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市政協委員徐從德: 引導民間力量參與 加大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投入


      市政協委員、青島科技大學副教授徐從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他帶來三件提案,重點關注了公共場所AED設備配備、垃圾分類、背街小巷的長效治理機制等問題。

      目前我市部分重點公共場所已配備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設備,但他調查發現,盡管百姓已經意識到公眾互救互助非常重要,認為急救能力是一項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但實際情況是,一方面,大部分民眾缺乏心肺復蘇的基礎知識,沒有掌握規范的急救能力,民眾不會使用AED;另一方面,急救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市民即使參加過培訓,雖然會也不敢嘗試使用AED,這意味著,假如有市民突發呼吸心跳驟停,能實施有效急救的目擊者并不多??傮w而言,目前公眾心肺復蘇技術掌握情況并不樂觀,公眾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難以做到及時救援和有效救援,因此,培養公眾施救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針對上述情況,徐從德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在公共場所加密設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在發達國家,AED從2000年開始興起,目前已得到廣泛的普及,并有相關法律強制規定,地鐵、酒店等公共場所必須配備AED。歐美國家不僅對急救隊員、消防員、警察等急救工作群體開展培訓,也對普通民眾進行AED使用培訓。日本不僅要求每所學校必須配置AED,而且學校里的每一幢樓都必須覆蓋。

      二是積極開展公眾急救能力培訓工作。普及急救知識,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等可以與醫學院校、紅十字會等建立培訓基地、開設急救課程,讓民眾掌握急救技能,定期開展AED使用操作培訓,讓更多的人“會用”AED。

      三是完善法律保障。要有明確的保障條款,對于主動施救者,被救人員死亡或產生其他不良后果,施救人員應予免責,讓更多的人“敢用”AED。

      四是相關部門應及時為市民提供一份準確的AED分布“地圖”。開發應用小程序,精準記錄AED分布地點,并實時更新信息,保證AED分布信息的準確率,讓人們需要用時找得到AED。

      五是加大AED的配置投入。針對AED數量和密度的不足,建議相關部門和企業應在大型交通樞紐及人流密集型場所陸續開展AED配置工作,鼓勵企業、酒店等單位自配設備,積極引導民間力量參與AED急救設施的配備。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王墨然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