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許多“打工人”響應號召選擇“就地過年”。不管在哪里過年,總要吃好喝好,才有過年的味道。往年春節,餐飲最火爆的當屬各家飯店的大堂,但在“就地過年”的新潮流下,這個春節的“食堂”則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從“一人食豪華套餐”到“小家庭團圓飯”,從“快手家常菜”到“半成品年夜飯”,春節餐飲新特點讓餐飲消費轉型特征更加凸顯,餐企變革也乘勢而上,行業新增長點正在加速形成。
餐飲門店堂食受限餐企順勢求變
春節前夕,全國多地發布疫情防控指南,倡導控制聚餐人數,再加上人們自主疫情防控意識增強,餐飲門店傳統的“團拜宴”“年夜飯”遇冷。
記者在四川成都市區多家餐廳的訂餐日歷上看到,雖然早在去年國慶節后,就有顧客提早預訂了臘月二十九、大年三十和正月前幾天的家庭宴席,但排期不像往年那樣密集,面向企事業單位的大型團拜宴訂單量下降尤甚。
成都一連鎖餐廳大堂經理表示,春節前后本是餐飲行業的旺季,往年一個月訂出去三四百桌只能算基本水平,火爆的時候排兩三輪也不一定有空位,訂餐電話都快被打“爆”了。但是今年情況不一樣,不僅電話略顯冷清,不少來電還是退訂的。
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為應對“就地過年”新趨勢,餐飲企業想出各種招數應對,在菜品創新和就餐形式等方面花足了心思。
“今年我們主打家宴頭盤菜,特別包裝推出佛跳墻和干燒海參兩款‘硬菜’,連鍋帶菜全部備齊。”成都老房子華粹元年食府總經理熊江華介紹,顧客只需在手機上選定菜品,餐廳就會提前制作好并按約定時間送貨,簡單加熱就能擺上宴席。
綠地酒店旅游集團商務市場部總經理張樂介紹,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舉措的基礎上,酒店推出“星廚上門”服務,由酒店專業廚師攜原材料到消費者家里現場制作佳肴,受到不少客人歡迎。
餐飲線上服務量質齊升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加強線上服務成為傳統餐飲企業尋求轉型、絕地求生的重要途徑,在今年的春節餐飲消費中,許多餐飲企業也是依靠線上推陳出新,提供線上服務的餐飲企業范圍越來越大,服務質量明顯提升。
據了解,今年上海有78家餐飲企業、2274個門店的225款年夜飯套餐支持外賣。西貝、眉州東坡、青年公社等餐飲品牌,都在線上推出年夜飯套餐或新春套餐。在各大網絡訂餐平臺,各類快手菜、半成品年菜銷售非?;鸨?。為滿足年輕人用餐輕量化、低熱量需求,盒馬上海推出了“小家庭團圓餐”,預訂量占其年夜飯套餐的近六成。美團也聯合各地商家推出“年夜飯到家”服務,支持從單人餐、雙人餐到10人以內家庭聚餐等多種規格年夜飯外賣。
新需求帶來增長點助力行業變革
疫情發生后,以聚集性、接觸性為特點的餐飲消費市場受到很大影響,餐飲業成為受損最嚴重、復蘇最緩慢的行業之一。
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餐飲和零售兩個看似特性完全不同的業態出現了交集,從海底撈自熱鍋到肯德基推出“KAIFENGCAI”,再到楊國福自熱麻辣燙……餐飲零售化成為最新的商業趨勢,而“就地過年”則加速了這種趨勢。
業內人士分析,“就地過年”強化了餐飲到家消費場景和需求,倒逼餐企涉足生鮮、預制菜、包裝食品等零售領域。尤其是供應鏈和品牌優勢明顯的頭部企業紛紛借力線上平臺,從單一的堂食轉變為堂食、零售“兩條腿”走路,有望形成餐飲行業新的增長點。
來源:新華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