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魚皮鼓嗎?
作為青島沿海地區最古老的民間優秀文化曲牌
魚皮鼓已經傳承了幾百年
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口耳相傳的魚皮鼓曲牌漸漸失傳如今獨特的魚皮鼓聲在膠州灣畔再次響起
在青島城陽區紅島街道西南隅的宿流社區
一支由當地漁民組成的魚皮鼓表演團隊
將這一古老的鼓聲再次奏響
《我們的網紅村》系列短視頻
由中共青島市委網信辦 青島市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
向海而歌的漁號子
城陽區紅島街道宿流社區
宿流社區現有居民4000多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漁民都會制作魚皮鼓。
關于魚皮鼓的歷史,可追溯到幾百年前。
在當時的海島生活中,少有可供娛樂和表演的器具,為滿足日常娛樂活動的需求,聰明的漁民就地取材,將加工后的魚皮蒙在各種能發出聲音的捕魚工具上,制作成特色樂器,進行演奏,表達漁民生活的喜怒哀樂。
制作一個完整的魚皮鼓,需要十二道工序,從選魚皮開始,想要找到一張合適的魚皮,只能耐心等待;魚皮選好了,才能開始后續的剝皮、腌制、上皮、加工、修飾、晾曬等步驟,從選好魚皮,到制作完成的魚皮鼓登上舞臺,至少需要半月有余。
在時代的浪潮中,魚皮鼓曾一度瀕臨失傳,為了傳承這一青島特有的民間藝術曲牌,紅島街道宿流社區的李知林,退休后開始著手魚皮鼓的復原和創作,他的這一行為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印象中,父親就會做魚皮鼓,他制作的畫面一直深深烙刻在我的腦海中,退休后正好有了大把的時間,就當了一名文化志愿者,希望能把魚皮鼓這種優秀的藝術曲牌發揚光大?!崩钪终f。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紅島人,李知林對于魚皮鼓文化的研究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從2015年到現在,他不斷研究魚皮鼓曲牌的文化與歷史,創作出《漁鼓喚醒500年》、《漁家四季發大財》、《最早的紅島人》等一系列魚皮鼓曲牌,他希望這些曲牌既能展現新時代下紅島漁民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又能呼吁人們保護和傳承地域傳統非物質文化。
李知林還歷時一年,打造了一支魚皮鼓表演隊伍,并頻頻登臺演出。
表演隊伍中的成員皆是宿流社區當地的居民,年齡跨度從20歲到60歲,涵蓋老中青三代,對于這個組合,李知林有著自己的打算:“年紀大一點的漁民能后表現出魚皮鼓原生態的那個味兒;中年隊員大部分都有漁民的生活經驗,很容易合上拍;年輕人的加入,既能給魚皮鼓加入新鮮血液,又能讓魚皮鼓更好的傳承下去?!?/p>
魚皮鼓的演奏形式和表演形式都很特別,看似簡單,實則難度很大。團隊中的徐金萍曾是民族舞、現代舞的表演者,熟悉舞蹈編排的她剛加入隊伍的時候,也直呼很難:“表演魚皮鼓得放得開,看起來動作都很隨意,其實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你得充分了解以前的歷史,傾注感情,才能感染到觀眾?!?/p>
如今,這支特殊的魚皮鼓表演隊伍每年都要演出20多場,頻頻亮相于青島市的重大活動現場,魚皮鼓曲牌已然成為了宿流社區名副其實的文化名片。
除了魚皮鼓曲牌,宿流社區還于棚戶改造之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建了漁島記憶博物館,館內共收集藏品兩千多件,大部分都是社區居民捐贈的漁島老物件,全面展示了宿流社區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不同時期的發展面貌。
曾經的傳統小漁村,在文化藝術的沁潤下,散發出越來越蓬勃的活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