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喆/攝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起航。走過極不平凡的2020年,此時的市南區比以往更期待著重新出發。作為青島核心城區和發展的重要一極,市南區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蓄勢待發,“再次創業、重鑄輝煌”是市南區直面新時代發出的急切呼聲。
2020年12月28日,市南區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市南區委關于制定市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青島市市南區委書記趙燕以“再次創業、重鑄輝煌,掀起市南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題,對“十四五”時期和2021年市南區的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區的奮斗目標,確定了未來市南發展的總路徑,擘畫出市南新藍圖。
“四個功能區”展現市南氣質
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如何抓住時代脈搏,在日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突出重圍,成為各個區市亟待解決的問題,變革、創新成為了發展的關鍵詞。
此時,市南區面向“十四五”,正式提出了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區的奮斗目標。新的目標,需要新的戰術路徑做支撐。市南區將深度對標國內外大都市的核心城區,結合實際,全力打造“四個功能區”,不斷提高核心區的首位度,充分展現國際氣派、現代氣息、市南氣質。
首先要打造轉型發展先行區。堅持“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構建以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為牽引,現代金融、商貿商務、航運貿易、文化旅游等產業為重點的“2+4”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發展向價值鏈“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為市南的發展再添新動力;打造時尚特質引領區。擦亮市南時尚IP品牌,再打造一批“網紅打卡地”,加快繁榮時尚經濟,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到市南、留在市南、創業市南;打造現代治理標桿區。解決交通擁堵、停車難、老舊小區管理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區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區治理體系,持續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打造美好生活典范區。加快提供高品質的公共服務供給,實現產城人的高度融合。不斷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不斷增強58萬人民對市南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數字經濟賦能金融產業升級
2021年,市南區將大力實施產業能級提升工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全面起勢、奮力突破。突出總部經濟引領作用,依托海天中心等高端優質商務載體,更大力度引進和集聚跨國公司總部、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央企以及上市公司區域總部,力爭引進區域性總部(機構)10家以上,打造跨國公司總部基地。強化數字經濟賦能,招引培育數字經濟服務業新業態,推動軟件園、動漫園加快向數字園區轉型,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生態。
推動金融產業提質升級,重點引進一批外資金融機構、持牌金融機構,全年新增金融機構、企業60家以上;支持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全力爭取數字貨幣運用試點,發展數字金融、綠色金融,加強金融科技研發與應用,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高水平運營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梯次培育駐區企業上市,新增上市企業不低于2家。持續壯大航運服務產業,發揮海洋資源稟賦、貿易企業聚集、金融產業發達的基礎優勢,充分利用RCEP等自貿協定,加快發展新型貿易業態,推進存量航運貿易企業做大做強。做精高端商貿服務業,助力批零住餐等行業加快發展,打造高端、特色餐飲品牌;促進專業服務與企業資源對接,不斷擴大服務范圍和服務半徑,打造服務半島乃至北方的“專業服務中心”。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把工作重點放在旅游資源整合、重大旅游項目建設、旅游鏈條延長上,策劃一批精品旅游線路,開發一批特色旅游產品,大力發展智慧旅游、定制化旅游等新模式。加快實施樓宇經濟“強基行動”,著力提升樓宇經濟發展質效,盤活閑置樓宇資源,推動低效樓宇“騰籠換鳥”、加快轉型,打造一批專業樓宇,提升樓宇運營水平,解決樓宇午餐難、停車難等“痛點”問題,力爭億元樓宇總數突破25座。
蔡一寵/攝
“軟硬兼施”開啟發展新征程
大力實施雙循環提升工程,整合提升浮山灣國際時尚高端商圈,促進中山路商圈加快復蘇,加快推動老字號品牌振興,更多聚集“時尚首店”、引進全球知名品牌,打造時尚消費新地標。搶先布局一批賦能產業升級的新基建項目,力爭過億元項目新開工10個。充分利用“一帶一路”、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等平臺資源,在黃河流域九省區和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中找準位置,搭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積極促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大力實施“雙招雙引”提升工程,引進培育各類人才2.4萬人以上。緊盯企業訴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成立企業服務中心,健全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制度,努力讓一流的營商環境成為市南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大力實施文化軟實力提升工程,在打造城市時尚氣質上全面起勢,傳承歷史文脈,突出時尚特質,構建資源聚集、事業繁榮、產業發達、時尚引領的文化體系,為城區建設提供文化先導、文明支撐,全面彰顯時尚城區文化魅力。
大力實施城市功能提升工程,充分用好市南區山海城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元素,高標準完善城區功能。整治提升紹興路、云霄路等10條市政道路,在中山路周邊等區域新增一批公共停車位,強化商務樓宇周邊商業配套,進一步提升城區承載力。高質量優化人居環境,抓好垃圾分類處置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區綠化品質,高標準建設一批口袋公園、主題公園,建成10公里城市綠道,綜合整治老舊小區53萬平方米,讓城區環境更加宜居;把西部城區特別是中山路區域作為城市功能提升的主陣地,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同步做好產業規劃和項目引進。
大力實施治理效能提升工程,提高智慧化治理水平,更加注重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管理城市,打通數據平臺、加大數據共享,確保智慧安防社(?。﹨^建成率達到60%以上。進一步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市南建設,確保城市安全、社會安定、市民安寧。
大力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千方百計“穩就業”,全面落實援企穩崗政策,多方挖掘就業崗位,強化就業扶持服務,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重點做好困難群體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堅持不懈“優教育”,持續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學前教育優質普惠,擦亮“最優教育在市南”金字招牌。更大力度“?;尽?,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定位,下大力氣解決好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積極推進人才公寓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落實好長租房政策,為居民和人才創造更好的居住條件。多措并舉“促健康”,健全以分級診療為重點的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時間永遠向前,正如浮山灣畔,大潮奔涌不息。當前,市南區正拉弓蓄勢,大有可為。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