攻關,實現眾包眾籌眾創,成為平臺“合伙人”,推動協同創新、集成創新、跨界創新。鼓勵行業有影響力的企業發展細分領域的產業互聯網,促進產業資源互動耦合。
? 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積極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等兼職創新、在職創辦企業、離崗創辦企業、到企業工作或參與項目合作。對離崗創業的,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離崗創業期間執行原單位職稱評審、培訓、考核、獎勵等管理制度。離崗創業期滿,個人選擇回到原單位工作的,人事關系所在單位應將其聘用至不低于離崗創辦企業時原崗位等級的崗位。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允許將利用財政性資金形成或接受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委托形成的歸單位所有的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賦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團隊),鼓勵單位與成果完成人(團隊)成為共同所有權人,合理約定轉化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比例、轉化決策機制等。
? 以專業化服務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大力培養職業化技術經理人,依托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等專業機構,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專業化服務能力。鼓勵事業單位自主設置流動崗位,用于引進建設技術經理人隊伍。推進專業化、市場化技術轉移轉化機構建設,支持技術合同服務點深化產學研對接服務,按其上年度登記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課程,開展技術轉移專業學歷教育,加速高層次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鼓勵高校以市場應用為導向,建設獨立法人的技術轉移轉化基地,開展概念驗證和科技成果中試熟化,按照年度績效評價結果擇優給予綜合獎補。
五、匯聚天下英才來青創業創新
向一切人才敞開大門,集聚更多高知識水平、高能力素質的人才,共建、共創、共享“青春之島”。
? 用最大的誠意集聚人才。實施青年英才聚青行動,對引進世界大學排名前200高校和自然指數前100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雙一流”建設高校優秀畢業生的,給予用人單位培養經費補貼。大力引進頂尖人才(團隊),對獲諾貝爾獎、世界級水平科學家、兩院院士等經確認的頂尖人才(團隊),給予項目最高1億元綜合資助,給予個人最高500萬元安家費。抓住世界經濟、科技布局重構的契機,大力引進海外人才(團隊),實施全球獵才行動,重點突破“工業互聯網”和“泛人工智能”人才基礎問題。支持我市頭部企業設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鼓勵就地集聚人才、進行科技創新、促進項目輸入、引導資本回流,對聘用的當地人才,納入各級“人才工程”評審,給予獎勵支持。
? 鼓勵歸來創業。編制出生、成長、學習、工作在青島的市外優秀人才目錄,建立長效跟蹤聯系機制,及時了解創業需求、跟進靠上對接。對返青創新創業的,按照投資、納稅額度給予相應比例獎勵,上不封頂;投資、納稅達到一定額度的,發放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享受相關服務,其在青家屬可同等享受就醫保健、交通出行等便利化服務;每年擇優遴選20家前景好、潛力大、發展快的人才創業項目,納入“青島菁英”人才工程予以支持。
? 為港澳臺青年來青創業提供便利。鼓勵港澳臺青年來青特別是到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以下簡稱“兩區”)就業創業。經認證取得本科以上學歷的港澳臺高校畢業生,來“兩區”就業創業的,可不受戶籍限制,憑就業合同或港澳臺居住證等,享受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一次性安家補貼、就業創業補貼等政策。適時推動“兩區”之外其他功能區參照執行以上政策。
? 提升人才服務水平。政府所有針對人才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交由創業者團隊定制,賦予創業者團隊更多的人才評價權、推薦權,讓創業者團隊成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主體。建立人才服務大數據平臺,統籌落實好稅收優惠、子女教育、醫療保健、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人才服務方面的各項政策,實現人才求職、就醫、子女入托入學等,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一站式”辦理。在已啟動10萬套人才住房基礎上,持續加大人才住房建設力度,綜合運用公共租賃住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人才住房等方式,租購并舉為各類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外地院校大學生集體戶享受本地院校大學生同等落戶和住房政策,其在校期間或畢業后3年內,給予落戶青島并隨之享受有關住房的優惠政策。建立政府購買人才服務清單,將赴外招聘、項目評審、人才工程遴選等人才工作項目全部向市場開放,發揮青島人才集團市場化總包作用,承接有關人才服務事項。
六、建立基金、銀行、證券等支持創業創新的金融矩陣
發揮資本的“粘合劑”“催化劑”作用,驅動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的聚合,讓創業、創新、創造蓬勃發展。
? 搭建立體的創業創新投資體系。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形成政府引導基金、科創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組合式政府投資基金矩陣,撬動社會資本支持創業創新??傄幠?0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60%的資金用于出資設立初創期子基金,吸引頭部天使基金管理機構落戶青島、投資青島,支持種子期、初創期項目發展。對科創母基金參股設立的天使投資基金,給予一定比例的風險補償金。支持市級平臺公司和各區(市)、功能區平臺公司強化投資功能,參與創投風投。促進全球優秀投資機構進駐青島,扶持本土投資機構成長與發展,加大政府配資力度,提高配資比例,抓好配資落地。
? 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在目前管理基金規模達1000億元的基礎上,未來3年每年在中基協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新增150家左右,每年管理規模新增500億元左右,為創業提供資本支撐。對符合條件的創投風投機構,實繳或新增實繳資金2億元以上的,給予最高2000萬元獎勵,對實繳資金超過100億元的特大型機構,給予最高5000萬元獎勵;對本地注冊并投資本地企業形成實體產業的,按到位投資額(扣除政府性出資)的1%給予獎勵。
? 提供獨具特色的創業金融產品。探索開展科技信貸綜合風險補償新模式,建立科技信貸“白名單”,引導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對“白名單”企業產生的“首貸”“增貸”等業務,按一定比例計提建立風險準備金池,對發生信貸損失的試點金融機構,按規定給予補助。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和小微支行,大力推廣“投(保)貸”等各類科技金融產品。設立“人才金”,逐步提高人才資金“撥改投”比例,每年扶持20個以上種子期或初創期項目。優化“人才貸”,將市級風險補償金比例由50%提升至70%,推行“資產抵押+信用+人才”組合貸模式,每年發放“人才貸”不少于5000萬元、助力10家以上人才項目進入快速成長期。拓展“人才板”,服務高成長型人才項目融資,每年扶持2家以上人才項目上市、在新三板掛牌或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上市”60家以上。
? 支持企業上市。市、區(市)兩級聯動,支持企業在國內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提供企業改制、輔導備案、上市首發、再融資等全周期服務,按階段給予資金激勵。與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合作,試點建立擬上市企業評價指數,爭取國家有關基金參與擬上市企業戰略投資,為擬上市企業增信,暢通企業上市通道。對在境外股票交易所主板首發上市的企業,給予最高300萬元補助。持續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提高企業家和創業者對接資本市場的能力。
七、營造創業創新的全方位服務生態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培植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城市文化,為創業創新提供保障,實現“全市一盤棋、全國一幅圖、全球一張網”的創業創新服務網絡圖景。
?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各級各部門各單位黨政負責同志要主動關心、支持創業者,積極為創業者站臺,形成親清政商關系。成全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提出創意創新想法,出臺個性化助企政策。關心關注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的健康成長,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發揮21個經濟社會發展部門的市場配置促進處作用,加強對本部門如何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研究,營造讓創業者舒服的營商環境。建立全市“雙招雙引”重點項目信息平臺,建立投資項目洽談跟蹤服務反饋機制,完善產業項目落地協調機制,為項目加快落地提供服務。
? 培育城市創業文化。大力弘揚創業創新精神,營造從社會到家庭崇尚創業、尊重創業者的環境,讓創業成為青島人的文化基因、精神氣質。涵養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城市文化,完善支持人才創業創新的容錯免責機制。創業失敗者可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金等,生活困難的可申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創業失敗者再次創業的,可按規定再次享受創業擔保貸款等創業扶持政策。打造適合年輕人的人文、娛樂、學習、交流、餐飲、健身、時尚的工作生活環境。
? 給予青年創業扶持。在各區(市)、功能區建立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和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為青年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臺。允許小微企業和自由職業者將符合規定和要求的住宅、公寓登記注冊為創業者的營業場所。在有關區(市)設立農村創業孵化基地(園區),為返鄉青年創業開拓空間。
? 為創業團隊提供孵化加速服務。在融資、法務、商務、財務等方面為創業團隊提供專業化、全方位服務。3年內培育引進10家國內一流水平的專業化孵化加速服務機構,以獎補、股權投資等方式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對市級及以上孵化加速服務機構,按年度績效考核擇優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孵化加速服務機構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 推動國際化創業。發揮“兩區”等高端平臺的引領作用,鼓勵各領域、各行業優質企業和人才開展國際化創業。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為企業在數字創意、醫養健康、跨境電商、文旅服務、法律財會、知識產權等領域創業發展拓展空間;鼓勵創業企業參與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國際商業醫療保險結算試點等,打造服務貿易發展高地。開辟中日韓消費專區,鼓勵企業和各類人才創業發展。鼓勵青島企業進行跨國并購整合。
八、開放拓展創業創新的應用場景
制定開放應用場景“行軍路線圖”,以開放應用場景換效率、以開放市場換技術,主動為創業者找資源、對接業務,讓創業創新有“用武之地”。
加大人工智能應用、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場景開放力度,鼓勵企業來青島圍繞場景進行開發和應用實踐。重點扶持一批落地青島、在青島發展壯大并上市的企業,給予更多參與青島本地場景開發的機會,幫助快速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組建青島開放業務場景招投標委員會,全面公布業務場景清單,對接業務場景需求,完成供需匹配,用開放場景和業務訂單支持創業創新。推動創新技術在產業鏈的應用,協助創業者在青島找第一筆資金、見第一個客戶、簽第一份訂單。
九、加大對創業創新的獎勵力度
發揮財政獎補資金最大效用,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進行精準獎勵,滴灌到創業創新的最急需處、最管用處。
? 獎勵人才落戶。將“先落戶、后就業”政策放寬到畢業學年在校大學生,對來青創業創新并購買首套商品住房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分別給予一次性15萬元、10萬元安家費。按本科畢業生500元/月、碩士研究生800元/月、博士研究生1200元/月發放住房補貼,連續發放36個月。
? 獎勵人才創業。對在青自主創業的大中專、技工院校畢業生及畢業年度在校生等青年群體,依據條件給予最高3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創辦各類創業實體并符合條件的個人可申請最高6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創辦的小微企業可申請最高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創辦科技企業近3年累計獲得2000萬元以上股權類現金融資的人才,優先納入青島市領軍人才計劃。對企業(項目)柔性引進的產業高端人才(團隊),按照薪酬總額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對招用符合條件人員的創業實體,給予每個崗位2000元的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
? 獎勵項目落地。積極吸納優秀企業落戶青島,對總部落地青島或在青島建立區域總部的企業,按實繳注冊資本給予最高40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來青島創業的世界500強企業、全球行業龍頭企業,新設(或增資)年實際外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制造業項目等,以“一項目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持。
? 獎勵再投資再創業。支持傳統產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給予其技術改造政策補貼,對“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新上設備投資額達到100萬元及以上的技改項目,綜合獎補最高100萬元;對達到一定標準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綜合獎補最高600萬元;對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智能家電等產業領域或高技術制造業領域的企業,綜合獎補最高2000萬元;對被認定為青島市隱形冠軍、山東省“專精特新”、山東省“瞪羚”和“獨角獸”的企業,分別獎勵50萬元、30萬元、50萬元和300萬元。
十、舉辦創業創新大賽、峰會論壇、展覽展示活動
通過賽、會、展等多樣活動形式,把國內外的創業創新者吸引過來,讓創業之城活力不斷、魅力四射。
? 高水平辦賽。持續舉辦青島創新節、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活動。辦好“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大賽。創辦“贏在中國,創在青島”創業創新大賽,吸引全國、全球的創業項目和人才聚集青島。
? 鼓勵創業者參賽。支持企業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按規定對青島賽區獲獎企業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對其中參加國家大賽并獲獎的企業,按照國家獎勵資金給予1∶1配套支持。對在青島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企業落戶青島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 評選優質創業項目。每年評選表揚一批成功創業者和創業團隊,對獲評“雙招雙引優秀創業項目”“創業明星”“大學生創業之星”的,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為創業團隊、成長性企業提供形象策劃、宣傳推介服務,講好創業故事。
來源:青島創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